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爾斐斯

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1892—1934)奧地利第14任內閣總理(1932—1934),基督教社會黨首領,獨裁者。1932年起任總理兼外交部長,任內解散國會,實行法西斯統治;鎮壓奧地利工人和舒茨本德領導武裝起義。

簡介

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1892—1934)奧地利第14任內閣總理(1932—1934),基督教社會黨首領,獨裁者。1932年起任總理兼外交部長,任內解散國會,實行法西斯統治;鎮壓奧地利工人和舒茨本德領導武裝起義。後因反對德國吞併奧地利,1934年在維也納的總理官邸被德國支持的奧地利納粹黨徒刺死。
著有《總理宣言書》。

個人經歷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總理(1932~1934),基督教社會黨領導人。1892年10月4日生於曼克的基恩貝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義大利前線服役,獲少尉軍銜。戰後在維也納、柏林學習法律和經濟,1923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21年加入奧地利基督教社會黨。1930年任奧地利聯邦鐵路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1931年任農林部部長。1932年5月出任聯邦總理兼外長。為維持統治,於次年3月關閉議會,建立祖國陣線,解散社會民主黨的民眾組織保衛共和國同盟。同時,取締共產黨及奧地利納粹黨。1934年武力鎮壓林茨、維也納等地的社會民主黨所屬組織的起義,以1934年的《五月憲法》為基礎,建立獨裁國家,暫時控制住局勢。在外交方面,求助於法西斯義大利的支持,致力於意奧匈3國軍事同盟。1934年3月簽訂《羅馬議定書》,進一步依附於義大利。在對德關係上,不參加德國的關稅同盟,反對德國吞併奧地利1934年7月25日,受A.希特勒操縱的奧地利納粹分子舉行武裝暴亂,陶爾斐斯在聯邦總理辦公室遇刺身亡。

獨裁演說

1934年4月30日,奧地利國會開會,可是半數席位都空著。這些席位屬於社會民主黨人和納粹分子。他們中許多人還在監獄或集中營中。議會只開了3個小時,但竟然在471項政府法令上蓋上了橡皮圖章。在議會解散期間,恩格爾貝特-陶爾斐斯總理擁有獨裁權。
國會通過一項議案允許陶爾斐斯不經審判把任何被懷疑為非法政黨效力的人送進集中營。 網易歷史
由於奧地利的鄰國德國納粹分子活動猖獗,尤其是他們宣揚日爾曼民族優越論,對同由日爾曼民族組成,又同是一戰戰敗國的奧地利有很強的誘惑力。為了保護奧地利的獨立,陶爾斐斯下令解散所有政黨,並把敢於反抗的納粹分子送進監獄。 網易歷史
兩名傾納粹議員提出抗議。其中一個對“得不到多數人擁護,只有靠武力維持的政府的為期12個月的違反憲法的統治”作了揭露。
提出抗議的另一個人說:“這個政府12個月以來的違反憲法的統治,得不到多數人的擁護,是靠武力來維持的。我們抗議破壞這種自由,迫害無辜的婦女和兒童的行為。抗議建立集中營和間諜、告密者系統。”
當這兩名納粹抗議者走出會議廳時,受到了陶爾斐斯支持者的嘲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