雋水天城

《雋水天城》是由中共崇陽縣委、縣政府主持編排的一個大型民俗歌舞戲。該劇全場共一個半小時,由《序曲:滴水穿石》、《上篇:雋水》、《下篇:天城》和《尾聲:吉祥燭光》四個部分組成。它將傳統戲劇與現代歌舞相結合,以青年男女雋妹、天哥單純的愛情為主線,通過戀人間的等待與堅守,詮釋了貫穿全劇的成語“水滴石穿”,展現了當代崇陽人的面貌。全劇將富有崇陽地方特色的商代銅鼓、提琴戲、崇陽方言(崇陽話)等諸多地方元素融入劇情中,在歌舞中充分體現了崇陽的民俗特色,傳承優秀民俗文化,展現崇陽人民執著堅韌的精神品質。

創作背景

“《雋水天城》是歷史文化的積澱和崇陽文化工作進步碰撞出來的產物,崇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代表性的如一個成語(水滴石穿)、兩部長詩(《鍾九鬧漕》和《雙合蓮》)、一面鼓(商代銅鼓);自然文化發展的氛圍,產生了歷史與現實的環境,文化藝術與崇陽自然山水相結合,具備了打造《雋水天城》這樣一台高水準的地方民俗歌舞戲的基礎;大氣候趨生了《雋水天城》,黨的十六屆七中全會後,加快了文化創作生產的力度,歷屆縣委、縣政府重視文化工作,崇陽文化打造了很多品牌,《雋水天城》與之形成了文化產品的集成。”23日,記者在省城武漢採訪崇陽縣文體廣局局長王向陽時,他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雋水天城》產生的大背景、大氣候。

崇陽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之處,居長江經濟開發帶和武漢、長沙、南昌等中南大三角經濟區域中心地帶,“四周崇山環繞,中土平衍,儼如天城”,獨特的地理環境,在相對封閉的農耕文明時期,逐漸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生存狀態和民風民俗。

崇陽歷史悠久,於公元前202年(漢高祖5年)建縣,20世紀70年代,境內出土了國家級重點文物商代銅鼓,充分說明了這裡的歷史積澱厚重,文化底蘊淵博。?銅鼓的鏗鏘激昂,磨礪了山里漢子的粗獷與豪放;“水滴石穿”的經典傳奇,陶冶了山民的執著與堅韌;所以就有了《鍾九鬧漕》的剛烈和《雙合蓮》的悽美。獨特的生存狀態所必然產生的獨特情感表達方式,使這裡的俚語村言,像音樂一樣優美動聽,傾倒八方。而以獨特方言為主要特徵的地方戲曲劇種崇陽提琴戲,不僅是崇陽兒女世世代代愛如珍饈的精神食糧,而且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崇陽縣也因此被譽為“民間文化之鄉”。

一灣雋水河,一道回頭嶺,一條茶馬道,一座古天城……秀麗多姿的山山水水,蘊涵著豐富多彩的風土民情。所有這一切,為打造舞台藝術精品崇陽民俗歌舞戲《雋水天城》,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文化基礎。另一方面,把這些優秀的民俗文化搬上舞台,讓它活在廣大民眾的心裡,使“文化惠民”戰略真正落到實處,才是對優秀文化遺產最有效的保護、繼承和弘揚。然而,要把這些土生土長的散金碎玉般的民俗文化資源,進行必要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時尚解讀,整合、加工成精美的舞台藝術作品,讓現代觀眾在繼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同時,得到賞心悅目的審美愉悅,並且從中吸取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精神動力。

精彩看點

雋水天城 雋水天城

《雋水天城》為了使民俗文化走向時尚,從而走進現代觀眾的心裡,在總體構思上從客觀的民俗內容出發,力求把現代歌舞擅長表現情緒的功能,和傳統戲曲擅長再現情節的功能進行有機的糅合。舞蹈編排和音樂創作始終貫穿這個總體構思,在廣泛蒐集、挖掘民俗文化素材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儘可能地吸收現代藝術元素,使古老的民俗文化時尚化。

基於表達“水滴石穿”執著精神的需要,歌舞戲構思了雋妹和天哥從相識到相戀,從相思到相守的故事情節。這個相對曲折而又比較通俗的愛情情節線,很適合崇陽提琴戲的表現形式,又比較容易受到本土廣大觀眾的歡迎。但是,這個線性情節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無法囊括崇陽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雖然男女愛情的情節線也蘊含著實際生活中婚喪嫁娶的民風民俗。

編導者別具匠心地在男女愛情情節線的基礎上,散點透視地融入經典性的崇陽民俗文化精華,用現代歌舞的表現形式,藝術地再現雋水河畔的嫵媚,茶馬古道的粗獷;桃溪落英的香艷,桂泉米酒的甘甜;豪飲對歌的詼諧,竹林鴛夢的浪漫;回頭嶺前的哀婉,水滴石穿的執著;銅鼓奏凱的歡騰,天城燭光的輝煌……凡此種種,無不被上述情節一線串珠地有機地融合成有血有肉的藝術整體而熠熠生輝,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欣喜和振奮。

點與面的結合,情節與情緒的結合,歌舞與戲曲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不僅產生了雅俗共賞、老少鹹宜的審美效果,使其客群規模實現最大化成為可能,而且還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民俗歌舞戲,為民俗文化的時尚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雋水天城》所取得的可喜成就,是對當今舞壇的一個突出貢獻。

《雋水天城》的舞台美術設計,根據編導者的總體藝術構思,舞台美術設計用兩根巨大的畫軸裝飾台口,使舞台上的歌舞表演,仿佛成為一幅向觀眾依次展開的絢麗畫卷,生動形象地展示崇陽的民風民俗和人文精神。畫軸在青銅底色上繪製白霓古堰水紋石圖案,蘊含著崇陽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使觀眾很自然地產生豐富的聯想。為了表現貫穿全劇的執著精神,舞台美術設計了從空中緩緩墜落的水滴,不停地滴向台口矗立的巨石,使“水滴石穿”的象徵成為跨越時空的永恆。其次,複合式旋轉舞台的運用,不僅極大地拓展了舞台表演空間,產生山道彎彎蜿蜒曲折的立體感,而且還使劇情行雲流水般一瀉千里,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藝術美感。還有,回頭嶺上誇張、寫意的一隻眼睛,使劇中人的思念和牽掛外化為生動具體、可以觸摸的藝術形象;群舞《社戲鄉情》中竹馬、龍燈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在俯瞰視角下的寫實街景中有序呈現,給人以震撼的藝術感染力。此外,編導者還充分運用LED、鐳射燈、電腦燈等聲光電子現代科技手段,使豐富的思想內容在儘可能時尚完美的藝術形式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群舞《蓮開並蒂》中的光纖姑娘,《鼓舞天城》中的視頻舞蹈,等等等等,無不給觀眾帶來夢幻般神奇新穎的審美愉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