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松鼠

雪地松鼠

雪地松鼠尾毛密長而且蓬鬆,四肢及前後足均較長,耳殼發達,前折時可達眼。毛色還受季節的影響,冬毛灰或灰褐色,夏毛紅色。 主要分布地在歐亞大陸。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雪地松鼠 雪地松鼠

尾毛密長而且蓬鬆,四肢及前後足均較長,但前肢比後肢短。耳殼發達,前折時可達眼,冬季耳端具一撮黑 色長毛束。全身背部自吻端到尾基,體側和四肢外側均為褐灰色,毛基灰黑,毛尖褐或灰色。腹部自下領後方到尾基,四肢內側均為白色。尾的背面和腹面呈棕黑色,毛基灰色,毛尖褐黑色。吻部、兩頰及下顛如背色,但偏青灰,耳殼黑灰色,冬毛具有大束黑色毛簇。個體毛色差異較大,為青灰色、灰色、褐灰色、深灰色和黑褐色等等。隨著地區的差異,毛色也有變化,如遼寧松鼠的顏色偏灰,而我國南方的松鼠顏色則較黑。此外,毛色還受季節的影響,冬毛灰或灰褐色,夏毛黑或黑褐色。

生活習性

雪地松鼠 雪地松鼠

此松鼠為典型樹棲鼠種,棲息于山地針葉林和針葉-闊葉混交林中,以樹枝、苔薛和羽毛等為構巢物,在樹枝間築巢。巢呈圓形,出口開於背風面,但也有棲居於樹窟內,也有的以舊的大鳥巢加以修補而成。松鼠每年可做 幾個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於臨時休息。雄鼠很少築巢,大多利用舊巢。日間活動,清晨最活潑,不冬眠,但冬季活動減少,嚴冬寒冷之際,很少出窩活動。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取食昆蟲及其幼蟲、蟻卵、鳥卵及其他動物,但主要食物為落葉松等針葉林的種籽,夏季多取食各種漿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況下,亦吃樹的幼芽。

生長繁殖

繁殖方法:松鼠一般在9~10個月齡,就可達到性成熟並可開始配種。每年1~2月,4~5月為發情旺季,此時受胎率較高。雌鼠的妊娠期約為38天左右。在預產前1~2周,可將懷孕母鼠移入產仔箱。公母必須分籠,必須大量放置水和食物,必要時候丟入麵包蟲,仔鼠出生後1~周開始吃飼料,可餵給一些新鮮水果及優質精飼料,5周齡即可斷奶,分籠飼養。

分布範圍

雪地松鼠 雪地松鼠

主要分布地在歐亞大陸 。

飼養方式

食物飼餵:松鼠似乎都以殼斗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但在大自然中也會食用相當多的昆蟲,因此最好也餵食些動物性的食物。胡桃、栗子等堅果是松鼠的最愛,咬開堅硬的外殼,對松鼠不但是遊戲,也可以幫忙磨耗牙齒。最好經常餵食這類食物。如果以人工飼料為主食,還應另外補充蘋果等食物。

飼養籠:松鼠非常活潑,特別喜歡爬樹,活動空間較為立體,應儘量選用寬廣而高的籠子。由於松鼠習慣在樹上築巢,應將巢箱安裝在籠子的高處。巢箱可選用小鳥用而出入口在高處的巢箱代替。松鼠的動作非常迅速,開關門時要注意,避免趁隙逃走。萬一逃出時,若突然用力抓住,要避免被松鼠咬傷。

飲食禁忌:松鼠不宜食用肉蛋類食物,對腸胃消化系統影響很大。不宜生吃的蔬菜:胡蘿蔔,土豆,豆角類,姜蔥蒜,辣椒等。不宜多吃的果蔬:白菜,油菜,生菜,萵筍,藕,黃瓜,西紅柿,茄子,香蕉,橘子,西瓜,梨等。不宜吃醃製的乾果,果脯,未成熟或加工後的堅果類,不易消化。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茶葉(有報導,松鼠因吃茶葉死亡)貓狗寵物食品(因為含肉)。蘋果籽和櫻桃仔(對松鼠有毒)。不宜食用昆蟲,雖然昆蟲有營養,食用後會增加松鼠的野性。不宜食用有朱古力及有咖啡因的食物,這兩種東西可以使松鼠過於興奮,無論對松鼠身體或是情緒都不好,嚴重會導致心率過快死亡,或心衰死亡。

日常管理:清除糞便,經常保持籠舍的清潔衛生,為了清潔皮毛及有利松鼠的健康,每天早晨餵食前進行清掃。飼養用具要定期消毒,每周至少要進行一次沙浴,沙浴箱以可容沙4升為宜,箱中放入細沙,每次沙浴20~30分鐘,可增強健康。籠中還可以放入一些細木棍,讓松鼠磨牙。

6月初之前還不到兩個月大的小松鼠,晚上就需要注意保暖,尤其北方的氣溫,溫度太低很容易感冒,晚上要給他們多加一點墊材,早上的時候更換墊材,白天注意空氣流通。6月底以後的小鼠,白天就需要注意防暑降溫,氣溫太高引起的中暑對松鼠來說也是致命的。可以採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白天在籠子裡放幾個裝有涼水的瓶子、放一塊瓷磚等,他感覺到太熱就會自己趴在上面降溫,這些都可以預防高溫中暑。

主要價值

雪地松鼠的毛皮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可作制裘原料,毛可制筆、制刷,肉可食用。而且雪地松鼠面容清秀,身體矯健,溫柔、可愛、乖巧,許多家庭已把雪地松鼠作為寵物家養。

品種分類

亞種:已知有41個亞種,中國有5個亞種。
1.華北亞種(SciurusvulgarischiliensisWowerby,1021)冬季體背面純深灰色,夏季體背面、四肢和尾均呈黑色,北部與尾基部雜有赤色毛。顱長52.7~53.8mm。分布在河北、北京東北部、山西、河南。
2.褐黑亞種(SciurusvulgarisfusconigricansDwigubski,1804)冬季體背面深灰色帶有細小灰褐色波紋,毛不蓬鬆。夏季體背面黑色或黑褐色。尾雜較少赤色。顱長52.0~55.8mm。分布在河北,內蒙古也可能有分布;國外分布於前蘇聯和蒙古。
3.東北亞種(SciurusvulgarismantchuricusThomas,1909)冬季體背面呈顯著的灰色,帶有細小暗波紋,很少暗褐色換黑褐色。尾部雜有少量赤色毛。顱長53.0~57.0mm。國內分布在大小興安嶺、黑龍江;國外分布於前蘇聯烏蘇里地區
4.阿爾泰亞種(SciurusvulgarisaltaicusSerebrennikov,1928)冬季毛色變化較大,毛色較深,多呈深鼠灰色;尾呈黑色有時帶有淺褐色。夏季黑色和黑褐色個體占優勢,尾通常帶赤褐色。體較小,顱長49.0~53.1mm。分布於新疆阿爾泰山地和蒙古阿爾泰山地,以及前蘇聯的阿爾泰山地。
5.鄂畢亞種(SciurusvulgarisexalbidusPallas,1779)毛密而厚。冬毛淺淡黃灰色具有灰色波紋;尾通常淺灰色雜有不同程度的黑色和黃赤色毛。夏毛色淡,通常淡褐黃赤色。個體較大,顱長54.6~59.2mm。分布於新疆北部的天山和前蘇聯的新西伯利亞等地。

雪地松鼠的繁殖期為2月至9月。

雪地松鼠成年體重一般在350g-500g之間。

相關

在2006年冬季預觀察的基礎上,於2007年10月31日至2008年3月25日在40hm2範圍內使用無線電頸圈和彩色塑膠頸圈標記8隻松鼠。結合無線電追蹤技術和雪地痕跡技術,採用目標取樣法對涼水自然保護區冬季松鼠行為進行了連續21周的定位觀察,以研究松鼠行為節律、空間行為和重取行為對冬季低溫條件的回響。結果表明,松鼠冬季的活動節律為單峰型,隨著氣溫的下降顯著延後出巢時間(Kendallτtest;n=21,r=-0.92,τ=-0.86,P<0.0001),縮短活動時長(Kendallτtest;n=21,r=0.80,τ=0.68,P<0.0001)。松鼠冬季家域近似橢圓形(面積2.46±0.09hm2),未見個體間家域重疊。秋季松鼠將紅松種子分散貯藏於整個家域範圍內,但重取行為相對集中於幾個主要區域(重取區)。依據巢和重取區的位置特徵及其利用率可將家域劃分為3個部分:主區位於家域的中段,輔區靠近紅松母樹林,次輔區位於家域遠離紅松母樹林一側。貯藏的紅松種子是松鼠冬季唯一的食物來源。在冬季的不同階段,松鼠對不同重取區的利用率顯著不同(初冬,Kruskal-Wallistest;df=2,x2=5.65,P=0.0594;隆冬,Kruskal-Wallistest;df=2,x2=14.24,P=0.0008;晚冬,One-WayANOVATest,df=2,18,F=7.00,P=0.0056),位於主區(初冬利用率37.8±7.7%,隆冬利用率80.5±9.2%,晚冬利用率40.5±2.7%)和輔區(初冬利用率41.8±5.9%,隆冬利用率14.8±9.2%,晚冬利用率37.8±4.9%)的重取區是松鼠的主要重取區。隨著時間推移空取率顯著提高(Kruskal-Wallistest;df=2,x2=16.60,P=0.0002)的現象提示松鼠很可能依靠空間記憶取回貯藏的食物。輪換利用多個巢(6±1)有助於降低松鼠被天敵捕食的風險。這些巢都分布在重取區附近,巢的利用與重取區的利用顯著相關(Kendallτtest;主區:n=217,r=0.79,τ=0.6256,P=0.0003;輔區:n=171,r=0.67,τ=0.6186,P=0.0006;次輔區:n=88,r=0.74,τ=0.6565,P=0.0006),松鼠通常取食後即直接進入就近的巢過夜,有助於松鼠減少能量損耗。多域集中重取及相應的巢輪換策略是松鼠對冬季低溫環境及天敵捕食壓力的綜合回響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