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燭

作品全文

杏梁賓未散,桂宮明欲沉。

曖色輕幃里,低光照寶琴。

徘徊雲髻影,的爍綺疏金。

恨君秋月夜,遺我洞房陰。

作品賞析

詩的開篇描寫了一場夜宴:雖然夜色已深,連月亮也快要落去,可是客人依然沒有離去。這是燃燭的最佳時刻。下一聯離開夜宴,轉至閨閣:在這裡,鮮艷的色彩被暗淡的燭光所壓抑,投射於帷幕上的影子令我們看到了一個孤獨的女性先是撫琴自娛,後來在帳內不安地徘徊。詩的末尾二句將蠟燭與女性的形象結合在一起。“洞房陰”本是最合適於蠟燭的住所,因為照明是它的用途。然而在這首詩里,它卻試圖逃避這樣的前景,因為它預見到在無人照拂它的空房內逐漸暗淡與熄滅的命運。

作者簡介

謝朓 (464-499),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19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為驃騎咨議、領記室。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為中書郎。之後,又出為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36歲。

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