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相寂滅分

離相寂滅分,《金剛經》中的第十四品。對忍辱不應執著而有忍辱相,對布施不應執著而有布施相,對佛法也不能有執著相。無相才是實相。

基本信息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對忍辱不應執著而有忍辱相,對布施不應執著而有布施相,對佛法也不能有執著相......無相才是實相。受持《金剛經》,離一切諸相,才能真正寂滅(涅盤)成佛,才能成就“第一希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正文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薩,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正文補充b]無相 (術語)謂真理之絕眾相也。又涅盤離男女等十相也。無量義經曰:‘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涅盤經三十曰:‘涅盤名為無相,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大乘義章二曰:‘言無相者。釋有兩義:一就理彰名,理絕眾相,故名無相。二就涅盤法相釋,涅盤之法離十相,故曰無相。’維摩經不二法門品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同淨影疏曰:‘諸法悉空,名為無相。’止觀一曰:‘常境無相,常智無緣。’維摩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曰:‘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此無相有淺深二重,見有相條。 南懷瑾先生注的偈頌
曇花發實還無,塵剎今吾非故吾
笑指白蓮閒處看,污泥香里養靈珠。
曇花開到最香的時候就是它凋落的時候,人世間幾十年像曇花一現,非實非虛,非真非假。物質世界現在的我,不是以前那個我,不是前生的我,也不是來生的我,生命的真我在哪裡呢?佛叫我們到蓮花生長的地方看看,愈髒愈爛的泥巴裡頭,蓮花愈開得茂盛,大乘的精神是入世的,要人到最稀爛的地方修道,才可以修煉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