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兒童

雙語發展的生態第四節 雙語習得的語言分化第四節 雙語發展的跨語言影響第六節

內容介紹

兒童如何掌握了雙語?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遠少於對一語習得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還是個謎。通過對從出生起就接觸兩種語言(英語與粵語)的兒童的創新研究,《跨學科名作譯著系列·雙語兒童:早期發展及語言接觸》揭示了兒童雙語如何在兩種語言環境中自然發展出來。儘管每位雙語兒童的表現都獨具特色,但作為研究對象,雙語兒童總體上呈現出與單語兒童存在極大差異的特點。作者展示了雙語在兒童語法發展中的顯著互動作用,以及優勢語言在雙語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原創的研究以及基於迄今最大的多媒體雙語語料庫的實證,必將使《跨學科名作譯著系列:雙語兒童:早期發展及語言接觸》受到兒童語言習得、雙語教育和語言接觸研究者的歡迎。

作者介紹

蔡雅菁,出生於台灣。先後獲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學士、義大利威尼斯大學義大利語言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哲學碩士。曾任中學英語教師、台灣師範大學西洋藝術史研究助理、語言中心義大利語教師等。在《中國語言學報》發表《畲族語言:文獻回顧》。譯作有《特龍貝棣(人類語言共同起源說)之前言》等,譯著有《人類溝通的起源》。
葉彩燕(Virginia Yip),出生於香港。美國南加州大學語言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教授,兼系主任、兒童雙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香港兒童雙語發展、粵語與漢語語法對比和二語習得。代表性論著有《中介語及可學性:從漢語到英語》《漢語環境下的早期雙語發展》《接觸引發的語法化;雙語習得證據》等。

作品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主要研究問題
第三節 雙語發展的生態
第四節 香港的語言社群
第五節 雙語發展與語言接觸
第六節 語言接觸的機制
第七節 總論概要
第八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理論框架
第一節 雙語習得的知識狀態
第二節 雙語習得的邏輯問題與雙重刺激匱乏
第三節 雙語習得的語言分化
第四節 早期雙語發展的語言優勢
第五節 雙語發展的跨語言影響
第六節 輸入歧義及可學性
第七節 雙語發展中的脆弱領域
第八節 雙語發展與語言接觸
第九節 本章概要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雙語習得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 香港雙語兒童語料庫
第三節 雙語發展的定量測量
第四節 語言優勢的其他指標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Wh疑問句的移位與不移位
第一節 英語與粵語的疑問詞問句
第二節 雙語兒童的wh疑問句
第三節 Wh疑問詞短語的習得順序
第四節 語言優勢、輸入歧義及不對稱
第五節 接觸語言中的wh疑問詞原位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章 空賓語的雙重輸入與可學性
第一節 成人粵語中的空賓語
第二節 英語中的空賓語
第三節 輸入歧義與語言優勢
第四節 新加坡口頭英語中的空賓語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關係從句的遷移及普遍原則
第一節 簡介
第二節 雙語兒童名詞前關係從句的發展
第三節 英語名詞後關係從句的出現
第四節 關係從句遷移的解釋
第五節 新加坡口頭英語的關係從句
第六節 小結
第七章 脆弱領域及遷移方向
第一節 雙語兒童粵語介詞短語的位置
第二節 雙語兒童粵語中的俾與格結構
第三節 雙語發展中動一助結構的雙向遷移
第四節 小結
第八章 雙語發展與接觸引發的語法化
第一節 由接觸引發的語法化
第二節 Already作為完成體標記
第三節 給的被動式及複製語法化
第四節 One作為名詞化成分
第五節 討論
……
第九章 主在結論及其價值
圖表目錄
主要術語英漢對照表
引文作者英漢對照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