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未滿,微笑向前

雲遊未滿,微笑向前

閱文集團 華文天下出品,中國國家地理《最好的時光在路上》作者郭子鷹再添巨著。 旅行,從不是說走就走的戲言。 你的世界,應該是一場鮮活的親歷,而不是一連串道聽途說。

內容簡介

《雲遊未滿,微笑向前》是作者郭子鷹的行走記錄與旅行感悟,是一個旅行者用鏡頭和文字留下的時光刻痕。在亞歐大路上,作者經歷了那些讓人瞬間安靜的地方和回憶,都溫暖且自帶光環;旅行或者修行,自己真正能夠得到的往往只有腳印和心印,而那一切,靜默如迷,和徒勞的跌宕,保持距離。

作者簡介

郭子鷹,自由攝影師、旅行作家。《中國國家地理(電子刊)》《時尚旅遊》《ELLE》《攝影旅遊》《中國國家旅遊》《旅行家》等國內數十家旅行雜誌特約作者。曾任《旅行家》雜誌採訪編輯部主任、攝影師,藝龍旅行網度假部內容總監等職。其暢銷旅行書《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榮獲“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度好書”。已出版《我喜歡,路上的自己》《理想國度》《再見,大馬士革》。

圖書亮點

★ 作者為知名旅行家,出版的暢銷書《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深受廣大讀者認可;

★ 作者是專業的攝影記者,書中圖片富有意境,對讀者來說,是一場視覺的饕餮盛宴;

★ 相較於單純的旅遊隨筆,本書中的文字風趣,可讀性強,並有一定的信息量,使讀者的閱讀過程更加充實、豐富;

★ 全書四色印刷,紙張精良,圖片顏色還原效果極佳。

編輯推薦

著名旅行家郭子鷹最新旅行散文,繼續並深化了作者在《最好的時光在路上》一書中展現的思考角度和個人風格,以鏡頭為語言,書寫其遍布世界的旅行日記。此次作者的行程主要在亞歐大陸上,在他的路上,遇到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帶出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和他們對世界的獨特感悟。使讀者身未動,心已遠。“在路上”從一種狀態變成一種人生態度,向著遠方和內心,起程。

目錄

沿 途

布拉格的波西米亞·002

倘若時光倒流,唯願一切不改·015

內蓋夫的熱風·031

我愛小旅館·052

音速般流淌的往事——Duxford皇家戰爭博物館·061

足 跡

只有一顆奔騰的心,遠遠不夠——錫耶納賽馬節·074

馬納羅拉的跳水少年·106

24歲的雷克雅未克·121

我們的旅伴·143

童話小鎮的兩次邂逅·156

緬甸:蒲甘漆器和少年培松的大蒲扇·166

回到過去嗎?不用了,謝謝!·177

最好的時光

當德國鐵路崩潰的時候……·190

為什麼要問正倉院?·198

天國黑膠碟·205

旅行的可愛和可怕之處·214

正文賞析

《雲遊未滿,微笑向前》內頁賞析 《雲遊未滿,微笑向前》內頁賞析

最好的時光, 我在這裡

—— 旅行開始和結束的地方

旅行,是我們當中很多人,最好的時光。

但那最好的時光,不是護照上密密麻麻的入境章,而是在對的時間和對的人去了對的地方,完成了對的事情。把自己的“遺憾清單”上的內容,一行行劃掉。

它可以是跨越群山深海的遙遠飛行,當然,也可以是對鄰家或街角老友的一次尋常拜訪。

抓住對的時間,置身到對的地方,就好像,在飢腸轆轆時款待你的樸素的食糧,而那時你的味覺和身體又恰好都敏感無恙。旅行,曾經這樣強健了我們的肌體,充實了我們的心靈,也溫暖過我們的歲月與光陰。

在冰島,有一片美麗的藍色冰川潟湖,我們飛越萬里去看它,經過德國的時候又碰上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德國鐵路全線癱瘓,當著我們的面。我們經歷過狂奔和緊趕,內心有崩潰也差點兒放棄,好容易來到它的身邊,仍然覺得一切都值得,站在潟湖邊的小山丘上,清冷的風,有股令人陶醉的甘甜,無邊的靜,只有零星的鷗鳴和極晝的夏至日,那些拖長的日影。

我們還清楚地記得,那一陣小小的騷動,來自一位殘疾人,他大笑著謝絕了所有人的幫助,執意獨自操作那部樣式怪異,像小型履帶拖拉機一樣的機器,硬把自己殘缺的身體和沉重的輪椅推上山頂,他想要實現夙願,在山頂俯瞰潟湖無盡的藍和萬年冰川的無暇白璧,而所有旁觀的人,都在不遠處提心弔膽又一聲不吭地注目觀看,一個艱難的夢想,驚心動魄地一點點實現。不安於室,不低頭也不沮喪,即便是在殘酷命運的面前,他仍然微笑著挑戰。

在義大利的馬納羅拉小鎮,我們迎頭撞上了柔情無盡的蔚藍色海岸,花團錦簇中,閒散的漁民清早出海,落日歸帆,遊客的興奮、羨慕和讚賞,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插曲一段。我在那裡遇上很多有趣的人,其中一個滿臉胡茬兒的清瘦男人,我們和他的交集,不過是他背包上的一張貼紙,在地中海的陽光下,很顯眼。

“我是一個癲癇病患者,但是我仍然喜歡獨自旅行,如果你遇到我發病,請別慌,並按照如下步驟施救,或者撥打急救電話。如果你願意幫助我,我非常感謝!”……接下來是施救方法和個人情況,書寫得工整而精煉。

他們比我們艱難,如果用悲觀主義或者用現實主義的眼光來看,也可以說是悽慘。但是他們都還愛著旅行,愛著這個世界,他們似乎無須抱怨,似乎也不需要牢騷來宣洩對命里劫難的不甘。只有愛過這個世界,才真正活過。他們,低頭走路,但是沒有忘了抬頭看天,陳昇的歌里有這樣一句道白:“樹上的蟬只能活7天,但是它們,都愛唱歌。”

我們乘著引擎轟鳴的噴氣機飛往這藍色星球遙遠的另一邊,我們當中的一些旅行者是為了躲開不潔的空氣,而另一些,是為了躲開不快的念頭,不曾想,躲的人一多起來,竟變成了無處可躲。

我們的同胞人眾似海,如水奔流,民富之後,首先表現在了邁步向外的人數上,似乎只有遠方才是詩意和棲居的所在。如今遠行人數之眾,恰是普通人心態的外化表現,恰是大家在嚮往之物的剖白吧?我當真是不太明白網路上為什麼有許多人在挖苦調侃“詩意和遠方”,生活的目標難道不是過得越來越有詩意的從容,越過越能走向更遠的遠方?難道他們想要的生活是越來越苟且,越來越故步自封、足不出戶?越想要什麼樣的美好生活,反而越要刻薄它、貶低它,這難道不彆扭?偏是最愛丘山的人,卻偏偏是要扮作市儈;越是在乎越是要裝成不在乎,生怕被人看穿了心底,中國人哎,時時處處、自古有之地那么喜歡顧左右而言他,那么習慣於用自欺的反話來保護自己不安、脆弱害怕挫折的玻璃心。不能對自己坦白一點嗎?這股子不敢對自己誠實的軟弱,可當真會讓人錯過人生中最寶貴的那幾年最好的時光,那一去絕不回頭的,能製造最多陽光回憶的、不多的幾個年頭——我就是想活得像北歐人那么簡單高冷;我就是想過得如義大利人那般感情充沛又苛求形式,我就是想過得像散淡的古人一樣,把自己的心放歸山林、悠遊任運、遊目騁懷;就是想意氣用事地來場即刻出發的旅行,這都無不可,在我們的時代,陽光之下無新事,一切傳奇皆可能……關鍵是,你走成了嗎?動心之後,可有動身?

只要橫下一條心,負擔起所有繼之而來的結果,哪會有不唯美的過程?一念三千,真心誠意地赴湯蹈火之後,百事可做,凡事糟糕就往往糟糕在想得又不捨,豁不出去而又不安於室。

況且,即便是走了出去,週遊世界馬不停蹄地旅行,即便是你擁有所有G20國家首都里,所有那些最有設計感的咖啡館的打折卡,又當如何?那後來呢?那後來的後來呢?

旅行開始和結束的地方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有目的地,還有那些路上的遭遇。

人們之所以對世界有那么多抱怨,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在潛意識裡對自己有很多不滿,內心有很多被短視和自私誇大了的小挫折,讓我們心頭茅草生,儼然不可忍,所以想用個悚動的議題,來轉移自己對自己不滿的注意力吧。想想真正的人生缺憾和悲喜交集的遙遠人生,我們可能只會對自己能為他們所做太少而默然汗顏;只會為自己微小但確定在握的幸福而感到不應有憾。

一輩子也是修行一場,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最好的回憶是:那時候我去了那裡。向外走還是向內看,都是找答案,找不找得到,你不用心急,釋迦牟尼找了一輩子,都還沒找出個讓每個人都能一點就通的答案來;向外走還是向內看,都是旅行和修行,只要勇敢地走過、看過,只要不只是光說不練,只要不是想做又不敢當,只要不是長久地用沒去的後悔折磨自己,車窗外赫然突現的雪山草甸,抑或回家後充滿回憶的沙發靠墊,都可以是一場好旅行。

去旅行,或者橫下心、悶著頭,學一門好手藝,做一件有價值的事,幫一個願意去幫的人,做這些,最好的時光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我們羨慕充盈豐盛的人生,可是很少有人迴避樣樣都能,樣樣稀鬆的空虛;很少有人能抗拒在螢幕前旁觀生活、隨意品評卻又不用去流汗和受挫的誘惑。我們想要不留遺憾,所以在埋首柴米的同時想要在面朝大海的地方心花怒放,可是要小心,如果你覺得沒有免費Wifi的地方,連風景也打了很大的折扣,不值得曬圖的地方就不值得折騰,那你的旅途,可真是人生如戲,只剩了演技。所謂幸福,所謂修為和擁有,從來都是自己的城堡和密室,訪客越多,就越容易坍塌和攻破。

那些讓人瞬間安靜的地方和回憶,都溫暖而且自帶光環;旅行或者修行,自己真正能夠得到的往往只有腳印和心印,而那一切,靜默如迷,和徒勞的跌宕,保持距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