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縣

陽泉縣,屬九江郡。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陽泉縣.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入北周,廢臨水縣,以後就沒有恢復了。

西漢置。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陽泉縣((今安徽霍邱縣城西北40公里的臨水坡下有漢陽泉縣遺址),屬九江郡。
王莽篡漢,廢六安國為安風郡,陽泉屬之。
東漢初陽泉屬揚州六安國(仍治六,今六安市西裴家灘)。
建武八年(32年)閏月,封竇融為安豐侯,初食安豐(治今河南固始縣東南)、蓼(治故蓼城,今固始縣蓼城崗遺址)、陽泉、安風4個縣,後僅食1個縣。
十三年,撤銷六安國,併入廬江郡,陽泉改屬揚州廬江郡(改治皖縣,今潛山縣梅城鎮)。
建初三年(78年),陽泉改屬劉恭六安王國(仍都六安,今裴家灘)。和帝即位(89年),國除,復屬揚州廬江郡。
建安十九年,陽泉(今臨水鎮)為廬江郡治。
三國魏齊王曹芳(240~254年)間廬江郡改治六安,(今裴家灘)。陽泉縣屬廬江郡。
西晉鹹熙二年(265年)陽泉縣改名泉陽縣(治今臨水鎮),仍屬揚州廬江郡。東晉廢。
南朝梁在泉陽縣故地設決口縣(治臨水鎮),大通三年(529年),改決口縣為臨水縣,均屬安豐郡
武定六年(548年)臨水縣縣境入東魏,設汝陰縣(治臨水鎮),屬揚州淮南郡(均治壽春,今壽縣城關鎮)。
南朝陳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齊,汝陰縣境入陳,復為臨水縣(治今臨水鎮),屬霍州(治岳安,今霍山縣城關鎮)邊城郡(治邊城,今河南固始縣境)。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入北周,廢臨水縣,以後就沒有恢復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