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盈江縣

盈江地處雲南西南部、德宏州西北部,是一個山川秀美、資源豐富,區位獨特,開發潛力巨大、後發優勢突出的邊疆少數民族口岸縣。以下六個特點基本可以概括盈江的縣情。
一是國土面積遼闊,民族眾多,人口密度低。盈江縣位於東經97°31′—98°15′,北緯24°24′—25°20′之間,南北平面距離114公里,東西相距54公里,東北接騰衝,東南連梁河,南面同隴川毗連,西、西南和西北與緬甸聯邦接壤。全縣國土面積4429平方公里,占德宏州總面積的38.4%,縣域內有面積超過4.5平方公里的平壩10個,其中,盈江壩面積為516.13平方公里,是雲南省八大平壩之一。全縣有耕地46.5萬畝,林地450.8萬畝,荒地83.8萬畝,土地利用率為86.9%,在未利用的荒地中尚有近70萬畝土地適宜發展農牧、林果等。全縣轄7個鄉、8個鎮、1個地方國營農場、100個村(居)委會、1148個村民小組。2005年末全縣總人口26.9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51萬人,占總人口的87.1%;有傣、景頗、傈僳、德昂族、阿昌族等26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6.12萬人,占總人口的59.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1人,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邊境縣。
二是國境線綿長,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縣境西、西北、西南三面與緬甸接壤,是德宏州國境線最長的縣,有214.6公里國境線,自古就是南方“絲綢之路”出口通關的重要通道,秦代“蜀身毒道”的主要出口之一,比西北“絲綢之路”要早數百年,是內地通往緬甸、印巴各國的主要商道。1894年,英國在盈江芒允口岸設立領事機構和海關,1909年英國修築了從緬甸八莫進入盈江的通商道路,貿易往來頻繁。改革開放以後,1980年恢復了銅壁關、昔馬、芒線口岸通道的邊境貿易,1991年盈江被列為國家二類口岸,1993年批准向第三國人開放。目前,境內有100餘條大小通道通往境外,其中主要通道32條,有5條口岸通道與緬甸公路實現對接。從盈江那邦鎮出境9公里,就與著名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相連,沿中印公路向北90公里可達緬甸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往南80多公里可至緬北貿易重鎮八莫,從密支那往西400公里達印度雷多,從八莫可連線伊洛瓦底江水路至仰光南下印度洋,並且密支那至八莫沿線地勢平坦,是大西南各省區同南亞、東南亞、印巴次大陸貿易往來的重要樞紐,也是中緬印孟經濟合作陸路通道中最為便捷的通道之一。
三是氣候適宜,發展農業的優勢突出。盈江縣位於喜瑪拉雅山延伸橫斷山脈的西南端,為高黎貢山南延支系西南余脈構成的山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脈、河流基本是從東北下西南走向,低山與寬谷盆地交錯相間,呈“兩山夾一壩一河”的地貌景觀。山脈分為西部大娘山脈和東部打鷹山脈。寬谷平壩為盈江壩,地勢平坦,海拔800—854米之間。最高海拔為3404.6米,最低海拔為210米,兩者高差之大,在同一縣境內屬全國少見。由於地貌組合多樣,地勢高低突出,不同區域氣候差異較大,北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氣候集於一縣,具有明顯“立體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9.3℃,年日照平均2364.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464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壩區無霜期325天,光、熱、水、氣條件較好,適宜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非常適宜發展農業,是遠近聞名的“糧蔗之鄉”。先後被列為雲南省商品糧基地縣、油料基地縣、滇西南農業綜合開發縣、國家糖料基地縣、“八五”計畫第一批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
四是物產資源豐富。盈江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森林面積411餘萬畝,森林覆蓋率62.8%,活立木總蓄量2854萬立方米,年產量62萬立方米,多為闊葉雜木林,以櫟樹、栲樹、木荷、木蓮、楠木、樺木、杞木、椿木為主。野生植物資源呈垂直地帶性分布,已查明的高等植物近千種,其中大喬木有80科376種。有八寶樹、龍腦香、雲南石梓、臘腸樹、婆羅雙、團花、高大含笑、柚木、椿、楠、魚尾蔡等珍貴樹種;有樹蕨、蘇鐵、鹿角蕨等珍稀植物。南藥種類眾多,分布廣泛,主要有畢撥、蘆子、蘿芙木、肉桂、木香、桔梗、茯苓、土三七、黨參、重蔡等。野生動物種目繁多,有獸類10目27科335種,魚類6目15科63種,兩西類7科17種,爬行類12科33種,昆蟲類15目107科400餘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蜂猴、白眉長臂猿、印度支那虎;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雲豹、水鹿、獼猴、蟒蛇、綠孔雀、原雞、冠斑犀鳥等,享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是雲南省26個自然保護區之一,有高等植物130屬,157種。在良好的森林植被保護下,以大盈江為主的43條大小河流貫穿全境,水資源總量104.35億立方米,畝地占水量居全省最高,水能理論蘊藏量214.83萬千瓦,是全州電力生產中心,水電開發潛力極大。全縣現有裝機23萬千瓦,正在規劃建設水電站57座,總裝機190多萬千瓦,預計2010年全部建成。縣內鉛鋅礦、矽、錳、墨崗玉等礦產品位高、儲量可觀,具有很好的開發價值。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價值高,有溫泉21個,70℃以上的有4個,90℃以上的有6個,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五是旅遊資源獨特,旅遊開發的潛力巨大。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氣候特徵孕育了大盈江兩岸神奇美麗的自然景觀,有國家級風景游名勝區大盈江風光,有獨樹成林的奇觀“亞洲榕樹王”,有“小千島湖”之稱的人工高山湖凱邦亞湖等著名景區景點。有明代上四關和萬象城遺址,震驚中外的馬嘉理事件發生地,有中國同盟會會員、傣族民主革命先驅刀安仁先生的故居,有中國“橡膠母樹”和被稱為“亞洲第一壩”的渾水溝土石流治理工程等人文景觀。盈江是少數民族特有劇種“傣劇”的發源地,有獨一無二的支那傣族“光邦”舞,有展現傣族文化獨特風韻的允燕佛塔,傣族、景頗族、傈僳族風土人情、飲食文化,風光同民俗相互凝合,自然與人文和諧統一,成為了盈江旅遊資源的重要看點。此外,境外迷人的異國情調和自然風光也具有無窮的吸引力。
六是全縣經濟總量偏小,經濟運行質量低。長期以來,遠離中心城市,基礎設施滯後,勞動者素質低,人才缺乏等因素一直制約著盈江的發展,良好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未能有效的轉化為經濟優勢,近年來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是在基數較小的情況下實現的,粗放式經濟成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經濟結構仍不合理,經濟運行質量低。2005年人均GDP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全縣總體上還屬於經濟欠發達的落後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