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曾都區職業高中

隨州市曾都區職業高中

曾都區職業高中,前身為隨州市第二職業中學,。2003年經區政府、區教育局批准更名為“曾都區職業高中”,並加掛“曾都區職教中心”牌子。作為全區惟一一所國辦省級重點職業學校,曾都區職業高中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充分發揮國辦學校優勢,大力實施“打造國辦職教品牌”戰略,為學校贏得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職業教育中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教學條件

探索招生改革 2007年起,學校借鑑外地先進的招生經驗,提出變一年一次招生為春秋兩季招生。在春季招生中嘗試 “提前滲透、職普銜接”的思路,即對九年級不準備升學的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和需要,參加學校教育分流班,把職業高中教育與初級中學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實施職業預備教育。春季招生工作得到了區政府、區教育局領導的肯定,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2008年,學校春季招生人數突破500人大關!

創新教學模式 曾都區職業高中以教育行政部門和行業頒布的教學計畫為指導,因地制宜制訂教學計畫,每年對教學計畫進行滾動修改。學校針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將理論與實踐課時數調整為1:1,並提出了教學工作“八個合一”:車間教室合一、學生學徒合一、教師師傅合一、理論實踐合一、教具工具合一、作業產品合一、教學科研合一、育人創收合一。全新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大批實用的專業技能人才。惠州索尼、生益科技、TCL等公司均在學校掛牌定點招工。

打造品牌專業 近兩年來,曾都區職業高中在品牌專業的建設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著力打造對口高考、計算機、電工電子、機械加工等重點專業。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對品牌專業在設備、場地等方面的建設給予最大的支持和投入,切實提高實訓設備的技術含量,同時培養了一支理論上有高度、實踐中有招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有省級骨幹教師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4人,市級骨幹教師5人,市級以上專業型骨幹教師人數在中職學校中遙遙領先。品牌的效益是明顯的,2006年5月,在市教育局組織的全市職業學校技能競賽中,該校王艷等三位同學囊括計算機組前三名。2008年,學校117名同學參加對口高考,上線112人。

實施“訂單”培養已有惠州索尼、深圳富士康、珠海偉創力、惠州LG集團、杭州松下電器公司等眾多企業與學校簽訂了“訂單”培養協定。學校在安排就業時堅持不是知名大公司不送;工作環境差的公司不送;管理不規範的公司不送;工資待遇低的公司不送;科技含量低的公司不送。讓用人單位舒心、學生家長放心、學生工作安心。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學生平均月收入達到1800元以上。

專業設定

曾都區職業高中是我區唯一一所教育局直管的省級重點國辦職業學校,是曾都區“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學校位於316國道上農場區消防大隊旁,占地面積40畝。現有教學樓2棟、科教樓1棟、男女生公寓各1棟、禮堂餐廳1棟,總建築面積16000餘平方米。學校有教職工96人,在校生3000餘人。

學校開設有數控技術與套用、電工電子、模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套用、會計電算化、服裝設計、家電維修、電力拖動等12個專業。學校根據開設的專業,建有完備的實驗實習室和實習工廠。其中數控實習中心、電工電子實習中心、機械加工實習中心、財會模擬中心、服裝製作實習中心、計算機實習中心。

學校重視畢業生的安置工作,與廣州、深圳、蘇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許多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人才供需關係。惠州索尼、TCL、LG、深圳富士康、坤斯、廣東長虹、東風集團等大型知名企業均到校考察並簽訂了用工契約,並長年跟蹤服務。近幾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100%。辦學以來,學校累計為社會輸送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000餘人。

學校先後被省、市、區授予“重點職業高中”、“教學先進單位”、“文明單位”、“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收費信得過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稱號。

隨州市曾都區職業高中 隨州市曾都區職業高中
隨州市曾都區職業高中 隨州市曾都區職業高中

發揮國辦資源優勢 打造職教品牌學校

——記隨州市曾都區職業高中

隨州市曾都區職業高中(區職教中心)是曾都區教育局直管的國辦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學校堅持特色立校、開放興校、文化活校、創新強校的辦學思路,狠抓學校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先後被授予“省級重點職業學校”、“隨州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隨州市文明單位”、“隨州市教學先進單位”等稱號。

特色立校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特色立校是辦好中等職業學校根本。曾都區職業高中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歷史機遇,緊密結合市場,發揮國辦學校優勢,實施品牌戰略,走內涵發展之路,實現了學校的良性發展。

實行春秋兩季招生,發展壯大學校規模。

2008年,學校在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內率先提出了實行春秋兩季招生。按照“提前滲透、職普銜接、拓寬出口”的思路,對九年級不準備升學的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和需要,進行職業教育分流,實施職業預備教育。這部分學生畢業後直接升入我校接受正規職業教育。春季招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大力支持。2008年,學校春季招生450人, 2009年春招600餘名新同學。

強化品牌專業建設,培植骨幹專業。

專業,特別是品牌專業就是學校走向社會的名片和標籤。曾都區職業高中以品牌專業彰顯辦學特色,以辦學特色顯現學校品牌,重點打造了電工電子、計算機兩個骨幹專業,走出一條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學校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電工電子實訓中心2個,計算機實習中心4個。兩個專業的專業課教研組長均是隨州市教研室兼職教研員,是該專業的權威。完善的實習設施、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鑄就了過硬的教學質量。我校學生參加全市專業技能大賽均獲得優異成績。

開設對口高考專業,構築中等生升學深造平台。

對口高考是國家有目的、有計畫地從職業高中畢業生中招收高校學生的專項措施,以滿足職業中學畢業生升入大學繼續深造的要求。該專業的開設為廣大中下等成績的國中畢業生繼續升學搭建了平台。學校對口高考專業學生上線始終保持在90%以上。

開放興校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求職業學校培養更多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曾都區職業高中依託市場,通過調整辦學模式、教學模式,走出了一條開放辦教育的職教新路子。

開放辦學模式,走校企合作訂單培養之路。

開放辦學,體現在學校與企業抱成一團,不斷延伸校企合作領域,為企業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同時,做強做大學校。學校先後與深圳富士康、深圳福群電子、TCL集團、惠州索尼、生益科技、廣東東芝、東莞諾基亞、寧波奇美等30餘家沿海知名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定,為企業定單培養人才。深圳福群電子集團、廣東東芝等企業在學校設立福群電子班、東芝電子班等冠名班級。學生實現全部定單培養,100%安排就業的良好局面。

開放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做到“八個合一”。

為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學校對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實行彈性學分制。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經濟條件不好或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根據需要調整學習計畫,允許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為確保學生能夠學到一技之長,學校著重加強學生實習管理,做到“八個合一”。學校5個實習實訓基地(工廠)中有4個具有實際生產能力,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既能學到相應的技術,又能鍛鍊自己,還能創收,體現自身的價值。新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明顯加強,學生就業後能夠很快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

對學生、家長、社會負責,認真組織頂崗實習工作。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職業學校學生必須到專業相應對口的指定企業帶薪實習3-6個月,然後由學校統一安排就業。我校精心組織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每次參加頂崗實習的同學必須先徵得家長的同意,並與學校簽定頂崗實習協定。學校按每50至60名同學安排一名帶隊教師,與同學們同吃、同睡,全程跟蹤服務,及時了解同學們工作、生活情況,做好學生的安全、穩定等工作。自2007年以來,學校先後組織了3次7批共4655名同學參加頂崗實習,學生人均創收5672元,大大緩解了學生家長的經濟困難,學生、家長、企業、社會反響良好。

文化活校

校園文化以它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影響著每一個師生的觀念、行為。曾都區職業高中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既重視硬體建設,又重視軟體建設,既體現主旋律,又倡導多樣化,既加強規範引導,又注重個性發展,取得優異成效。

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以每天做最好的自己為師生的德育目標。

學校規範建設教室、實訓室環境,對校園環境進行了多次的改造,增設了一批層次比較高、具有較好觀賞價值的花圃,並在學生經常出入的通道張貼溫馨提示語,讓這些充滿人文關懷、勵志警語薰陶學生,鞭笞學生以德為范。學校的圍牆變身為一面面“文化牆”,每一面牆都與學生的心靈溝通;教室里,既有《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規章,又有學生自己設計的班訓、文化標語、乃至每一個學生的文化留言、美譽條幅、名言警句。

學校創新德育管理,倡導“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的方針,職業教育特色鮮明,建立了文化內涵豐厚、和諧有序、資源最佳化、嚴謹活潑的全面、全程、全員參與的德育管理模式。學校領導修好“政德”,教師修好“師德”,學生修好“品德”,學校領導、教師、學生每天做最好的自己!

學校在全體教師中唱響“三心”:對學生有愛心——愛生如子,循循善誘;對同事有誠心——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對事業有強烈的責任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工都象熱愛自己的子女一樣熱愛學生,努力實現著了解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全校上下形成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以活動為載體,促學生成人、成才

學校立足中職學生實際,先後組建了文學社、服裝表演隊、舞蹈隊、書法美術興趣小組,定期開展各類活動。學校每年一屆的體育科技文化藝術節,師生同樂,節目互動,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增進了師生感情,和諧了師生關係;學校政教處牽頭成立了“和諧家園”,分別將各鄉鎮學生組織起來,指派專門教師負責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生活、開展各項活動;學校團委成立了“愛心服務社”,設立廢品資源回收筒,每年通過勤工儉學專項資金資助百餘名貧困生。在曾都區職業高中,學生的身份因角色不同而不斷變化,受到社會的好評。

關注“三生”,推進和諧師生、和諧校園建設。

貧困生、中等生、“網咖生”是中職學校中大量存在的一個群體。對於貧困生,學校在嚴格按政策落實每年1500元“國補”的同時,採取免、減、緩交各種費用,開闢勤工儉學崗位,發放特困生生活補貼,爭取企業贊助幫扶等形式,幫助完成學業。幾年來,學校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綴學。對於中等生,通過班會、思想交流會、邀請往屆畢業生代表回校演講、邀請心理專家進行心理諮詢等形式,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正確看待中職生活、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於“網咖生”,通過法制報告會、班會、心理輔導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路世界,教育學生用所學知識來駕馭網路時代,而不能是只沉醉於網路遊戲中。

創新強校

創新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

學校將“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作為辦學理念,以“讓學生成才,讓教師成功,讓學校發展”為辦學目標。在教學工作中認真落實“車間教室合一、理論實踐合一”等“八個合一”,讓學生能夠學到過硬的本領;在學生管理中秉承“嚴而有度,嚴而有理,嚴而有情,嚴而有效”的四嚴方針,通過細緻的思想工作,讓學生認識到要成才必須先成人。

質量,是中職學校的生命所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曾都區職業高中追求的永恆主題。校長葉國品認為,不講質量的職業教育是沒有生命力的,特別是在社會上至今還有人不甚理解職業學校的情況下,如果學校不注重辦學質量,就等於自砸牌子。鑒於此,曾都區職業高中把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求效益作為學校發展戰略的重點,常抓不懈,正確處理好了質量、規模、結構、效益的關係,鋪就了學校生存發展路,也鋪就了學生成人成才路。

強化師生八種意識,立足終身發展。

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在我區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中職教育和人才市場需求競爭日趨激烈。曾都區職業高中明確提出全校師生要樹立“八種意識”,即競爭意識,服務意識,育人意識,市場意識,危機意識,就業意識,質量意識,發展意識。“八種意識”的提出,為全校師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教師方面,學校大力實施鑄師魂,冶師德,培師能為目的“名師工程”,“雙聘一培”是這一工程的主體。學校從市內外聘請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的專家作為帶頭人,嚴把質量關,並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從工廠企業聘請高級技師或有精湛操作技能的技術人員為教員,加強實踐教學,加大對學生的培養力度,讓青年教師在教學一線挑重擔,學校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適應人才培養之需。學校立足學生終身發展,把質量工作貫穿到教學改革、學校管理的各個環節,貫穿到素質教育的各道工序。

在學生方面,學校把“為學生人格升華鋪路”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首要任務。學校新生都是免試入學的初、高中生、社會打工返鄉青年,基本素質有所欠缺,學校在開學一段時間內,嚴格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把《行為規範手冊》發給學生,由班主任組織學習和考試。“創新為魂,教育為本,實幹興校,成績斐然”市、區各級領導給予了曾都區職業高中特殊的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