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花千里光

雙花千里光

雙花千里光,正名為紅纓合耳菊(拉丁學名:Synotis erythropappa),別名紅毛千里光,是菊科合耳菊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1 m。葉片披針形;小花管狀,黃色,花柱分枝,先端截形。瘦果圓柱形,被微毛,冠毛淺紅褐色。生於西藏、四川、雲南等地海拔3 000~3 900 m的山坡、灌叢、林緣、河灘。它的全草可用於清熱解毒。

形態特徵

紅纓合耳菊 紅纓合耳菊
雙花千里光 雙花千里光

多年生具根狀莖草本,根狀莖木質,直立或斜升,具被絨毛的纖維狀根。莖單生或數個,直立或稀橫臥,高達100厘米,通常上部有花序枝,下部在花期無葉,被黃褐色柔毛,蛛絲狀柔毛或近無毛。葉具長柄,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2.5-7厘米,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心形,近截形,圓形或楔形,邊緣具規則密至粗的不等長淺至深鋸齒或齒,紙質或薄紙質,上面被疏柔毛至無毛,下面特別沿脈被柔毛至近無毛,羽狀脈,側脈3-5對,弧狀斜升,葉脈在下面明顯;葉柄長2-6厘米,被疏柔毛或近無毛;上部及分枝上葉較小,狹披針形,具短柄。頭狀花序具同形小花,無舌狀花,極多數在莖枝端和上部葉腋排列成多數寬塔狀復圓錐狀聚傘花序,具短花序梗或近無梗;花序梗極短,通常具1線形苞片。總苞狹圓柱形,長4-5毫米,寬1-1.5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3-4,極小;總苞片2-3(-4),線狀長圓形,頂端鈍,被短柔毛,草質,邊緣寬乾膜質,外面特別在基部被白色絨毛或柔毛,或無毛。管狀花2-3(-4),兩性;花冠淡黃色,長7.5-8毫米,管部長2-3毫米,格部漏斗狀,伸出總苞;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2毫米,尖。花葯長3.5毫米;花葯尾部長約為頸部之半;附片卵狀披針形,頸部粗,向基部膨大。花柱分枝長1.5-2毫米,邊緣具較長的細乳頭狀毛,中央的毛不明顯。瘦果圓柱形,長3-3.5毫米,被疏柔毛;冠毛污白色至淡紅褐色,長3-3.5毫米。花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 000~3 900 m的山坡、灌叢、林緣、河灘。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藏林芝、波密、米林、山南等地,四川、雲南等地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醫藥價值

全草入藥,有清熱止痛,祛風止癢,解毒療瘡之效。主治傷口發炎,腫脹疼痛,皮炎,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