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中新生代地質與礦產

沉積建造一、裂谷裂陷期沉積建造類型(一)火山岩系的地層層序與岩石學特徵1 沉積岩建造類型(二)沉積岩建造的組合元素地球化學特徵1 沉積環境分析(三)沉積岩建造的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1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部全面介紹雲南中新生代盆地地質、構造演化及礦產的專著。內容主要包括中
新生代盆地的沉積建造、含礦建造、構造演化及成礦作用等。
在區域地質概述中重點論述盆地的構造分區、區域地層及有關礦產;在沉積建造部分,
討論了地層岩性組合、岩石地球化學及粒度分析資料,分為3個階段,即裂谷盆地裂陷期、
沉降期與封閉期;進行了沉積建造研究及環境分析,尤其是詳細研究了裂谷盆地沉降期的建
造;在含礦建造與礦床地球化學部分,重點介紹區內蒸發岩建造與金屬礦化關係及成礦流體
中揮發分的作用,古地磁學及盆地構造演化部分,進行了系統的古地磁學及盆地構造演化分
析,認為盆地是在旋轉構造應力場作用下形成的;典型礦床成礦作用研究一章以蘭坪金滿銅
礦的系統研究為例,並作了大姚六苴銅礦的對比,認為沉積期後盆地滷水活動導致成礦是主要
的,提出了兩種成礦模式,即含礦熱滷水儲備突發成礦作用模式與古陸邊緣滲透成礦模式。
根據沉積建造與含礦建造的研究,對蒸發岩層位與金屬礦化層位劃分作出了不同於前人
的認識,對盆地構造演化、成礦作用的研究取得獨特見解。
以思茅勐野井鉀鹽礦床的鹽背斜構造與旋扭構造形態的研究,揭示了喜山運動的表現形
式。
該書對礦床地質工作者、研究生,尤其是從事該區工作的廣大地質人員是一部有價值的
參考書。

作者介紹

本著第一作者肖榮閣,男,
1949年4月生於吉林省舒蘭
縣,1976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
院地勘系,後於第一冶金地質
勘察公司綜合普查大隊從事野
外地質勘察工作;1983年至
1989年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
從師袁見齊教授、霍承禹教授
獲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至
1991年於中國科學院地球化
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
作,獲塗光熾教授、李朝陽研究
員指導。現在中國地質大學(北
京)地質礦產系任副教授.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區域地質與礦產概述
一、自然地理
二、大地構造環境
三、地層岩性概述
四、主要礦產與礦化特徵
第二章 沉積建造
一、裂谷裂陷期沉積建造類型
(一)火山岩系的地層層序與岩石學特徵
1 地層層序
2 中三疊統火山岩
3 上三疊統火山岩
4 滇中地區及保山地區的火山岩建造
(二)火山岩岩石化學特徵
1 中三疊統中基性火山岩岩石化學特徵
2 上三疊統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化學特徵
二、裂谷沉降期沉積建造類型
(一)沉積岩岩石學及沉積岩建造類型
1 主要岩石類型及岩石學特徵
2 沉積構造
3 沉積岩建造類型
(二)沉積岩建造的組合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1 元素的賦存狀態及元素組合
2 沉積岩建造中的元素組合
3 沉積環境分析
(三)沉積岩建造的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
1 碳、氧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
2 鉛同位素特徵
(四)砂岩粒度分析
1 樣品採集及分析方法
2 粒度分析資料解釋
3.砂岩粒度分布曲線特徵及沉積環境分析
三、裂谷封閉期沉積建造
四、 裂谷盆地沉積建造序列
第三章 含礦建造、層控礦床及礦床地球化學
一、含礦建造與層控礦床
(一)蒸發岩建造
1 上三疊統蒸發岩建造
2 中上侏羅統蒸發岩建造
3.古新統蒸發岩建造
(二)火山岩系中的鐵、銅建造
1 火山岩型銅、多金屬礦床
2 火山碎屑岩系中的層狀鐵(銅)礦床
(三)層控礦床
1 瀉湖碳酸鹽系中的層控菱鐵礦床
2 層控Cu、Pb、Zn、AgAs、Sb、Hg多金屬礦床
二、礦床地球化學
(一)菱鐵礦的地球化學特徵
(二)銅、銀的地球化學特徵
(三)鉛、鋅的地球化學特徵
(四)砷、銻、汞等的地球化學特徵
(五)成礦流體地球化學
1 CO2、CH4揮發分來源與賦存狀態
2 CO2、CH4的研究方法
3 富含CO2、CH4流體的成礦作用
第四章 典型礦床成礦作用研究
一、金滿礦區與礦床地質概況
(一)地層系統
(二)構造格局
(三)金滿銅礦區礦化地質特徵
(四)礦石結構構造
(五)普洱白龍廠銅礦床地質特徵
二、礦床地球化學研究
(一)Sr、S、Pb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
(二)組合元素地球化學研究
(三)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四)銅礦床的成礦物質來源
三、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研究
(一)流體包裹體岩石學
(二)流體包裹體類型
(三)顯微冷熱台研究
(四)冷熱台研究結果
(五)包裹體成分分析
(六)流體包裹體穩定同位素
四、成礦作用與礦床成因的討論
(一)主要認識
(二)成礦作用與成礦模式
第五章 古地磁學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野外採樣方法
(二)實驗室工作方法
二、岩石磁性特徵
(一)岩石的剩磁強度
(二)中上三疊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退磁曲線特徵
(三)中上三疊統灰岩、灰綠色砂岩退磁曲線特徵
(四)紫紅色砂岩退磁曲線特徵
三、古地磁結果
(一)穩定剩磁與穩定性檢驗
(二)古緯度
(三)古地磁視磁極和視極移曲線
(四)各構造區及沉積窪陷間的相對構造旋轉
第六章 沉積盆地的構造演化
一、沉積盆地的構造歷史
(一)印支期構造運動的確定及表現
(二)燕山期構造運動
(三)喜山期構造運動
(四)勐野井鉀鹽礦床鹽背斜構造及其形成機制
1 礦區構造應力場
2 鹽體構造形態
3 鹽背斜構造形成機制
二、沉積盆地的構造演化
(一)沉積盆地的構造環境
(二)盆地構造系的演化機制
三、成鹽盆地的構造控制
四、盆地區內層控礦床的構造控制
主要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