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節

雞蛋節

雞蛋節滿族均重視過“五月節”。新賓地區的滿族婦女最愛雞鴨,她們管老母雞叫“老抱子”,意思是老母雞能為她們多抱小雞崽。到臘月“二十七宰年雞”這天,婦女們把挑選出來的大個公雞留到過年,其它小點的公雞宰殺留著招待遠親客人。

雞蛋節 雞蛋節

凡來客頭一天做第一道菜就是“小雞燉蘑菇”。每年過了八月中秋節,老爺們把地割完頭件事就是修雞窩。婦女們精細地餵小雞,大冬天太陽沒下山,就拿起大幹瓢一大把一大把地撒雞食餵小雞,不等天冷就把雞圈到雞窩裡。第二天太陽出來老高也不放,為的是讓小雞在窩裡多暖和一陣子。太陽東南晌了,才把雞放出來,並用苞米等食物把雞引到房門口沒有雪的地方喂,母雞少受凍,吃食不翹腳。婦女們精心到極點。在三九天,她們怕凍壞要下蛋的雞,有許多滿族婦女,將下蛋雞和“老抱子”用雞罩扣在廚房離灶膛近的地方。給雞取暖,促使它早早產蛋,以便五月節用。過清明如覺雞蛋不多,就把新下的雞蛋埋在糧食里。保持溫度平衡。天暖了就放在涼快地方,這是剩少數母雞的農家。而養雞多的小康之家。產蛋雞多,到五月節前現攢也趕趟。滿族婦女到育雛的時候。就讓老母雞抱窩,或人撫摸雞蛋,使其蛋生雞,雞生蛋。等到“雞蛋節”,煮熟雞蛋或茶葉蛋,讓全家吃個飽。“五月節”兒童們在遊戲時候手裡也拿著熟雞蛋,跑跳遊戲,餓了就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