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凱[三國時吳國重臣]

陸凱[三國時吳國重臣]

陸凱(198年-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吳國後期重臣,丞相陸遜之侄、大司馬陸抗族兄。 陸凱於黃武(222年—229年)年間曾任永興和諸暨縣長,任內頗有治績。後轉拜建武都尉,又遷儋耳太守,與聶友率軍討伐朱崖和儋耳,戰後遷建武校尉。五鳳二年(255年),率軍討斬零陵山賊陳毖,以功拜巴丘督、偏將軍,封都鄉侯。不久,遷任武昌右部督,隨軍至壽春。後拜盪魏將軍,又遷綏遠將軍。 吳景帝孫休繼位,拜征北將軍、假節、領豫州牧。孫皓即位,遷任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又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寶鼎元年(266年),遷左丞相。以正直及屢次勸諫孫皓而聞名。建衡元年(269年)去世,年七十二。

人物生平

手不釋卷

陸凱出身於江東名門吳郡陸氏,是丞相陸遜的侄子。吳大帝黃武(222年-229年)年間,陸凱曾擔任永興縣長、諸暨縣長,所任職之處都有治績。

後轉拜為建武都尉,並統領軍隊。陸凱雖身任武職,但仍手不離書,尤其喜愛《太玄經》,論評推衍該書的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見應驗。

致身軍旅

三國志11的陸凱 三國志11的陸凱

赤烏五年(242年),陸凱任儋耳太守,與將軍聶友率兵三萬進討朱崖和儋耳二郡,戰後因功轉拜建武校尉。

五鳳二年(255年),陸凱又率軍在零陵討伐山賊陳毖,成功將陳毖斬殺,因功任巴丘督、偏將軍,封爵都鄉侯。

同年,又轉為武昌右部督。當時壽春正發生毌丘儉、文欽的叛亂,吳國亦派兵前往援助,陸凱隨軍出征。後改拜為盪魏將軍、綏遠將軍。

位列宰輔

永安元年(258年),會稽王孫亮被廢,由孫休繼位。陸凱改拜為征北將軍,假節,遙領豫州牧。

元興元年(264年),吳景帝孫休病死,由孫皓繼位,陸凱又改拜為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軍事,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

甘露二年(266年),孫皓派大鴻臚張儼和五官中郎將丁忠至西晉都城洛陽為司馬昭弔喪。張儼在歸途中病逝,而丁忠回來後則向孫皓建議應趁西晉沒有防備而襲取弋陽,但陸凱勸阻,認為西晉力量強大,滅蜀後向吳國求和只是了儲備力量,而這樣襲取弋陽郡不見得有什麼利益。孫皓聽從陸凱的建議,並與西晉斷交。

同年,吳國改元為寶鼎,陸凱升任左丞相。

節概梗梗

孫皓不喜歡別人看自己,朝臣覲見時,沒有人敢抬頭。陸凱勸諫道:“君臣之間沒有不相識的道理,如果發生不測,大家就不知道該如何尋找您了。”於是孫皓才允許陸凱可以抬頭看自己。

孫皓遷都武昌時,揚州地區百姓對逆流供應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當時政事頗多失誤,百姓貧窮匱乏。陸凱於是上奏要孫皓不應遷都,亦要當一個體恤平民生活的賢君,認為這樣做不但可以令人民生活改善,亦可增強國力。最終孫皓還都建業。

而殿上列將何定是佞臣,但深得孫皓寵信,陸凱卻當面斥責他說:“你看前前後後奉侍君主不忠誠,傾覆混亂國政的人,有哪一個能善終天年的?你為什麼專門乾那些佞媚奸邪的壞事,堵塞君主的視聽?應當自我勉勵改正。不然的話,會看到你有無法預料的災禍!”何定因而痛恨陸凱,想去中傷他。但陸凱卻不以為意,用心公事,上疏指示都不作修飾,由心中表現出他的忠誠和懇切。

臨終進言

建衡元年(269年),陸凱病重,孫皓派中書令董朝問陸凱有什麼遺言要交待,陸凱上言說:“何定不可以重用,應讓他擔任京城以外的職務,不應把朝廷大事委託他。奚熙是個小官,卻在浦里建起自己的田園,想恢復嚴密的舊規模,也不可信任。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修以及臣的族弟陸喜、陸抗,他們或者清白忠誠勤奮,或者資質才智豐茂超人,都是國家的棟樑,朝廷的賢良輔臣,希望陛下對他們著重留神和考慮,向他們詢問時務,使他們各盡忠誠,補正陛下出現的一些過失。”不久,陸凱即病逝,享年七十二歲。

孫皓對於陸凱多次直言勸諫甚至違逆旨意其實十分不滿,加上何定的多次惡意中傷,就對他更為憤恨。但陸凱始終是重臣,難以用法律去懲罰他,而其族弟陸抗當時亦是大將,所以惟有容忍。鳳凰三年(274年),陸抗去世。次年,陸凱一家便都被孫皓遷往建安郡。

人物評價

陸機:大司馬陸公(陸抗)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陸凱以謇諤盡規。 ( 《 辨亡論 》)

陳壽:潘濬公清割斷,陸凱忠壯質直,皆節概梗梗,有大丈夫格業。 ( 《 三國志 》)

蔡東藩:惟前時吳尚有人,內得陸凱之為相,外得陸抗之為將。 ( 《 兩晉演義 》)

個人作品

據《全三國文》載,陸凱著有《吳先賢傳》四卷、《太玄經注》十三卷以及文集五卷,今已佚。

《全三國文》還收錄有陸凱的作品十二篇:《上表言宜優恤功臣後》、《上表諫吳主皓》、《重表諫起宮》、《疏悼王蕃》、《上疏諫吳主皓》、《上疏諫吳主皓不遵先帝二十事》、《奏重備西陵》、《奏事》、《吳先賢傳贊》( 此篇 內容已佚失)、《揚州別駕從事戴矯》、《奮武將軍顧承》、《上虞令史胄》。

軼事典故

陸凱貴盛

孫皓有一次問陸凱說:“你的宗族有幾人在朝任職呢?”陸凱回答道:“兩個丞相﹑五人封侯﹑十多位將軍。”孫皓說:“真是興盛啊!”陸凱說:“君主賢明,臣下盡忠,這是國家興盛的象徵;父母慈愛,兒女孝順,這是家庭興盛的象徵。現在政務荒廢,百姓困苦,臣唯恐國家滅亡,還敢說什麼興盛啊!“

親屬成員

族父

陸遜,吳大帝時官至丞相,封江陵侯,追謚“昭”。

同輩

•弟弟

陸胤,官至虎林督,封都亭侯。

•族弟

陸抗,官至大司馬,襲爵江陵侯。

陸喜,官至選曹尚書,入晉拜散騎常侍。

兒子

陸禕,官至太子中庶子。

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陸凱於第一百二十回出場。孫皓繼位,以陸凱、萬彧為左右丞相。當時孫皓在武昌奢侈無度,使得財政困難,百姓困苦。陸凱上疏勸諫,孫皓不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