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鸚鵡

電報鸚鵡,所屬動物界,屬鸚鵡科,分布在世界範圍內澳洲東南部,即維多利亞與新南威爾斯東南部,以及塔斯馬尼亞島及貝斯海峽上的弗里克斯群島澳洲東南部,即維多利亞與新南威爾斯東南部,以及塔斯馬尼亞島及貝斯海峽上的弗里克斯群島。

基本信息

電報鸚鵡

【物種名稱】 樂園鸚鵡
【中文別名】 快速鸚鵡、電報鸚鵡
【拉丁學名】 Psephotus pulcherrimus
【英文名稱】 Paradise Parrot
【科屬分類】 鳥綱 、鸚形目 、鸚鵡科、紐澳鸚鵡族
外形特徵:
樂園鸚鵡因行動迅速敏捷而得名,飼養照顧上較一般草科鸚鵡來的容易,生命力也較強韌,叫聲清脆不吵雜,是十分活潑種類,且價位也不高,是除了一般澳洲長尾鸚鵡外不錯的選擇,在野外,快速鸚鵡的食物與吸蜜鸚鵡很類似,母鳥的羽色較公鳥深,較呈暗色,面部的紅色也較稀疏。體長:25cm(9.8吋) 。
分布範圍:
分布在澳洲東南部,即維多利亞與新南威爾斯東南部,以及塔斯馬尼亞島及貝斯海峽上的弗里克斯群島。
生活習性:
由於所居住的森林遭嚴重的開發,捕捉販售一直沒間斷,加上在塔斯馬尼亞島的族群常因食用農作物而遭農民捕殺,雖然有當地政府的法律保護,樂園鸚鵡的數量已日漸稀少,也是澳洲珍稀的鸚鵡種類之一,樂園鸚鵡有遷徙的習慣,常往返澳洲本土與塔斯馬尼亞島之間,通常會在冬天時遷徙至澳洲東南部過冬,且主要集中在維多利亞中部與南部;棲息在森林、尤佳利樹林、鎮上、草地及有花木的開闊地區,常敏捷快速地活躍在枝頭間,主要在樹木的頂端枝頭間活動,經常以身體倒掛的方式吸食花蜜,只有在喝水時才會到地面上,它們許多的習慣、飲食都很類似於吸蜜鸚鵡,連刷舌狀的構造都一樣,可以如吸蜜鸚鵡般地吸食花蜜,昆蟲、水果、漿果、種子及許多植物都是它們的主要的食物。
生長繁殖:
繁殖期在9月底至1 月初,約於10-11月時會下蛋,一窩產3-5顆蛋,母鳥獨立孵雛,早上與傍晚各會離巢一次讓公鳥餵食,孵化期約20天,雛鳥需60天羽毛長成;以籠養鳥來說,快速鸚鵡是不錯選擇,聲音清亮不吵人,進入新環境後能很快的適應環境與飼主,適應期間不會敏感與不安,之後即十分健壯,喜愛洗澡,最好能定期提供一些無毒、有嫩芽與花苞的樹枝供其啃食,由於棲息地遭嚴重破壞,它們的數量在澳洲是相當受威脅的,現今澳洲總數量應不超過1300對。
由於在台灣市場上數量不多,所以繁殖成果與幼鳥不常見,然而難度並不高,可以群養繁殖,不過還是成對繁殖效果較好,窩卵數約為3-5顆,孵化期約20天,5-6周后羽毛長成,之後經過3-4星期幼鳥即會離巢獨立行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