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是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下屬二級學院,是學校理工科學院之一,於2016年由原來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更名設立。 作為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辦學模式,學校坐落於環境優美的中山市區蓮峰山麓,校內華蓋擎天,蓊鬱蔥翠,是中山市“園林式單位”,被譽為“城市中央的花園大學”。 學校將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興校”戰略為指引,深入推進內涵式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區域特色和專業特色、以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在國內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學。

基本情況

據2017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UESTC,Zhongshan Institute,簡稱中山學院),為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的獨立學院,是中國獨立學院協作會的17個常務理事單位之一,2016年,廣東省首批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2016年,成為廣東省教育廳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成為了省內同類院校中唯一一所“省市共建”高校)。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設有9個二級學院和思政部、體育部2個教學部,共有40個本科專業,逐步形成了以電子類專業為核心,工、管為主幹,工、管、經、理、文、法、藝協調發展的專業布局。

“計算機套用技術”被評為省優勢重點建設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被評為省特色重點建設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被評為省重點培育學科

省重點學科數量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評為廣東省特色專業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廣東省優質專業

9個專業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專業

學院獲得“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廣東省高校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學校”,國內首家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的獨立學院   。

9個二級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電子信息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計算機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原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管理學院(原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經貿學院(原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外國語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歷史沿革

1988年

1986年中山大學孫文學院成立;1988年, 中山大學孫文學院套用化學系成立。  

中山大學孫文學院套用化學系成立。

1995年

1995年1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山大學孫文學院獨立建制,實行省市共管,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並更名為“中山學院”。

中山大學孫文學院套用化學系更名為“ 中山學院套用化學系”。

1997年

中山學院生物技術系成立。

2002年

2002年5月2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與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定,將原中山學院併入電子科技大學。於2002年12月6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掛牌成立。

套用化學系和生物技術系分別更名為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套用化學系”和“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生物技術系”。

2004年

由套用化學系和生物技術系合併,成立“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化學與生物系”。

2011年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採用二級學院制,成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2012年

2012年,學校開始探索碩士研究生培養之路;學校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2015年3月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中山)落戶學校,正式投入運行。學院一批教師作為主導師在電子科技大學招收研究生。  

2016年

2016年,學校被遴選為“廣東省首批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同時成為了省內同類院校中唯一一所“省市共建”高校。

根據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官網顯示,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更名為“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招生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

(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批2017年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  。

專業特色:培養具備紮實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能有效分析材料組成、結構及性能之間關係的基本規律,具備材料合成、性能分析與檢測的基本實驗技能,具有設計新型材料、提高材料性能等相關工藝自主創新能力,能在材料學科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套用及組織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現代儀器分析、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電子材料、印製電路材料與工藝。

就業方向:可在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新能源,建築及建材工程、機械及石油等行業從事傳統高分子材料和納米、光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型材料的研發、生產和經營管理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還可以到相關政府部門從事行政管理、質量監督等工作。

王悅輝 教授

黃增芳 教授

王毅 副教授

謝輝 副教授

雷雪峰 副教授

馬軍現 高級工程師

王可 博士

劉建莊 講師

林建輝 博士

套用化學

(本科,學制四年,理學學士)

專業特色:作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歷史最久的專業之一,套用化學專業緊跟珠江三角洲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的方向,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知識結構合理、基礎紮實,掌握化學化工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在精細化工及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的研究、開發、製造、測試、管理和生產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膠粘劑與塗料、化妝品與香料、表面活性劑與洗滌劑、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無機非金屬材料、現代儀器分析、工業分析等。

就業方向:可在醫藥、合成染料、有機顏料、塗料、粘合劑、香料、化妝品、表面活性劑、日用化學品、感光材料、高分子絮凝劑、石油添加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紙及紙漿用化學品、金屬表面處理劑、芳香消臭劑、汽車用化學品、殺菌防霉劑等行業從事精細化學品的開發、生產、設計、檢驗及管理工作,也可在專業分析測試單位或部門從事工業品、消費品的分析檢測和管理工作。

劉常坤 教授

孫延一 教授

瞿曉岳 副教授

喻冬秀 副教授

陳正 高級實驗師

鍾建軍 講師

蘇滔瓏 博士

陳春燕 博士

梁銳傑 講師

環境工程

(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專業特色:培養具有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具備污染控制工程設計、調試及運營管理、環境質量監測、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能力,能夠在環境保護及相關領域從事教育、研究與開發、工程設計、諮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化工原理、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

就業方向:政府部門(發改、環境、市政、園林、農、林、漁等)、環保企業、設計單位、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工礦企業、科研單位、院校等從事管理、設計、監測、評價、規劃、教育和研究開發等。

王忠全 副教授

蔣裕平 副教授

張濤 副教授

宋娟娟 副教授

陳彥 博士

楊毅紅 博士

食品質量與安全

(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食品質量與安全學科獲批2017年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重點培育學科  。

專業特色:本專業培養具有食品科學基本知識,掌握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和現代食品檢測技能,能在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食品檢驗機構、監督管理部門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產品銷售、分析檢測、檢驗檢疫、安全評價、監督管理、技術開發、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核心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基礎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學及營養學、食品分析、食品工藝學、食品衛生及毒理學。

就業方向:可在生物工程、食品、環保、化工等行業從事相關的教學、科研、生產、檢驗、經營和管理等工作。

李琳 教授

陳永強 黨總支書記

張景強 副教授

張玉山 副教授

孫莉娜 副教授

李雪雁 講師

李清春 講師

鄭子懿 博士

生物製藥

(本科,學制四年,理學學士)

專業特色:本專業以蛋白質工程及抗體新藥開發為特色,培養具備紮實的生物製藥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受到套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良好訓練,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生物製藥行業發展需要,熟悉生物醫藥分析和藥品檢驗技術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套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基礎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發酵工程、藥劑學。

就業方向:可在生物醫藥領域從事生物藥物研究、開發、生產以及醫學檢驗、衛生防疫、質量管理及醫藥市場行銷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衛生、食品、環保、生物化工等行業,從事相關的教學、科研、生產、檢驗、經營和管理等工作。

李梅 教授

劉文利 博士

蘇丹 博士

謝果 博士

潘子強 博士

羅清榮 講師

組織架構

領導人員

院長:王悅輝(博士、教授)

黨總支書記:陳永強(碩士、講師)

副院長:李琳(博士、教授)

系別人員

化學系主任:謝輝(博士、副教授)

化學系環境工程專業副主任:張濤(博士、副教授)

食品系主任:張景強(博士、副教授)

實驗中心主任:鍾建軍(碩士、講師)

實驗中心人員:李晶(實驗師)、吳燕芬(實驗師)、劉永剛(碩士、實驗師)、周歡森(助理工程師)、牟登科(助教、學士)、沈志華(碩士、實驗師)、朱岸東(學士、助理實驗師)、馮超華(學士、助理實驗師)。

行政人員

辦公室主任:余建萍(碩士、講師)

行政秘書:徐夢雪(學士)

教學秘書:孫莉娜(高級農藝師、副教授)、吳敏芝(碩士、助理研究員)

輔導員

余建萍(碩士、講師)、羅東玉(碩士、講師)、何瑞芝(工程碩士)、譚詠晨(碩士)

組織架構圖 組織架構圖

師資力量

學院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擁有一支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國家“千人計畫”(創業項目)入選者2人,企業協定教師15人,教職工5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講師27人);專任教師均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博士比例超過80%。

碩士生導師

碩士生導師 碩士生導師
碩士生導師 碩士生導師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博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專業帶頭人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

辦學條件

學院辦學條件優越,擁有各類教學實驗室及科研平台,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先進、齊備,總價值超過1300萬元。同時與多家著名企業合作建立了近十個實踐教學基地,具備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學院依託珠江三角洲企業密集、材料和食品藥品類企業科技含量高的優勢,與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為師生提供了優良的教學、科研和就業條件   。

學術研究

近年來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主持教育部教研項目2項

主持省教育廳教研項目9項

主持並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

主持並承擔省部級課題24項

主持並承擔市級課題190餘項

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數項成果實現產業化,多項成果通過省、市級鑑定並獲獎勵

出版教材和專著20餘部,發表論文數百篇,其中多篇被SCI和EI收錄

科研平台

中山市基因與生物信息(中山學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南基因技術研發與套用協同創新中心

分析測試中心

生物工程中心

套用材料研究中心

精細化工創新技術研究中心

中山市食品安全(中山學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山市納米光電功能薄膜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本中心依託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分室,匯聚材料與食品學院骨幹教師和電子信息學院骨幹教師堅持以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核心,針對幾類的光電納米功能薄膜材料和光電器件開展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

(1)納米光電功能薄膜研發;

(2)納米光電器件研發;

(3)納米光電功能薄膜與器件套用產品研究;

(4)納米光電器件產品檢測技術與智慧型化控制研究。

研發平台包括磁控濺射沉積系統、全自動ITO雷射直寫刻蝕機、有機光電子器件超高真空製備系統、OLED光譜光亮測試系統、OLED伏安特性測試系統和電化學工作站等。整套系統能完成“金屬電極薄膜製備、ITO玻璃的製備與腐蝕、清洗、預處理、有機蒸發鍍膜、無機蒸發鍍膜和金屬材料鍍膜”整套工藝流程,可用於多種薄膜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研究實驗、積體電路半導體器件的原理研究實驗、無機功能薄膜研究及有機電致發光和太陽能電池研究實驗等。近年在平面塗層封裝技術中試開發和產業化、自由曲面反射和微孔透氣密封技術開發和產業化、LED球泡燈技術中試開發和產業化等方面獲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中心負責人:王悅輝(教授)

中心成員:劉黎明、楊健君、袁嚴輝、劉萍、張智、謝輝(副教授)、雷雪峰(副教授)等。

綠色精細化學品研發中心 

本中心針對本地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特點,開展生物技術在植物提取中的工藝研究及植物提取物在化妝品中的套用機理和功效研究,新型包覆技術及納米材料在化妝品原料製備中的套用研究,及日用化妝品的綠色環保的配方設計等關鍵技術研究。從地方經濟社會以及企業需求提煉科學問題,將高水平科學研究與當地技術難題攻關統一起來,將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統一起來,以學科建設引 領創新創業,將科學研究與套用型人才培養統一起來。

中心負責人:鍾建軍

中心成員:喻冬秀(副教授)、劉建莊、陳春燕、李晶、吳艷芬、馮超華、周歡森等。

功能新材料研究中心 

緊密圍繞社會發展和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重大需求,針對地方無機微納米功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中基礎性、關鍵性、前沿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微納米光電材料的綠色合成、性能分析和相關材料在微電子技術、環境治理、導電油墨和功能塗料等領域套用,以及特種高分子合成、功能化、改性、加工與複合材料套用的研究開發,尤其是智慧型聚合物及延伸下游智慧型化產品研發及套用研究水性聚氨酯的開發及套用研究、功能塑膠和橡膠在汽車和電子產品中套用研究。先後實現了納米銀抗菌劑、建設隔熱內外牆塗料、汽車玻璃油墨、水性聚氨酯、減振橡膠製品、聚噻吩抗靜電劑等系列產品的工業化生產。團隊由9名固定成員與多名在讀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擁有無機粉體材料合成實驗室、有機合成實驗室、高分子加工實驗室、分析測試室。有先進的旋轉流變儀、DSC、UV、螢光光譜儀,凝膠滲透色譜分析系統、氣質聯用儀、液相色譜、紅外光譜、顯微光學測試平台,電性能測試儀等研究儀器。將高水平科學研究與當地技術難題攻關統一起來,服務行業產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中心負責人:王悅輝(教授)

中心成員:劉常坤(教授)、孫延一(教授)、黃增芳(教授)、謝輝(副教授)、雷雪峰(副教授)、鍾建軍、王可、瞿曉岳(副教授)、馬軍現(高級工程師)、王毅(副教授)、劉永剛等

中山市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中山市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為“中心”)是在當前社會高度關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在中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支持和協助下,由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組建成立的集食品安全、科技服務、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平台。
中心由科普展室、學術交流中心和科學研發中心三部分組成。其中科普展室建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1號教學樓,占地200平方米,分別由為A區(食品安全知識傳授區)、B區(食品安全體驗互動區)、C區(食品安全宣傳區)等三個部分組成。
中心旨在搭建專業的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安全諮詢、學術交流、風險管理平台,開展共性問題科研攻關及成果轉化等工作,為科學監管、產業發展、科普宣傳提供專業服務。

廣東省蛋白質和抗體新藥開發實驗室中山分實驗室 

廣東省蛋白質工程及抗體新藥開發工程實驗室中山市分實驗室是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聯合中山市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通過中山市戰略新興產業創新平台建設專項批准建設。分室現有研發人員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10人具有博士學位研發人員,主要圍繞蛋白質及抗體藥物相關基礎研究,蛋白及抗體技術的套用研究(包括天然產物,微生物等領域的新技術及產品),蛋白及抗體技術領域套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近三年來承接了國家省市有關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各類研發項目20餘項,研究經費近300萬元,在SCI等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20餘篇,相關研究為有關產業帶來超過4000萬元的社會經濟效益。

科研團隊

團隊名稱:微納米功能材料科研團隊  

團隊成員:王悅輝(教授)、黃增芳(教授)、謝輝(副教授)、雷雪峰(副教授)、鍾建軍、王可、瞿曉岳(副教授)、馬軍現(高級工程師)

團隊介紹:本研究團隊現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副教授級高工1名,博士6人

研究方向:緊扣科學技術發展和本學科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將微納米功能材料先進制備方法及相關材料在微電子技術、環境治理、導電油墨、功能塗料等領域基礎性、關鍵性、前沿性的理論和實踐套用作為主要攻關對象,對接地方新材料產業和企業發展需求,以學科建設引 領創新創業,將科研與套用型人才培養統一起來,將高水平科學研究與當地技術難題攻關統一起來,服務行業產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團隊名稱:創新食品研發團隊 

團隊成員:李琳(教授)、潘子強、鄭子懿、沈志華、張景強(副教授)、孫莉娜(高級農藝師、副教授)、陳彥、李雪雁、李清春、陳永強、羅東玉、徐夢雪

主要方向:

1.第五代調味品-系列海鮮酶解調味料

1)定向酶解技術

2)不添加防腐劑和合成鮮味劑的調味料製備技術

2.冷鏈保鮮水淡水魚產品(脆肉鯇)

1)氣調保鮮技術

2)二元並冷凍液快速冷凍技術

3)靶向抑菌技術

3.華南熱帶作物的深度加工

1)低熱量低糖複合果醬

2)多菌種聯合發酵果酒

3)火龍果皮色素的開發

4.低值魚的綜合利用

1)脆肉鯇內臟魚油的酶法製備及超臨界萃取法製備

2)鐵螯合肽的酶法製備

團隊名稱:蛋白質工程與抗體新藥研發團隊

項目組名稱:食品藥品研究中心

主要成員:李梅(教授)、謝果、潘子強、劉文利、蘇丹、陳永強、羅清榮、沈志華、張小艷

團隊介紹:本研發團隊共9人,其中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4人,重點開展蛋白質及抗體藥物相關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相關技術領域套用型人才培養等工作。團隊曾主持和參與高技術研究發展和科技基礎平台條件建設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山市新興產業創新平台建設項目和中山市科技計畫項目等,發表高水平文章50餘篇。已成功研發的產品:兔抗GST-tag多克隆抗體 Rabbit Anti-GST-tag Polyclonal Antibody、DL2000 DNA marker、核酸染料GoldView、以及番石榴、沉香健康產品等,已建立起人和動物部分病原菌LAMP快速檢測技術,DNA條形碼技術等,可承接功能基因檢測分析、基因克隆、表達,蛋白純化及功能研究,抗體診斷及新藥研發、天然產物的活性分析評價、動物微生物檢測和套用、人和動物用生物製品研發等技術服務領域。

實踐基地

根據材料與食品學院官網顯示,材料與食品學院實踐基地一覽表如下   :

序號實踐基地(單位)對應專業
1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茂名石化分公司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
2中山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生物製藥、食品質量與安全、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3中山市紫方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環境工程
4中山市藥品檢驗所生物技術
5中山市環境監測站環境工程
6新輝化學製品有限公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套用化學
7九天環境評估有限公司環境工程
8廣州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製藥
9中山市太力家庭用品製造有限公司材料科學與工程、套用化學
10中山市日威食品有限公司食品質量與安全
11中航美麗城鄉環衛集團有限公司環境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材料科學與工程
12中山市百威食品有限公司食品質量與安全
13廣東興達鴻業電子有限公司材料科學與工程、套用化學

重點學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學校重點培育學科。食品科學及相關專業方向的教師有13位,其中9位博士畢業於國內著名高校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是一支學歷高、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學術梯隊合理,科研能力強,與地方經濟實現無縫對接。

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其他項目39項,科研經費613.92萬元。發表科研論文33項,授權發明專利3項,獲得市級科技獎2項。主要在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方向、食品質量與檢測和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方向3個方向開展學術研究   。

學科方向及主要成員:

1、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方向

2、食品質量與檢測

3、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方向

學科方向 序號 姓名 學位 職稱
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方向 1 李琳 博士 教授
2 孫莉娜 學士 副教授
3 蘇丹 博士 講師
4 謝果 博士 講師
5 鄭子懿 博士 講師
食品質量與檢測 6 張景強 博士 副教授
7 李雪雁 碩士 講師
8 張玉山 博士 副教授
9 羅清榮 碩士 講師
10 陳永強 碩士 講師
食品產業技術創新 11 李梅 博士 教授
12 潘子強 博士 講師
13 劉文利 博士 講師
14 陳彥 博士 講師
15 李清春 碩士 講師
16 沈志華 碩士 實驗師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於2017年12月獲得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本學科有全職教授5人,副教授13人,中級職稱14人,博士20人,外聘教授3人。已培養本科人才971名 ,現有本科人才955名,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25人。

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6項,其他項目48項,科研經費698.4萬元。發表科研論文66項,授權發明專利18項,獲得市級科技獎6項。

建有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分實驗室、中山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分析測試中心和化學與生物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多個教學科研平台。服務地方企業30多家,多項科技成果實現轉化   。

學科方向及主要成員:

1、微納米光電功能材料及其套用研究

2、先進功能高分子材料

3、精細化工材料

學科方向 序號 姓名 學位 職稱
微納米光電材料及其套用研究 1 王悅輝 博士 教授
2 孫延一 學士 教授
3 劉常坤 碩士 教授
4 謝輝 博士 副教授
先進功能高分子材料 5 黃增芳 博士 教授
6 雷雪峰 博士 副教授
7 馬軍現 博士 高級工程師
8 王可 博士 講師
精細化工材料 9 瞿曉岳 碩士 副教授
10 喻冬秀 博士 副教授
11 鍾建軍 碩士 講師

學科競賽

環保學術月

環保學術月是材料與食品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和社會實際,以宣傳環保理念、提升學生素質為宗旨,面向全校師生傾力打造的系列品牌學生活動。該活動自2008年創辦以來,每年舉辦一屆,每屆活動持續一個多月,期間開展多個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環保袋設計、環保時裝秀、環保海報設計、低碳宿舍評比、綠色環保宣教等,所有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均滲透環保理念,為全校學生提供展示才華和智慧、鍛鍊自身綜合素質的平台,號召公眾積極投身環保,活動受到了來自校內外的廣泛好評   。

環保學術月 環保學術月

食品安全宣傳大賽

食品安全宣傳大型公益活動是材料與食品學院依託自身專業,以食品安全為切入點,與中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山市食品學會聯合舉辦的一項公益性宣傳活動,該活動自2010年創辦以來,每年舉辦一屆,每屆活動為期一個多月,活動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團隊的形式設計食品安全宣傳的方案,優秀團隊被選派到社區、市場、商場等地進行宣傳和調研,向市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鞏固理論知識並服務社會,活動得到了校內學生的積極回響,並深受廣大市民的好評   。

食品安全宣傳大賽 食品安全宣傳大賽

廣東省生物化學技能大賽

廣東省生物化學技能大賽主辦單位是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團委;承辦單位是華南農業大學等,已經連續舉辦超過了十屆。是廣東省官方組織的含金量很高的生物、化學類專業比賽項目。該賽事是為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生命科學專業知識及技術套用而舉辦。因其所倡導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套用性,每年比賽都會吸引大量的企業家參與,尋找比賽項目中可產業轉化的項目。在該賽事中獲得省級獎勵,對學生的考研、就業等有很大的幫助。

該賽涉及我院生物製藥、食品安全與質量、環境工程、套用化學、材料化學等多個專業知識,不僅涉及到實驗操作,更加強調的是創新性和套用性。因該賽事符合我校我校創新創業教育及套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受到我校高度重視。近年來,每年撥出專項經費支持,並於2018年確定為材料與食品學院“一院一賽”的品牌項目,參加人數、作品質量和影響力日益增加。

為給省賽篩選優秀的作品及擴大學生受益面,我校先舉辦校級生物化學技能大賽,評選出10組優秀作品。校級大賽優秀作品再推薦參加省級大賽。我校每年都有優秀作品進入省級決賽,並且曾二次獲得省級三等獎的好成績   。

廣東省生物化學技能大賽 廣東省生物化學技能大賽

“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創意大賽

“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創意大賽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福建盼盼食品集團冠名贊助,自2017年開始由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材料與食品學院承辦中山賽區的選拔賽。比賽鼓勵並引導食品學科及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致力於專業實踐,將食品學科知識套用到實際工業生產中,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與校外企業接軌的發展平台。

該比賽面向全體在校學生,要求以團隊形式參賽,鼓勵跨專業組隊。要求參賽者設計出在營養、品質、樣式、口感風味等方面 既能吸引消費者、又能給消費者帶來健康益處的新式食品;在結構、性能、材質、配方、工藝及技術特徵等方面比老產品有 顯著改進和提高,或具有獨創性符合國家規定的食用標準,安全可靠,市場上有消費需求,或對企業來說能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產品; 產品 保質期 在30~90天,鼓勵創新,不只是簡單模仿, 而且要適合企業規模生產和市場推廣

2017年共有756名在校學生參與該項賽事,共提交了112份作品,經過激烈的角逐,共有16隻隊伍獲獎,有5支團隊獲得參加全國賽的資格   。

“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創意大賽 “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創意大賽

化學與生物實驗技能競賽

“化學與生物實驗技能競賽”由材料與食品學院組織,面向全校學生的比賽,強調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尤其是一些常規操作的細節規範,另外對於實驗數據的處理也有嚴格的要求,學生通過參賽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苟的操作要求和對細節的重視。為此,材料與食品學院專門成立競賽組委會,由材料與食品學院院長任組長,主要參加年級為二年級套用化學、材料化學、環境工程、食品工程和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至今已舉辦六屆,在基本操作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 領作用   。

化學與生物實驗技能競賽 化學與生物實驗技能競賽

學子風采

學院優良的院風、雄厚的師資、良好的辦學條件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保證。

研究生

近年來,有近兩百名應屆畢業生考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美國佩斯大學、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等一批國內外著名高校碩士研究生,已有多名學生博士畢業。學院歷年就業率在98%以上,畢業生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業,並成長為企事業單位的技術和管理骨幹。

台灣交換生

自2011年起,學院與台灣的義守大學、朝陽科技大學、淡江大學等院校合作辦學,每年派遣多名學生赴台交流學習。

學生組織

黨建辦公室

材料與食品學院黨建辦公室是在學院黨總支領導下成立的學生組織,秉承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理念,日常開展管理學生黨籍材料、協助學生黨支部開展入黨推優工作、組織黨員活動等。

材料與食品學院黨建辦公室部門: 黨宣部、 黨務部、 組織部

團委

材料與食品學院團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日常組織開展讀書月、食品安全宣傳大賽、生化技能大賽、三走戶外黨團知識競賽等特色活動,積極引領廣大青年團員緊密圍繞在黨組織周圍,服務廣大青年團員成長成才。

材料與食品學院團委部門: 辦公室、 組織部實踐部、 調研部宣傳部

新聞中心

材料與食品學院新聞中心是學院對外宣傳的重要視窗,由一群熱愛文筆創作、攝影、宣傳的同學並肩組建。日常負責宣傳報導院內新聞,發布學院訊息、新聞,統籌學院通訊員團隊;組織攝影採風培訓及主題攝影比賽、寫作培訓、微信推送培訓等特色活動。

材料與食品學院新聞中心部門: 采編部、發行部

學生會

材料與食品學院學生會是在學院領導下的學生民眾組織,本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原則,日常組織開展環保學術月、優秀班集體答辯大會、新生辯論賽、足球賽、籃球賽等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努力為同學服務。

材料與食品學院學生會部門: 主席團、 秘書部、 文娛部、 體育部、 學術部、 女生部、 外聯部、 紀檢部、 宿舍部、 宣傳部

學生組織 學生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