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維生素B6缺乏症

概述

維生素B6缺乏症(Vitamine B6 Deficiency) 維生素B6又名吡哆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等3種化合物。小雞患維生素 B6缺乏症是以表現食慾下降、生長不良、骨短粗病和神經症狀為特徵的疾病。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家禽對維生素B6的需要量,按NRC標準:雛雞、肉仔雞、產蛋雞、鵝都是3.0mg/kg,種母雞4.5mg/kg,鴨生長期2.6mg/kg,種用時為3.Omg/kg。曾發現飼餵肉用仔雞每公斤含吡哆醇低於3mg的飼糧,引起大群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紊亂。
維生素B6在植物中是以吡哆醇形式存在,動物中是吡哆醛和吡哆胺。這3種化合物,均系吡啶的衍生物,在動植物組織中3種化合物可以互相轉化,活性相同。對家禽,吡哆醛的活性略高於其他兩種。飼料在鹼性或中性溶液中,以及受光線、紫外線照射均能使維生素B6破壞,因此也可以引起維生素B6缺乏。
維生素B6對體內的蛋白質代謝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於維生素B6參與胺基酸的轉氨基反應。胺基酸在體內代謝時,主要通過轉氨酶的催化作用,脫去氨基生成相應的α-酮酸,或者由α-酮酸接受氨基而生成相應的胺基酸。在這種胺基酸轉移反應中,需要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醛是由吡哆醇進入體內轉變為吡哆醛的磷酸酯,在5位碳原子的醇基上結合磷酸,而生成磷酸吡哆醛。後者與磷酸吡哆胺可以互變。磷酸吡哆醛能接受胺基酸脫下的氨基而變成磷酸吡哆胺;而磷酸吡哆胺又能夠把它所接受的氨基傳遞給α-酮酸而變為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是轉氨酶的輔酶,也是某些胺基酸脫羧酶及半胱氨酸脫硫酶等的輔酶。動物肥育時特別需要維生素B6,否則,影響肥育、增重等生產性能。
磷酸吡哆醛又是某些胺基酸脫羧作用所必需的輔酶。胺基酸脫羧後,產生有生物活性的胺類,對機體生理活動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如谷氨酸脫去羧基生成的γ-氨基丁酸,與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有密切關係。當維生素B6缺乏時,由於γ-氨基丁酸生成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則異常增高,因而病雞表現特徵性的神經症狀。

臨床症狀

小雞食慾下降,生長不良,貧血及特徵性的神經症狀。病雞雙腳神經性的顫動,多以強烈痙攣抽搐而死亡。有些小雞發生驚厥時,無目的地亂跑,翅膀撲擊,倒向一側或完全翻仰在地上,頭和腿急劇擺動,這種較強烈的活動和掙扎導致病雞衰竭而死。另有些病雞無神經症狀而發生嚴重的骨短粗病。骨短粗病的組織學特徵是跗跖關節的軟骨骺的囊泡區排列紊亂和血管參差不齊地向骨板伸入,致使骨彎曲。
成年病雞食慾減退,產蛋量和孵化率明顯下降,由於體內胺基酸代謝障礙,蛋白質的沉積率降低,生長緩慢;甘氨酸和琥珀醯輔酶A縮合成卟啉基的作用受阻,對鐵的吸收利用降低而發生貧血。隨後病雞體重減輕,逐漸衰竭死亡。

病理變化

死雞皮下水腫,內臟器官腫大,脊髓和外周神經變性。有些呈現肝變性。

防制措施

根據病因而採取有針對性防治措施。飼餵量不足需增加供給量;有些禽類品種需要量大就應加大供給量。有人發現洛島紅與蘆花雜交種雛雞的需要量比自來航雛雞需要量高得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