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法[圖書]

電子商務法[圖書]

電子商務法的概念:電子商務法是指調整電子商務活動中所產生的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是一個新興的綜合法律領域。 國際電子商務相關法規包括:《計算機記錄法律價值的報告》、《電子資金傳輸示範法》、《電子商務示範法》、《電子商務示範法實施指南》以及《統一電子簽名規則》等。

齊愛民教授電子商務法原論

專家新著:

齊愛民教授新著《電子商務法原論》及建立的電子商務法體系與制度:

第一,法律意義上的電子商務

狹義電子商務是指通過電子行為進行的商事活動。這種觀點以1996年《聯合國電子商務示範法》為代表。廣義的電子商務是指通過電子行為進行民商事活動。商事活動的範圍被民商事活動所復蓋。依通說,商事活動是以盈利為目的、具有營業性的民事行為,而民商事行為的外延顯然大於商事行為,它不僅包括商事行為,也包括非商事主體之間的民事活動。事實也是如此,電子商務中的“商務”並非名副其實,他不僅包括“商事行為”,也包括非商事行為,例如自然人之間的電子商務。因此,我們在成廣義說。

第二,電子商務法的概念和特徵

電子商務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通過電子行為設立、變更好消滅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這個概念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電子商務法調整的是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

第二,電子商務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

第三,電子商務法調整的是通過電子行為進行的民商事活動,因而非通過電子行為進行的民商事活動不屬於電子商務法範疇。

第三,電子商務法的體系與基本制度,見目錄

附:齊愛民著《電子商務法原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目錄

第一章 電子商務概述

第一節 信息技術與網路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NII計畫

二、網路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電子商務的法律概念和分類

一、電子商務的法律概念

二、電子商務的發展階段

三、電子商務的法律分類

四、電子商務的法律特徵

第二章 電子商務法概述

第一節 電子商務法的概念與特徵

一、電子商務法的概念和分類

二、電子商務法的特徵

第二節 全球電子商務立法沿革

一、聯合國的相關立法

二、歐盟電子商務法——三大指令

三、德國和美國的電子商務立法

四、我國的電子商務立法與指導意見

第三節 電子商務法的性質與作用

一、電子商務法的性質

二、電子商務法的作用

第四節 電子商務法的地位與體系

一、電子商務法的地位

二、電子商務法的調整對象

三、電子商務法律關係

四、電子商務法的體系

第五節 電子商務法的基本原則

一、電子商務法基本原則概述

二、技術中立原則

三、功能等同原則

四、信息安全原則

第三章 電子商務主體

第一節 電子商務主體概述

一、電子商務主體的概念

二、傳統法的分類

三、電子商務特殊主體

第二節 網路服務提供者

一、網路服務提供者(ISP)的概念

二、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分類

三、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

第三節 網路內容提供者

一、網路內容提供者的概念和範圍

二、網路內容提供者的法律責任

第四節 網路交易服務提供者概述

一、網路交易服務提供者的概念和分類

二、網上交易平台服務提供者的類型劃分

三、政府對網上交易服務提供者的監管

四、網上交易服務提供者的行為規範

第五節 單一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地位和責任

一、單一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交易流程

二、單一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法律地位

三、單一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義務和責任

第六節 混合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地位和責任

一、混合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交易流程

二、混合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法律地位

三、混合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義務和責任

第七節 居間型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地位和責任

一、居間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交易流程

二、居間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法律地位

三、居間型平台服務提供者的義務和責任

第四章 電子契約法

第一節 電子契約法概述

一、電子契約的概念和特徵

二、電子契約法的概念

三、電子契約的成立和有效

第二節 電子意思表示概述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二、電子意思表示的概念

三、電子意思表示的構成要件

四、電子意思表示的分類

第三節 電子意思表示的基本規則

一、法律效力的確認規則

二、電子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

三、電子意思表示的傳送和接收的地點

四、收訖確認法律制度

五、電子意思表示的歸屬

第四節 電子契約的成立(一)——電子要約和電子承諾

一、電子要約

二、電子承諾

第五節 電子契約的成立(二)——電子意思表示不一致

一、電子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概念

二、電子意思表示不一致的主要類型

第六節 電子契約的成立(三)——電子錯誤

一、電子錯誤的概念

二、電子錯誤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後果

第七節 電子契約的形式

一、契約形式隨信息技術的發展而演變

二、最原始的契約形式——“口頭式”

三、近代契約法的一個傳統——書面形式

四、網路時代的契約形式——電子形式

第八節 點擊契約

一、標準化契約與點擊契約概述

二、點擊契約的效力

第五章 電子簽名法

第一節 電子簽名法概述

一、電子簽名法的概念和特徵

二、全球典型電子簽名法

三、電子簽名法的立法目的和體系

四、電子簽名法的適用範圍

第二節 電子簽名概述

一、電子簽名的概念和特徵

二、電子簽名的產生

三、電子簽名的分類

四、電子簽名的效力

第三節 數字簽名

一、數字簽名的概念和特徵

二、數字簽名的實施程式

三、可靠電子簽名

四、數字簽名的特點與可靠性

第四節 電子認證概述

一、電子認證的概念

二、電子簽名與電子認證的關係

三、電子認證的作用

四、電子認證的效力

第五節 電子認證服務機構

一、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概念

二、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設立條件

三、行政許可和登記

四、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類型

五、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服務和主要義務

六、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的責任

第六節 電子認證服務契約

一、電子認證服務契約的概念

二、電子認證服務契約的性質

三、電子認證服務契約的特徵

第七節 電子簽名人和認證機構的權利與義務

一、電子簽名人的權利與義務

二、認證機構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章 電子支付法

第一節 電子支付法概述

一、電子支付法的概念和特徵

二、電子支付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電子支付的概念和分類

一、電子支付的源起

二、電子支付的概念和特徵

三、電子支付的分類

第三節 電子支付工具

一、電子貨幣

二、電子支票

第四節 電子支付系統

一、電子支付系統概述

二、大額電子支付系統

三、小額電子支付系統

四、中國國家現代化支付系統

第五節 電子支付協定

一、電子支付協定的概念和目的

二、電子支付協定的基本內容

第六節 電子支付法律關係

一、客戶

二、銀行

三、認證機構

第七節 電子支付制度

一、信息披露制度

二、書面制度

三、安全程式制度

四、安全控制制度

五、電子支付命令的撤銷制度

六、電子支付完成的認定製度

七、差錯處理制度

第八節 電子支付事故的責任

一、歸責原則概述

二、電子支付中的歸責原則

第七章 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一節 個人信息概述

一、個人信息的概念稱謂

二、個人信息的概念界定

三、個人信息的法律性質

四、個人信息的分類

第二節 個人信息保護法概述

一、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二、 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關係

三、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體系和分類

四、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地位、屬性、宗旨和功能

第三節 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

一、目的明確原則

二、知情同意原則

三、目的限制原則

四、信息品質原則

五、安全原則

六、政策公開原則

七、禁止泄漏原則

八、保存時限原則

九、自由流通與合理限制原則

第四節 個人信息權與個人信息處理行為

一、個人信息權的概念、性質

二、個人信息權的體系

三、個人信息處理行為

第五節 國家機關處理個人信息的要件

一、國家機關的收集和處理要件

二、國家機關的利用要件

三、計算機比對的法律要件

第六節 非國家機關處理個人信息的要件

一、非國家機關的收集和處理要件

二、非國家機關的利用要件

第七節 個人信息的跨國傳輸

一、個人信息的跨國傳輸概述

二、個人信息跨國傳輸的基本原則

第八節 侵害個人信息的法律責任

一、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與責任概述

二、國家機關個人信息侵權行為與責任

第八章 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一節 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一、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概念和特徵

二、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形成

三、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法的宗旨

四、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法的適用

五、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法的原則

六、韓國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法法的體系

第二節 電子商務消費者

一、消費者的概念和特徵

二、消費者的範圍

三、電子商務消費者

第三節 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

一、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概述

二、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的內容

第四節 電子商務經營者

一、經營者的概念

二、經營者的範圍

三、電子商務消費者

第五節 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義務

一、約定電子商務的義務

二、交易記錄的保存義務

三、設定確認程式的義務

四、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義務

五、不實施禁止行為的義務

六、線上信息披露義務

七、商品或服務的安全保證義務

八、品質擔保義務

九、出具憑證和單據的義務

十、售後服務義務

十一、不得不當免責的義務

十二、尊重電子商務消費者人格的義務

十三、接受消費者監督的義務

第六節 國家對消費者的保護

一、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方針的制定

二、消費者損害賠償保險契約

三、購買建議廣告拒收登記系統

四、對電子商務消費者團體的支持

五、公平交易委員會許可權的委任和委託

第七節 調查及監督

一、違法行為調查

二、公開信息檢索

三、對違法行為的信息公開

四、評估機構和認證機構的公正性

五、禁止簽署不利於消費者的協定和專屬管轄

第八節 法律責任

一、電子商務經營者的民事責任

二、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行政責任

三、電子商務經營者的刑事責任

第九章 電子商務稅收法

第一節 電子商務稅收概述

一、電子商務稅收的概念和特徵

二、典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與立法

三、對電子商務徵稅的必要性

第二節 電子商務稅收法的宗旨和原則

一、電子商務稅收法的宗旨

二、電子商務稅收法的基本原則

三、電子商務稅收法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 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關係

一、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關係概述

二、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關係的主體

三、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關係的客體

四、電子商務稅收法律關係的內容

第四節 電子商務流轉稅制度

一、電子商務流轉稅概述

二、電子商務增值稅制度

三、電子商務營業稅制度

四、電子商務關稅制度

五、電子商務消費稅

第五節 電子商務所得稅法律制度

一、所得稅概述

二、居民身份的判定規則

三、電子商務所得的性質劃分

四、跨國交易與常設機構的認定

第六節 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法律制度

一、稅收徵收管理制度概述

二、構建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新模式

第十章 電子商務糾紛解決機制

第一節 電子商務糾紛解決機制概述

一、電子商務糾紛解決機制的概念

二、電子商務糾紛的自決與和解

三、電子商務糾紛的調解

四、電子商務仲裁

五、電子商務訴訟

六、域名糾紛解決機制

七、線上糾紛解決機制

第二節 網路管轄

一、網路空間與管轄權概述

二、電子商務對傳統管轄標準的衝擊

三、電子契約糾紛的管轄權

四、電子商務侵權糾紛中的管轄權

第三節 數據電文證據

一、數據電文證據及其特徵

二、數據電文證據的可采性

三、數據電文證據的證明力

第四節 電子商務糾紛的衝突法規則

一、電子商務對傳統衝突法的影響

二、電子契約的法律適用規則

三、電子商務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規則

作者簡介

秦成德,西安郵電大學教授、博士。1944年生,漢族。1988年獲華中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現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移動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電子金融產業聯盟副秘書長、中國信息經濟學會電子商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信息產業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西安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持和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十五項。主要涉及電子商務及信息化等內容,發表研究論文數十篇。主要著作有《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法律與實務》、《移動電子商務》、《移動商務套用》、《金融業電子商務》等。

媒體推薦

前言

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商事立法是最為活躍的領域,也是最具成就的領域。從1979年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到1993年的《公司法》,再到2001年的《信託法》,大凡公司、企業、證券、票據、保險、海商、信託、擔保、期貨、招投標、拍賣等多數商事法領域,都有了專門的立法(法律或法規)。 由於商事法律最直接地反映了市場經濟的要求,學習和掌握商事法的理論知識可以直接服務於市場經濟活動,因而在法學教育以及各種形式的法律知識培訓中,商事法都備受重視,成為法律學習中的一個突出的亮點,商事法研究也成為法學理論研究的熱點之一。

廈門大學法律系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民商法學科和課程、教材的建設,組織編寫了民商法學系列教材(包括民法總論、物權法、債權法、智慧財產權法、婚姻家庭和繼承法、商法[上、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推進商事法的理論教學和研究,廈門大學法律系與福建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首次合作,組織部分從事民商法理論教學和研究的教師,編寫了這套商法叢書,力圖在商事法的教學和研究方面,有所作為。

編寫本叢書的初衷在於為法學本科專業學生提供一套較為完整的商事法教材和參考書,因此我們特彆強調,應當注重結合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系統地闡述各商事法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並儘可能地汲取理論研究的新成果。 因此,本叢書既可作為商事法教學用書,亦可作為一般讀者了解和掌握商法或商法的某個領域的法律知識之讀物。

本叢書由柳經緯擔任主編,劉永光和陳明添擔任副主編。《電子商務法》為本叢書之一,具體分工:郭懿美撰寫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蔡慶輝撰寫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二章。本書不足之處,敬請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本叢書的編寫得到廈門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柳經緯

2003年國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