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折桂令·毗陵晚眺

[四]買田陽羨:蘇軾晚年想定居於陽羨,有買田於此的意思。 [五]掛劍長林:《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 他的雜劇作品,見於《元曲選》、《古名家雜劇》、《柳枝集》等集中。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雙調·折桂令·毗陵晚眺
【作者】喬吉
【年代】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毗陵晚眺 喬吉
江南倦客登臨,多少豪雄,幾許消沉。
今日何堪,買田陽羨,掛劍長林。
霞縷爛誰家畫錦,月鉤橫故國丹心。
窗影燈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作品注釋

[一]毗(pì)陵:古縣名,春秋時吳季札的封地,治所在今江蘇省常州市
[二]倦客:倦於遊宦的人。
[四]買田陽羨:蘇軾晚年想定居於陽羨,有買田於此的意思。陽羨,古縣名。在今江蘇省宜興縣南。
[五]掛劍長林:《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黎君冢樹而去。”長林,茂林。
[六]畫錦:原為衣錦榮歸之決。《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宋韓琦在故鄉築了別墅,因名為“畫錦堂”。
[七]“月鉤”句:這句是化用周密《一萼紅》“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的句意。
[八]磷火:由骨殖分解出來的磷化氫,在空氣中會自動燃燒,在墓地中多見。
[九]喑喑(yin):泣不成聲的樣子。《方言》:“啼極無聲,齊、宋之間謂之喑。”

作者簡介

喬吉(?~1345),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一稱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錄鬼簿》說他“美容儀,能辭章,以威嚴自飭,人敬畏之”,大略可見他的為人。劇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玉簫女兩世姻緣》三種傳世。
喬吉現存雜劇作品都是寫愛情、婚姻故事的。《金錢記》寫韓翊與柳眉兒戀愛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終。語言華美工麗,富有藻飾。《揚州夢》以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命意,又採用了杜牧《張好好詩》的部分細節,虛構了杜牧與妓女張好好的戀愛故事。劇中對商業城市揚州的繁華景色描繪得頗為生動。《兩世姻緣》的故事,本於唐末范攄《雲溪友議》,是寫妓女(小說中為婢女)玉簫與韋皋的愛情,兩世才得結為夫婦。劇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簫淪落青樓的痛苦生活。喬吉的雜劇曲辭綺麗,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題材上卻沒有脫出才子佳人、風流韻事的窠臼。《李太白匹配金錢記》插圖選自明代萬曆顧曲齋刻本《古雜劇》
喬吉的散曲創作,成就高於雜劇,明、清人都把他與張可久相提並論。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異鄉、窮愁潦倒的生活經歷。如〔綠麼遍〕小令寫:“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時時酒聖,處處詩禪,煙霞狀元,江湖醉仙。笑談便是編修院,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寫照。由於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對現實的不滿,如〔賣花聲〕《悟世》、〔玉交枝〕《閒適》等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數是以嘯傲山水、寄情聲色詩酒為題材,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消極頹廢的思想。
喬吉的散曲以婉麗見長,精於音律,工於錘鍊,喜歡引用或融化前人詩句,與張可久的風格相近。不同的是,喬吉的風格更為奇巧俊麗,還不避俗言俚語,具有雅俗兼備的特色。明李開先評他:“蘊藉包含,風流調笑,種種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為文。”他自己則說:“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尤貴在首尾貫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樂府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這是他創作經驗之談,頗有見地。他的代表作如〔水仙子〕《重觀瀑布》小令:“天機織罷月梭閒,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作品描寫瀑布,想像大膽,詞句詭麗,出奇制勝。〔水仙子〕《為友人作》、〔怨風情〕《詠雪》、〔天淨沙〕《即事》等篇,又以生動淺白的語言,以及社會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巧妙的比喻,入於曲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喬吉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前期散曲家俚俗直率的傳統,因此有些人認為他的散曲比張可久更為當行。不過他寫情必極貌以寫意,用辭必窮力而追新,有過於縱情的毛病,有的還帶有某種俳優習氣,不免失之淺俗。
他的雜劇作品,見於《元曲選》、《古名家雜劇》、《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據《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200餘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詞》1卷,李開先輯《喬夢符小令》1卷,及任訥《散曲叢刊》本《夢符散曲》。此外,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中著錄有《惺惺老人樂府》1卷,惜已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