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桐柏山

隨州桐柏山

桐柏山,是千里淮河的發源地。位於秦嶺向大別山的過渡地帶上,區內奇峰競秀,層巒疊嶂,森林密布,瀑泉眾多,景象萬千,專家評價其“比華山高險、與黃山競秀。

桐柏山,是千里淮河的發源地。位於秦嶺向大別山的過渡地帶上,區內奇峰競秀,層巒疊嶂,森林密布,瀑泉眾多,景象萬千,專家評價其“比華山高險、與黃山競秀。”她以全國獨特的淮源文化為內涵,兼有盤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質文化和蘇區文化;以南北氣候交匯區位最為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中原罕見的原始次生植被為特色,成為我國壯麗河山的代表和令人神往的地方。淮河被華夏兒女尊為“風水河”,與黃河、長江、濟水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四瀆”,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詔令祭祀名山大川,其川有二:曰淮曰濟。此地始建淮祠,即淮瀆廟。之後歷代帝王為賜福消災,對淮河之神由東瀆大淮之神,封到長源公、長源王,其廟宇在歷次修復中也按王公規模愈發宏偉壯觀,各種殿堂、樓、台、亭、閣及各種顯示其崇高權威的飾物如石獅、水獸、旗桿、華表等應有盡有。每年初春朝廷欽差前來祭淮神,在淮瀆廟前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步行入內,一般隨員則要匍匐前進。廟院內碑碣林立,古柏參天。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親自撰文,刻巨碑立於廟內;清康熙御書“靈瀆安瀾”致祭;雍正書“惠濟河漕”賜廟,淮瀆成為我國當時建廟時間最早、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廟宇。獨特的淮源景勝引來諸多名人騷客到這裡賞游詠嘆,漢劉邦、唐李白、杜甫、宋蘇軾、蔡襄等都首漫遊至此,明代“弘正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則自號大復山人常住這裡(桐柏山又名大復山)。據不完全統計,歷代文人墨客來這裡賞景吟詩的不下百人,傳世作品多達300多件。淮源在我國風景名勝資源中占據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城三公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