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鋪

雜貨鋪

雜貨鋪,詞語,常見於生活之中,是指售賣各種日用零星貨物的店鋪。賣日雜的商店就都叫百貨商店了,御賜的名字也就這么流傳下來了。

基本信息

介紹

雜貨鋪雜貨鋪
冰心《冬兒姑娘》:“我的妹妹家住在藍旗,有個菜園子,也有幾口豬,還開個小雜貨鋪。”如:這些東西,你到雜貨鋪里就可買到。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形式的雜貨鋪逐漸被新式的超市和購物廣場所取代。
雜貨鋪的英文是:variety store 要說這乾隆,在中國歷史上那可是大大的有名啊。清高宗乾隆,全名愛新覺羅弘曆,是清世宗雍正的兒子,清仁宗嘉慶的老子,公元1736年登基為帝,年號乾隆,後世之人皆稱乾隆而不名弘曆。下面要說的,就是這位乾隆的故事。
乾隆在位60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三長的人。乾隆年間“歌舞昇平、國泰民安”,而乾隆呢,也是個“善體民意的好皇帝”,也好個微服私訪什麼的,這不,又出去溜達去了。
走著看著,看著走著,嗯?萬貨全,看字號是間雜貨鋪,可這名兒起的夠大呀,夠狂,心裡不爽!進去看看。乾隆一進門,門口一小夥計趕緊迎客,“來了您哪,爺,裡邊兒請。”乾隆沒搭理他,在鋪子裡看了看,裡面的商品雖沒有萬種,可也有幾百種了。“把你們掌柜的叫來。”小夥計一聽,再看了看乾隆,叫掌柜的去了。你想啊,身為一國之君,雖說是微服私訪,那衣料可全都是高級貨,迎客的小夥計那眼多毒啊,看穿著,看氣勢,非富即貴呀!一臉福相的掌柜過來了,“這位爺,您需要點兒什麼呀?”乾隆用手中的扇子往門口的方向一指,“你的鋪子叫萬貨全?”“是。”“什麼都有?”“是。”“那給我來一個金耙子。”掌柜的當時就蒙了,心裡話“哪有用金子做耙子的,再有錢也沒有用金子做耙子的呀,看來是成心找茬兒的。”可這話不能直說呀,自己剛才也說了“什麼都有。”人家要買耙子,耙子那也是雜貨,屬於營業範圍之內呀。掌柜的開始冒汗了,這要是答對不好,今兒個這招牌可就砸了。“我這兒有竹耙子、鐵耙子,沒有金耙子。”“你不什麼都有嗎?還萬貨全,那萬字是隨便用的嗎?”清朝時期大興文字獄,清朝人都知道啊!掌柜的一聽這話都哆嗦了,恨不得都要給乾隆跪下了,“那您老說叫什麼好啊?”乾隆一看掌柜的都這樣了,原本也沒想把掌柜的怎么著,這氣兒啊也就順了。“你這兒雖沒有萬種商品,可百種總是有的,這樣吧,我給你的鋪子改個名兒,筆墨侍候。”乾隆啊,好寫個詩詞,題個字兒什麼的,這不,老毛病又犯了。掌柜的趕緊讓人給擺好了,乾隆提起筆來刷刷刷刷,掏出印章往上一蓋,好了。掌柜的湊到跟前一看,倆大字兒,百貨。再一看落款,掌柜的當時就跪那兒了。
從此以後,凡是賣日雜的商店就都叫百貨商店了,御賜的名字也就這么流傳下來了。

百貨關係

雜貨鋪雜貨鋪
百貨比雜貨的範圍大,百貨公司比雜貨鋪規模大,搞市場經濟後,百貨公司一般都改稱超市了,當然,目前有的超市名不副實。
閩南語口語亦稱(竹敢)仔店(白話字:Kám-á-tiàm)。(或稱士多,粵音直譯自英語的中store)。
美國,超級市場通常被視為百貨店的同義詞。

異同

有部分小商店只賣零食、飲品、醃製類零食或小量文具的統稱士多,部分只售乾貨(如五穀類、豆類)、開門七件事所羅列之物、罐頭或已包裝好之日用類貨品稱之為雜貨鋪;當然也有兩種聯營的,稱雜貨士多,而雜貨與士多的區分也不太清晰。
雜貨鋪之特色多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凡家居用品大多皆可購得,店內布置或有點凌亂,但全部貨品皆會在店內或門口展示,一目了然;而士多亦一樣,士多之特色為可隨意酌量購置,再以秤或天秤衡量價錢。
分布與演變
通常在住家附近,經營者多為該社區之居民,由於為服務該區家庭主婦與小孩的“街坊生意”之關係,與常光顧之顧客有說有笑,有較深厚的感情,往往還可以有賒賬等情況;但隨著舊社區被打破,雜貨店漸漸地被較大、低價且讓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的24小時營業便利商店或超級市場所取代,也大大改變居民購物習慣,目前已不易見到。
儘管超級市場占有絕對的優勢,但雜貨鋪仍然有其利基,那就是販賣不容易在超級市場中找到的傳統食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