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清波

隆清波--1963年出生於山東省東營市,1983年畢業於山東濱州師專美術系。利津縣書法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清波,1963年出生於山東省東營市,1983年畢業於山東濱州師專美術系。利津縣書法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2004年深造於中央美院國畫系,並加入中國石齊藝術研究會,為石齊先生的入室弟子。2007年進修於國家畫院於文江工作室。其作品刊於《中華名流》、《書畫名家》《華夏美術》《中國名家辭典》等雜誌,並多次出版重點報刊和多次參加擁軍活動,在市、省、全國畫展中獲獎。出版《隆清波中國畫人物畫集》《隆清波人物畫集》。
清波一半是火焰
清波,人如其名,穿戴大方,裝束得體,一派儒士風度;與人交穩成持重,言語不多,時出幽默。真似一泓清水,徐風過處,碧波蕩漾。
這不僅是表面,凡是熟悉他的人馬上會想起另一個字——酒。清波兄不僅好飲、善飲,而且對泡製藥酒有很深的研究。
說道好飲,一般的飲者一天一飲也就夠了,可清波兄每餐必飲。在國家畫院學習期間,中午往往是回不了家的,出門時的必備物品是一位師妹送給他的精緻的不鏽鋼酒壺。於清波兄,一日三餐可以不吃,酒是不能不喝的。
說到善飲,那就是清波兄很少有喝醉的時候。他的酒量究竟有多大,連他自己也很難說清楚。偶有過量,不言不語,倒頭便睡,睡醒還喝,連續作戰,一往無前。
還有一點與眾不同,清波兄所飲之酒皆是自己泡製、勾兌而成。清波兄曾辦過養鹿場,大批量的生產過有三十餘味名貴中藥泡製的鹿茸酒,而泡製藥酒的原液往往高度的優質白酒。那些在他的故鄉里曾經紅極一時的企業現在都成了歷史,可自泡自飲的習慣卻堅持了下來。總之,酒即清波,清波既酒,酒於清波合而一也。
酒者,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清波兄,亦具一副熱心腸,他的熱情好客是出了名的,凡同學、老鄉、朋友有求於他的,莫不慷慨相助,舉全力而為之。故清波兄交友廣,朋友多。
言歸正傳,清波兄之於繪畫,性情而為之,畫如其人,不矯不做,不矜不慢,既有精雕細刻、惜墨如金,反覆細緻的深入刻畫,如西施浣紗;也有大刀闊斧,潑墨狂塗,一揮而就的頃刻滿紙,如鍾馗仗劍。觀其即成之作,滿眼生機,而觀其繪畫之過程,更似在欣賞一曲時而清越時而激昂的交響樂章。
余有幸與清波兄為中央美院校友,又有幸與清波兄共居於京東通州八里橋。不久前,清波兄黃山歸來,帶回雀舌一盒,午間與王君樹忠,馬君順延及余會飲,有鰱尾下酒,三杯下肚,興酣,清波兄揮毫濡墨,頃刻寫得四友共飲圖。圖畢題曰:餐鰱尾、品雀舌、飲鹿茸、侃黃山、吞吐大中華,不亦樂乎!其豪放若此。
清波兄新作即將付梓,囑余為文,明眼人自會從其大作中識得真機,何勞余之贅言。
戌子夏月 雙探齋主 孫良利於京東八里橋
對水墨人物畫的感悟
隆清波
書畫同源,畫為心境,書為我用。當中國畫與中國書法成為姊妹藝術並有強大理論支撐後,中國畫中的筆法便從書法中獲得了取之不盡且意蘊深長的營養,在水墨人物畫的筆墨處理中筆求力度,節奏韻味和氣勢,以期傳遞我捕捉形、神的藝術技巧。而墨則彰顯、濃、淡、渴、松、透、靈、秀等諸多藝術之效。可染先生曾言“用筆時線的基本原則是畫得慢,留得住,每一筆都要送到底,切記飄忽,要控制得住。”跟隨許多導師多年用筆的感覺可謂深有體味,而在墨分五色,在畫面中是比較難處理的,用筆用墨之時心態一定要輕鬆,注意畫面淡中見秀,虛中有東西,為使畫面厚重朴雅而成大對比,虛一定對實,淡一定對濃,亦即畫面中一定有濃重的大墨,壓住陣腳,墨法中一定有筆,也就是古人所謂,有筆法的墨才是好墨,墨好是由於用筆好。
真正的藝術來自生活,生活是藝術的唯一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煥發了藝術家無窮的想像力,因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力作不斷出現,多年的繪畫經歷,我從來就把寫生作為第一要素來抓。我真正走上寫生創作的道路,並畫了大量的寫生稿,此舉大大提高了我的造型能力。與此同時,對國內外著名的解剖範本,好的素描也不斷的進行臨習,以達到強化記憶,提高觀察能力和手眼配合的協調性。
中國人物畫家面對模特,直接用水墨寫生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課。但寫生的思維方向和技法的處理方式是至關重要的,我的導師於文江先生以他豐富的創作經驗和教學的真誠,使我在造型結構、線的轉折起伏、線面結合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寫實水墨人物不是照相,惟妙惟肖不是目的,主要是在把握技法的同時要把情感融進去,抓住對象的神態。無情感的描摹是徒勞的。我近幾年才面對人物提筆,基礎差,從單純的對物像轉化為畫自己的感受和筆墨語言。觀念轉變之後,以不受客觀對象的限制,而是在尊重客觀對象的同時盡情得以具象將自己感受用過畫的語言點、線、面以文化精神寫出來,以此達到“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境界。
筆墨的理解,堅實的造型,目的就是創作。一副好的作品來自於“遷想妙得”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以感性認識返回到理性認識,這一藝術創作構思的完整過程。用哲學觀點如何在繪畫創作中運用形象思維的辯證觀念。國畫創作不可忽視思想感情和主觀意識的重要性,只追求效果,平面造像,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感情和豐富的想像融入畫面是乏味的,把握主觀意識,進入狀態才能展示大自然的靈光一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