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國花

雙國花

"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征的花,是一個國家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的象徵,對外則展現了一個民族的希望、期盼、胸懷、氣度、形象和魂魄,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心情,向世人傳遞著美好,友誼和吉祥。雙國花是指一個國家擁有兩種花同任國花。具體地說,在我國"梅花"和"牡丹"被評選雙國花!

評選理由

目前,全世界約有三萬種花卉,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品種就有兩萬餘種,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而被譽為“園林之母”和“花卉王國”的中國卻至今尚未確立自己的國花,這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也非常不利於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國深厚花文化的魅力及支持中國花卉參與國際競爭。評選國花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戰亂,動盪的年代,也不會發生在飢餓荒寒的歲月,評選國花是盛世之舉,說明中國社會已經走向國泰民安,因此,處於盛世的當代中國到了盛開自己國花的時候了!公眾認為評選國花的理由如下:

中國悠久的花文化及其對國人有著深刻的精神影響,評選國花可激發人民民眾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熱情,也有利於綠化祖國,美化家園。

國花的評選體現了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

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需要通過一種花作為媒介來表達友好的意願。

有助於帶動中國花卉產業和旅遊事業的發展,陳俊愉先生說過:“花卉既是科學又是產業”。花卉不僅具有經濟效益,而且具有獨特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有利於促進民族大團結和提高民族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激發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潛力以更好融入世界!

普及花卉知識,培養人民民眾愛花,養花的興趣,提倡愛花,養花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誌!

為了各國的友好交流。

雙國花雙國花

國花流派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一種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二是“一國兩花”,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三是一國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種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五是一國十二花,即每一種花各象徵一個月份,面對多種流派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和目前國花領域的空白,我們一定要儘快評選出自己的國花,以此作為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即平息了文化界的爭鬥,又樹立了一面花的旗幟。當海外遊子看到中國的牡丹,梅花時,自然會湧起一種奮發自強的自豪感,當外國友人看到中國國花時,會不由自主地說China。

評選標準

國花評選是人民關心的大事,各國國花評選多以約定俗成為準,最後政府認可即可,國花是不上憲法的,因此,國花與國旗,國徽,國歌等有本質差異,國花的人民民眾性強而政治法律性弱,在很多時候,異國民眾對它們的熟悉與喜愛甚至超過了另外一些帶有政治,意識形態或族裔文化色彩的國家符號(如國旗,國歌等),而這也恰是它特殊的文化穿透力,詮釋力之所在。

因此,在評選國花過程中,更應發動民眾,引發爭議,而不宜過多考慮政法因素,與地區經濟聯繫太密也是不合時宜的,而應該從整個國家和民族形象出發,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深入發掘備選國花的歷史淵源,經濟學價值與文化內涵,並結合現實中人們對之的關注程度,多從全國大局,文化傳統,民族愛好,生物多樣性,國土復蓋面,優勢互補性等角度通盤考慮,眼光放遠些,反覆協調,求同存異,使所選國花成為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而絕不能以偏蓋全,把國花評定變成地域力量的較量,甚至想在國花上謀取經濟利益。由於國花又是民間推選出的國家象徵,有利於弘揚傳統,增強愛國熱情和民族凝聚力。因此,評選國花是一件很嚴肅的事!

2005年9月份,中國花協在成都召開的秘密會議上確定牡丹為國花,並秘密地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希望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上定牡丹為國花。對於涉及到國花這樣一件與全國人民有關的事,成都會議既沒有事先通知各方,會議也嚴格保密,事後也沒有公布結果,搞得鬼鬼祟祟,11月中旬,成都會議的秘密泄密出來了,引起了一些專家學者的強烈不滿,憤然而起質疑其公正性。可見,既然是“國”字號評選,就應該切實體現儘可能多數的國民意趣,評定標準的制定是一件牽動方方面面關係和利益,直接影響評選程式和結果公正的大事,因此,在評選國花問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公開,公正的程式和標準,同時,必須要有全國公眾的廣泛參與,陳俊愉院士曾建議:“國花評選應當由花卉國藝和農林等機構牽頭,由民間推選為主,最後經政府認可。”可見最好是把推選國花的過程變成一次全民參與的過程,形成會內會外互動的局面:

一是通過新聞發布會或電視講話等形式,將“兩會”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國共建議公布於眾,讓公眾通過媒體參加討論。

二是通過媒體介紹梅花,牡丹的象徵寓意,使公眾對梅花,牡丹當選國花的資格有更多了解。

三是公布讓最大多數民眾認可的當選中國國花的資格條件。

四是可通過網路,簡訊,書信等方式投票,發表意見,表達民意,以期使“兩會”選出的國花更具有民眾基礎,更具有民主精神!

單就一種花而言,20世紀80年代的兩次大評選,一次是梅花奪魁,牡丹居亞,另一次是牡丹稱王,梅花位次。在1994年的評選中,由牡丹省牽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和中國花卉協會會長何康領導的國花評選小組出面,組織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投票,結果牡丹以18票獲勝,不過爭議異議很大而未最終敲定,在其餘的多次民間評選里,有時是牡丹第一,有時是梅花第一,不存在誰領先認落後的問題,在中國這樣一個花卉國度,除了評選程式,還應明確競爭國花必須具備的以下幾個最基本的條件:

一是中國原產名花,分布要廣泛,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較領先或獨特的地位。

雙國花雙國花

二是外觀要漂亮,觀賞價值高,社會認同感強,喜聞樂見。

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四是要具備特殊的經濟,社會,環境價值,比如泡茶,做飲料,藥品,香料等。

國花之爭

在國花評選過程中,爭論最多的是評選單一的國花好,還是評選兩種國花好?甚至是四種國花或者五種國花或者更多國花好?這裡面的爭論十分激烈。其中最著名的是牡丹派與梅花派之爭!2005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武漢的9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議案,“將梅花定為中國國花”。而與此同時,來自河南洛陽和山東菏澤的全國人大代表則再度提出“儘快將牡丹確定為國花”。“梅花派”和“牡丹派”針鋒相對,旗鼓相當、勢均力敵。這種情況,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幾乎都在重複地上演著。

陳俊愉與雙國花

陳俊愉 ChenJunyu (1917.9.21 -) ,出生於天津市,安徽安慶人,園林及花卉專家。丹麥歸僑,中共黨員及民盟成員園林學家、園藝教育家、花卉專家。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及名花研究室主任,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會長及梅國際登錄權威(IRA),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一直沒有國花。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評選國花的工作才正式啟動。1982年,陳俊愉院士在《植物》雜誌上發表了《我國國花應是梅花》一文,在當時引起了較大反響。香港明報很快就發表了社評,贊成其主張。

但是,隨後,另一個強大的聲音就出來了。許多媒體紛紛發表文章,他們說,梅花傲霜鬥雪、花自獨艷,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是,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表達了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也當之無愧。於是,1988年,陳俊愉先生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正,主動提出以梅花、牡丹作為中國的雙國花。

雙國花的提出,得到了一些人回響。2005年,陳俊愉院士在一次院士大會上,呼籲院士在《關於儘早確定梅花牡丹為我國國花的倡議書》上籤名,意在利用院士的影響力,讓國花早日選出。結果有104位院士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後來他又將雙國花的議案遞交2007年的兩會!

雙國花的簽名支持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方智遠院士在一次科普講座上明確表態:“梅花是堅貞不屈的精神象徵,代表精神文明;牡丹意味富貴,代表經濟繁榮。梅花產於華南,牡丹生在華北。一南一北雙國花,既有精神文明,又有物質文明,且有利於一國兩制。因為台灣現在還有‘國花’,那就是梅花,是從中華民國沿襲下來的。”在2006年,陳俊愉在北京植物園同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會面時談起雙國花的問題,連戰也非常支持,希望早日促成雙國花議案的最後通過。

透析質疑

正確或合理的事物是建立在對立面不成立或不合適的基礎上,在此羅列了非雙國花流派的種種質疑,並給予駁析:

● “梅”與“霉”同音,因此屋中的梅花畫不能有倒枝的,因為有倒霉之意,做國花也不太合適。

駁析:這純屬無稽之談,在很多地方方言中,“沒”念“牡”間,“牡丹”就是“沒膽”,難道說牡丹當國花就有中國人都是膽小鬼之意嗎?一般來講,梅花的五枚花瓣表示梅開五福,受到各族人民的無比推崇。

● 在中國的一國兩被評選之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肯定會紛紛效仿,搞出個一市兩長,一省兩長,一國兩五的鬧劇,一國兩花貌似合理,實為亂政。

駁析:這更是毫無道理,國花是代表國家的民眾性表征,多由民間推選,世界各地歷來也都以約定俗成為準,最後政府認可即可,和政黨分裂等是毫不沾邊的!難道說目前世界上存在雙國花的國家都處於分裂狀態嗎?

● “名花”和“國花”有別,就像明星和偉人有別一樣,不能混淆,在談國花的時候,用“十大名花”(1986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等單位舉辦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梅花得票第一,牡丹第二)評選結果作依據太牽強,而1994年中國花卉協會組織的國花評選是根據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關於儘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由農業部責成舉行的,更有權威性,當時是根據31個省區市上報結果而定的,那次贊成一國一花(牡丹)的有18個省,占58.6%!

駁析:一種花能否當選,主要靠人們的投票,既然1986年梅花在公眾評議中被評為“十大名花”之首,就說明它得到人們的最愛,假如它是人,她的得票數最高,難道只能當選秀名人而不能國家總統嗎?後者的評選中牡丹為單國花的支持率雖高,但沒達到通過法律的標準,同時,評選結果並不完全可靠,因為是牡丹省重拳出擊,先下手為強,當時,中國牡丹兩大基地----河南省洛陽市,山東荷澤市及中國花協牡丹,芍藥分會聯合了全國以牡丹為市花或生產,研究牡丹的十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洛陽市領導帶隊,兵分五路到全國各地為牡丹拉選票,而梅花省則是按正常程式,結果被弄了個措手不及。梅花是八個城市的市花,牡丹是兩個非省會城市的市花,但“擁梅派”比“擁牡丹派”力量弱得多,這是因為梅花代表的八個城市的經濟比較發達,不太熱衷爭評國花,而洛陽和菏澤的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他們希望牡丹成為國花,更好地拉動地方旅遊和花卉產業。

● 作為國花,還是一種為好,不然兩個或更多,每次佩戴或展示都要考慮選用哪個。

駁析:不需要考慮,兩個都帶就行了,這樣可以對外展示兩種花卉,既體現和諧之美,又可向國內國際市場做宣傳,讓梅花和牡丹“齊頭並進爭市場,一國兩花斗芬芳”,為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

● 牡丹做國花相對好一些,因為牡丹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高,西方國家將牡丹稱作“中國花”

駁析:牡丹在國際上知名度高是因為牡丹長期生長在天子和古都所在的北方,因而對外傳播較早,而梅花生長在江南,沒有“地利”的優勢,但它是中國特產,目前在國外尚未推廣開來,而它生命力極強,在任何地方都易栽培,可見,其國內國外的市場開發前景更大,且因其有果實,發展相關產業,給國家創造財富的空間更大!

●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名稱!

駁析:曲解了國花及國家名稱的內涵與本質,我們的國家名稱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征的花,任何時候,競爭都比壟斷好,像中國聯通,移動,電信不是也沒有打起來嗎?而是爭相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收費,更好地服務大眾,爭取客戶,從而賺取更多的財富,達到國企與百姓的利益的均衡與雙贏!

● 梅花繁於南宋末世,為感傷失意之花,花小而性孤,猶如落魄弱女,毛澤東喜歡梅花,這在當時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國家那時正處在非常的時期,國民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梅花不屈不撓,不畏嚴寒的氣節在當時最能體現,但當時的梅花已經不能說明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

駁析:中國至今仍是一個大而窮的國家,人均的許多收入,消費及各項保險福利待遇在世界上都是極低的,在高科技,經濟等各方面與西方已開發國家也是有相當差距的,最多算是中等的開發中國家,我們不能被極少數大城市的繁華所迷惑而夜郎自大,自鳴得意,現在更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實現牡丹所象徵的繁榮富強。

● 沒有國花,於國家主權無礙,於民族精神無礙,於國勢前程無礙

駁析:國花歷來都是各國民眾約定俗成而不上憲法的,與黨政無關,但它是對外的一張名片,目前100多個國家都有國花,而我們這個“花卉王國”“世界園林之母”沒有,於國家尊嚴,形象是“有礙”的,也不利於開展花卉方面的對外發展與交流,就像現在在國際上不學通用的英語會很不方便或在對外公眾場合不穿西服有點另類一樣。

● 倒是有好多比評國花,國樹和國鳥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駁析: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國花,國樹,國鳥的評選是盛世之舉,是文化界言論自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體現,而且可以促進相關產業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現實的改變,並且有利於促進中國在這些領域同外國的接軌,合作與交流,何樂而不為?

● 不管選定的國樹,國鳥,國花是哪種,必定會使一大批的國民不悅,特別是知識分子,因為他們心中的偶像落選了,他們那難以改變的思想受傷害了!

駁析:這些評選都將是公開,公平公正進行的,而且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少數服從多數等原則,兼顧到絕大多數的愛好與利益即可,任何一次評選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投攢成票的!

● 如果為了追求美或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而進行評選國樹,國鳥,國花,那我們在評定國樹,國鳥與國花之後,還要評選國魚,國蟲,國禽,國獸等等,永遠都沒完沒了!

駁析:現代的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都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積極參與,因為選秀節目既給百姓表現提供了舞台,又給人們帶來了視覺享受,並為國家創造了財富,地區性的選秀節目尚且有如此多方效益,更何況全國性的與人們的利益關係更接近的國家號評選,絕對都是利大於弊,都能給人們的物或精神生活帶來現實的改變。各地和各行業協會如此興師動眾地爭論“國”字號,也是考慮到“國字號”會給行業和地方的經濟和名氣帶來難以估算的價值和影響。

● 有人對國花評選的條件提質疑,“分布最廣泛”的要求不妥,大熊貓分布並不廣泛,但它卻是人人喜愛的國寶,“外觀漂亮”也不宜作為硬性規定,因為“漂亮”與否沒有統一的標準。

駁析:物以稀為貴,熊貓是因為在各種物種中瀕臨滅絕而且模樣又可愛,一般不會給人類帶來傷害,所以才在中國這樣有著眾多動物,植物的國度被尊為“國寶”----即國家的寶貝。而國花則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並具有深刻涵意的花作為國家表征的花,所以國花必須分布廣泛,否則就不能兼顧絕大多數人和地域的利益。“漂亮”是國花必備的特徵,如果國花特別難看,怎么能拿得出手,“漂亮只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觀即可”,本來就沒有關於“漂亮”的硬性規定!

● 為什麼中國至今都沒定國花,而成為世界唯一沒定國花的大國呢?

駁析:中國自80年代以來,國花之爭議從來沒停息過,多年的爭議說明國人對梅花和牡丹都難以割捨的情懷,相比之下,那些領土幅員不大,歷史短淺,文化單一,民族結構不複雜的國家,很容易評選出自己的國花,如荷蘭的鬱金香,泰國的睡蓮,人不多,意見容易統一,也容易歸攏出一個大伙兒都接受認可的結論。

● 雙國花有“一大”疏漏,那就是“雙國花”的主張者,往往把梅花排在前邊,也就是“雙國花”是指“梅花,牡丹花”而不是“牡丹,梅花”,而且倡議者還堅決反對認同“雙國花”指“牡丹,梅花”,這是一個尖銳的政治問題,為什麼要把台灣所沿襲的原中華民國的梅花排在牡丹花的前面呢?

駁析:誰放在前邊都一樣,如果牡丹派一定要把牡丹放在前邊也沒關係,只是梅花象徵艱苦奮鬥的“苦”,牡丹象徵繁榮昌盛的“甜”,一般來說,應該是先“苦”後“甜”的,這同台灣所沿襲的原中華民國的梅花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定“雙國花”不是為了馬巴結台灣,而是為了兼顧和拉攏台灣,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梅花幾千年來都是苦寒與不屈的象徵,而並不是在中華民國時才形成這種觀念的!再說台灣人只不過是近年才移居過去的中國人,為什麼對自己的同胞要那么有敵對情緒呢!

● 真的有必要搞兩個國花嗎?100多個國家的國家當中,真正選了兩個國花的不到10%,比如在日本,日本皇室國花是菊花,但是民間公認的國花是櫻花,雙國花一個代表皇室,一個代表民眾,這和歷史傳統有關,如果我們也選出兩個國花,它們各代表什麼?太分散了反而不好,選擇一種國花才不分散寓意!

駁析:那些比中國都小而簡單的國這都選了雙國花,為什麼中國這樣一個特複雜的大國一定要一種國花呢?再說,單國花不能兼顧絕大多數人和地區的利益,在中國行不通,否則不用再爭執這20年了,日本的雙國花一個代表皇室,一個代表民眾,這各歷史傳統有關。我們的雙國花一個代表北方,一個代表南方,同地域和中國人對這兩種花難以割捨的愛好與情結有關。

● “國花同國旗一樣,只能有惟一的一種選擇”

駁析:各國國花評選多以約定俗成為準,最後政府認可即可,國花是不上憲法的,因此與國旗,國徽,國歌等有本質差異,國花的人民民眾性強而政治法律性弱。

● 當台灣了解中國梅花要定梅花為國花時,立即提出更適合在台灣成長的蘭花為國花。

駁析:那是台獨分子或其影響下的人提的,沒看到台獨首領陳水扁夫婦的下場嗎?凡是對歷史有了解且愛國的人士都是支持雙國花的,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如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處處與大陸作對的台獨分子畢竟是極不數,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因為這幾個野心家就否認了梅花,放棄了寶島台灣與祖國統一大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