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黃鬃鵝

陽江黃鬃鵝

陽江黃鬃鵝,廣東省陽江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陽江養鵝的歷史超過500年。黃鬃鵝因其頭頂至頸背有一條棕黃色的羽毛帶,形似馬鬃而得名。著名水禽專家陳育新在《中國水禽》一書中描述其性能特點是:早熟、易肥、肉質細嫩、味美。陽江黃鬃鵝個小、皮薄、肉嫩,是廣東省四個優良鵝種之一,也是中國五大名鵝之一。 2013年12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陽江黃鬃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陽江黃鬃鵝體型細緻緊湊,自頭頂至頸背部有一條棕黃色的羽毛帶,形似馬鬃。全身羽毛緊貼,背、翼和尾羽灰色,胸羽灰黃色,腹羽白色,喙、肉瘤黑色,虹彩棕黃色,蹠、蹼為黃色、黃褐色或黑灰色。

陽江黃鬃鵝 陽江黃鬃鵝

陽江黃鬃鵝成年公鵝體型偏大,頭冠的肉瘤突出,其體型像船底型;成年母鵝的體型偏小,頭冠的肉瘤比公鵝小且較圓,體型似瓦筒型;公鵝叫出的聲音清晰洪亮,母鵝叫出的聲音嬌脆細小。

營養價值

陽江黃鬃鵝營養豐富,是食中上品。根據陽江市禽業協會在廣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實驗室檢測出的陽江黃鬃鵝肉的結果顯示,鵝肉中蛋白質含量為21.8%。鵝肉是全價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胺基酸,其組成接近人體所需搭配的比例,其中賴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高於其它禽肉,還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因此,鵝肉是典型的理想高蛋白、低膽固醇、高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全面而豐富的食品。

檢測結果還顯示,陽江黃鬃鵝肉的含熱量很高,每100克鵝肉的含熱量為796千焦耳,超過雞肉和鴨肉;鵝肉的脂肪含量僅為為3.05%,比瘦豬肉和瘦羊肉的含脂量都低,且多為有益於人體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

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記載:“鵝肉利五臟,解五臟熱,止消渴”,鵝肉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鵝肉性平、味甘;歸脾、肺經。具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鉛毒等作用;補虛益氣,暖胃生津。凡經常口渴、乏力、氣短、食欲不振者,可常喝鵝湯,吃鵝肉,這樣既可補充老年糖尿病患者營養,又可控制病情發展;同時,鵝肉還可預防咳嗽病症和對咳嗽有輔助療效,尤其對感冒和急慢性氣管炎、慢性腎炎、老年浮腫等有良效;另外,鵝肉對於肺氣腫、哮喘痰壅也有良效,特別適合在冬季進補。

產地環境

陽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市內河流密布,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4條,陽江市山地、丘陵、河谷、海島等各類地貌兼備,東部、北部、和南部、西部依次分布有紫羅山、珠山、望夫山,中部和西部有東岸山、羅琴山、龍高山;河流有漠陽江、上洋河、儒垌河、壽長河及漠江支流大八河和那龍河等。地勢由北向南傾斜,依山傍海,東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雲霧山環繞。並且陽光充沛,雨量充足,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土壤、水源和草地。陽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性氣候明顯,光照時間長,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季長;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這種地理環境和氣候是最佳的陽江黃鬃鵝飼養生產地。

陽江黃鬃鵝是廣東省四個優良地方鵝種之一,其最大的優點是骨細、皮薄、肉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其生長與氣候條件、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土地和水源對陽江黃鬃鵝的生長非常重要,陽江市屬粵西地區的邊遠山區,環境優美,境內河道縱橫,池塘及溪水常流,這些豐富、優質的水源,為陽江黃鬃鵝飼養提供了獨特的場地。

漠陽江資源得天獨厚,文化古蹟眾多,風光綺麗,綠水青山,素有“廣東小桂林”之稱,是中國黃鬃鵝之鄉。陽江市有閘坡、東平、沙扒、溪頭、河北、對岸等國家認可的六大漁港,盛產魷魚、魚翅、海蟹、對蝦、馬鮫魚、石斑魚等,陽江港是中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可通航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世界各地,擁有10個萬噸級泊位碼頭,2014建設吞吐能力超4000萬噸。為陽江黃鬃鵝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陽江黃鬃鵝 陽江黃鬃鵝

陽江土地肥沃,草地較多,水草繁茂,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有史以來就以種植水稻為主,丘陵地區則廣種番薯,盛產各類蔬菜,且具有豐富的農副產品,有利於養殖業的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稻穀、糠麩、薯類及蔬菜為陽江黃鬃鵝提供了良好的飼料來源。陽江黃鬃鵝正是生長在這個特定的環境裡,形成了獨特的陽江黃鬃鵝的品質。

歷史淵源

陽江地處粵西,是廣東省農業大市,也是省內養殖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陽江黃鬃鵝養殖尤為發達。著名水禽專家陳育新在《中國水禽》一書中描述其性能特點是:早熟、易肥、肉質細嫩、味美。

陽江養鵝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距今約500多年前就已開始馴養陽江黃鬃鵝了。大量古書籍中都有關於鵝的馴化、飼養、選種、繁殖、管理、加工、食用、流通及與鵝相關的人文記載。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書畫家、劇作家徐渭在陽江生活期間,逢年過節都喜歡吃陽江黃鬃鵝。

近百年來,陽江黃鬃鵝遠銷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區,很多商人和僑商都以“陽江黃鬃鵝”貨源為出口生意。

據陽江年譜記載:1964年,陽江肉鵝上調出口達45.07萬隻,占陽江全縣三鳥市場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

生產情況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陽江平均每年銷往港澳的黃鬃鵝達30萬隻。

2004年,陽江市共有種鵝規模飼養戶2516戶,存欄種鵝47.313萬隻,占全市種鵝存欄量80.1%,肉鵝規模飼養戶1322戶,出欄138.01萬隻,占總出欄數46%。全市有鵝苗購銷人員100多人。

產品榮譽

2009年07月,陽江黃鬃鵝列入廣東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2013年12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陽江黃鬃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陽江黃鬃鵝 陽江黃鬃鵝

2014年10月,陽江黃鬃鵝入選廣東名牌系列農產品50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陽江黃鬃鵝產地範圍為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陽東縣、陽春市、江城區、海陵試驗區、陽江高新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陽江鵝。

二、產地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時間長,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的漠陽江流域,草類植被茂密,有豐富的水草等青飼料資源。

三、飼養管理

1.雛鵝來源:產地範圍內的良種繁育場。

加工車間 加工車間

2.育雛期(0至30日齡):

(1)環境:1至3日齡30℃至32℃,以後每天降低1℃,養至15至20日齡脫溫;相對濕度60%至70%。

(2)光照:1至2日齡每天24小時光照;3至10日齡每天23小時光照,11日齡以後自然光照。

(3)密度:1至7日齡20至25隻/平方米;8至14日齡15至20隻/平方米;15至30日齡5至10隻/平方米。

(4)放牧與放水:天熱5日齡,天冷15日齡開始放牧、放水,時間約1小時,隨著日齡增加,逐漸延長放牧放水時間。

3.育成期(30至56日齡):以放牧飼養、飼餵青綠飼料為主,中午和晚上各補飼1次配合飼料或穀物類飼料。

4.育肥期(57日齡至上市):舍飼,4至6隻/平方米,穀物飼料自由採食。

5.出欄:90至120日齡,公鵝體重≥4.00千克,母鵝體重≥3.00千克。

6.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屠宰要求

1.鵝源標準:來自產地範圍內,符合種源、日齡、體重要求的健康鵝。

2.屠宰:屠宰前禁食6至8小時,保障自由飲水,減少應激。

3.冷藏:從活體鵝屠宰至入冷庫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體鵝:頭頂至頸背部有一條棕黃色的羽毛帶,形似馬鬃。背、翼和尾羽灰色,胸羽灰黃色,腹羽白色,喙、肉瘤黑色,虹彩棕黃色,蹠、蹼為黃色、黃褐色或黑灰色。

(2)白條鵝:骨細、皮薄肉厚、肉質細嫩,肉味香濃,風味獨特。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粗脂肪(%)≤ 5
粗蛋白(%)≥ 21
水解胺基酸的總和(%)≥ 20
鈣(毫克/千克)≥ 45
卡路里(千焦/100克)≥ 70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飼餵品和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陽江黃鬃鵝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陽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陽江黃鬃鵝的檢測機構由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歷史文化

鵝乸飯

鵝乸飯 鵝乸飯

陽江黃鬃鵝在陽江具有很濃厚的鵝文化,鵝是草食水禽,養殖的主食為草料或蔬菜,輔以穀物,不餵飼料及其它催生食料,使鵝的成長更健康。陽江的鵝乸飯,鵝乸即母鵝。一些因某種原因不能再下蛋的母鵝,正因為不能下蛋,所以長得很肥,陽江俗稱之為“肥肚鵝乸”。所謂鵝乸飯,用的就是這種鵝。殺鵝去毛後,起肉加瘦肉剁成肉蓉,略加味料攪拌,炒香後再與飯同炒,謂之“鵝乸飯”。有些店子在炒飯將要起鑊時,加入少許花生粉,特別香口。吃時加蔥花、元茜和炸出來的鵝油,與飯撈勻,經濟實惠。

這種鵝乸飯原是陽江鄉下人“打鬥肆”(小聚會、加菜)傳統節目。到“公社化”那時,由農村生產隊發揚光大,以至廣為流行。當年,每當夏收夏種最後幾天(往往也是最疲勞的那幾天),生產隊為了完成任務,便要使用“物質刺激”手段,以提高生產積極性。其實,那時物質窮匱,要想“刺激”也不易,所謂的“物質刺激”不外乎是吃頓“大鍋飯”。沒錢買菜(那時沒有市場,也根本沒有菜賣),生產隊唯一可動的財產就是那作為副業生產的母鵝。於是肥得流油的鵝乸飯,便成了每次“物質刺激”的首選。

幾十年後,當山珍海味大魚大肉都吃厭了時,出於懷舊心理,過時作新出,江城白沙一些小食店率先推出這幾乎讓人遺忘了的鵝乸飯,果然大受歡迎,且成了陽江特色餐。因為先是盛行於白沙,所以一般人都把陽江白沙當作是鵝乸飯的原創地。

吉慶象徵

俗話說“無雞不成宴”,陽江人卻有“無鵝不成宴”的說法。陽江民諺“有錢無錢,宰個鵝仔算過年”即是明證。那時民間往來沒有什麼貴重物品,一隻陽江黃鬃鵝就是最好的禮品了。據說當年任中華革命軍廣東討袁軍游擊司令李萁(陽江人),從家鄉到廣州面見孫中山先生,帶的就是家裡飼養的一隻陽江黃鬃鵝,喜歡吃鵝的孫中山先生吃過後連聲叫好。

陽江黃鬃鵝是人們最崇拜的動物,陽江民間每逢春節等傳統節日,都用鵝作供品來祭祀祖先。據傳說,陽江黃鬃鵝的祖先是為了挽救同伴的生命,被閃電擊中頸背部,而使頸背部有一條棕黃色的羽毛帶,形似馬鬃,故稱為陽江黃鬃鵝。後來人們把陽江黃鬃鵝喻成是勇敢和忠誠象徵,因此,每逢傳統節日都要用鵝來祭祀祖先。

陽江黃鬃鵝也代表著吉祥和幸福,陽江的喜慶宴席,黃鬃鵝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菜式。人們還賦予它美妙的名字。如進宅吉慶,地道美味的炊鵝起名曰“朱雀賜福”,黃鬃鵝喻為朱雀(朱雀為古代傳說中祥瑞動物),祈願進宅有朱雀臨門,帶來好運。結婚喜宴,鵝肉起名曰“羽雁添富貴”,也喻意著喜結連理後能如大雁一樣展翅高飛,大富大貴。小兒滿月酒,鵝肉起名曰“鸞鳳喜添丁”,黃鬃鵝比喻鸞鳳,既讚美了黃鬃鵝的高雅,又借喻夫妻之間恩愛,喜得貴子。至今,鵝在陽江人的宴席中仍扮演著不可缺少角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