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呋喃硝胺,甲硝呋胍,胃安太定,善胃得,AH一19065) (Ranitidine)

g/ml,作用持續12小時。 口服:每日2次,每次150mg,早晚飯時服。 用於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每日2次,每次150mg,必要時劑量可加至每日900mg。

【藥理與適用症】: 雷尼替丁為一選擇性的H2受體拮抗劑,能有效地抑制組胺、五肽胃泌素及食物刺激後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的活性,但對胃泌素及性激素的分泌無影響。作用比西咪替丁強5—8倍,對胃及十二指腸潰
瘍的療效高,具有速效和長效的特點,副作用小而且安全。單次口服80mg後30—90分鐘,平均Cmax為165ng/ml,作用持續12小時。雷尼替丁吸收快,不受食物和抗酸劑的影響。口服生物利用度約為50%,tl/2約為2—2.7小時,較西咪替丁稍長。口服後12小時內能使五膚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減少30%。靜注1mg/kg,瞬時血濃度為3000ng/ml,維持在100ng/ml以上可達4小時;以每小時0.5ng/kg速度靜滴後30—60分鐘血濃度達峰值,峰濃度與劑量間呈正相關。大部分以原形從腎排泄,腎清除率為每分7.2ml/kg。少量被代謝為N一氧化物或S一氧化物和去甲基類似物從尿中排出。24小時尿中回收原形及代謝產物為口服總量的45%。雷尼替丁與西咪替丁不同,它與細胞色素P450的親和力較後者小10倍,因而不干擾華法林、地西泮及茶鹼在肝中的滅活和代謝過程。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良性胃潰瘍、術後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及卓一艾綜合徵等。靜注可用於上消化道出血。
【注意事項】
1.疑為癌性潰瘍患者,使用前應先明確診斷,以免延誤治療;
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8歲以下兒童禁用;
3.靜注後部分病人出現面熱感、頭暈、噁心、出汗及胃刺激,持續10餘分鐘可自行消失。有時在靜注部位出現瘙癢、發紅,1小時後消失。有時還可產生焦慮、興奮、健忘等;
4.對肝有一定毒性,但停藥後即可恢復。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5.男性乳房女性化少見,發生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
6.可降低維生素B12的吸收,長期使用可致B12缺乏。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日2次,每次150mg,早晚飯時服。維持劑量每日150mg,於飯前頓服。有報導每晚1次服300mg,比每日服2次,每次150mg的療效好。多數病例可於4周內收到良效,4周潰瘍癒合率為46%,6周為66%,用藥8周愈合率可達97%。用於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每日2次,每次150mg,必要時劑量可加至每日900mg。對慢性潰瘍病有復發史患者,應在睡前給予維持量。對急性十二指腸潰瘍癒合後的患者,應進行1年以上的維持治療。長期(應不少於1年)在晚上服用150mg,可避免潰瘍(癒合)復發。吸菸者早期復發率較高。有關資料表明,用藥1年後的復發率;胃潰瘍約25%;十二指腸潰瘍約32%。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用雷尼替丁50mg肌注或緩慢靜注(一分鐘以上),或以每小時25mg的速率間歇靜脈滴注2小時,以上方法一般1日2次或每6—8小時1次。
在腎功能不全者,雷尼替丁的血漿濃度升高,t1/2延長。因而,當病人肌酐清除率<50ml/分時,劑量應減少一半。老年人的肝腎功能降低,為保證用藥安全,劑量應進行調整。
【性狀】: 常用其鹽酸鹽,為類白色或淡黃色結晶性粉末;有異臭,味微苦帶澀;極易潮解,吸潮後顏色變深。在水或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幾乎不溶。熔點137℃—143℃。在注射用含胺基酸的營養液中,置室溫下24小時內可保持穩定,溶液的顏色、pH、藥物含量等,均無明顯變化。
【藥物相互作用】
1.與普魯卡因胺並用,可使普魯卡因胺的清除率降低;
2.可減少肝臟血流量,因而與普荼洛爾、利多卡因等代謝受肝血流量影響大的藥物合用時,可延緩這些藥物的作用。
【包裝】: 片(膠囊)劑:每片(膠囊)150mg。注射液:每支50mg(2ml);50mg(5ml)。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