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天財

陶天財,又名陶家山人、洗米齋主、不廢、西風等,詩人、畫家、作家,四川宜賓人,生於1977年,作品散見全中國各大小報刊、雜誌、網路,多家報刊報導;已出版詩集《三兒的問題》。現客居閩南。

基本信息

姓名:陶天財, 1977年生於西南某邊陲小鎮。
性別:男

作家陶天財作家陶天財
身高:170cm
生日:1977年2月4日,農曆丁巳年如月立春
生肖:蛇
年代:70年代
星座:水瓶座
性格:直覺、睿智、魅力、機敏、謹慎、同情、掩飾、奢侈、傲慢、懶惰、自戀 籍貫:四川
語言:國語、四川話
職業:詩人、畫家
畫家陶天財畫家陶天財
特長:寫作、繪畫、象棋、圍棋
最愛看的刊物:《詩歌月刊》、《小說月報》、《讀者》、《畫風》等
喜愛的歌手:崔健、許巍、張楚、何勇、周雲篷
最愛的樂隊:指南針、二手玫瑰、子曰
最喜歡的電視:《越獄》、《士兵突擊》
最喜歡的電影:《鐵達尼號》、《情書》、《卑劣的街頭》
最崇拜的詩人:李白、昌耀、海子
最崇拜的畫家:吳昌碩、傅抱石、齊百石
最喜歡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勞斯萊斯、豐田、現代、凌志
自覺身份:《行吟詩人》編委個性簽名

陶家山人,宜賓籍貫;
芳心幾許,而立之年;
拈花飲酒,吃茶燒煙;
寫詩作畫,忙裡偷閒;
隨形賦彩,水平有限;
過路君子,授我漁鑒。

個人經歷

1977年,出生。
1979年,大小便出血,赴縣城就醫,搶救重生。
1984至1989年,就讀於柏楊村小,連續四年獲“三好學生”,第五年因打架,取消“三好學生”獎狀。
1990年,轉學於金山國小,以179分考入雙龍中學,93級4班。初戀。拜師蜀南名家張興明,學習書法、國畫、篆刻、詩歌。
1991年秋季,轉學鳳儀中學。
1993年,國中畢業,“委培”入讀橫江職高。
1996年,職高畢業,考入西南師範大學工藝美術系,2000年畢業。
2001年至2005年,南下打工,幾經周折,加盟富士高集團下屬企業,主導企業文化工作:1、企業文化規劃及建設:a.公司價值觀/公司用人理念/員工行為準則/產品開發設計理念/客戶服務理念等的挖掘、提煉;b.《企業文化手冊》《員工行為規範》的出台頒布,企業形象/服裝/色調/標語等的策劃,以及後續培訓教育、考核評估、知識競賽、強化訓練等活動的開展;c.就業培訓:教材編寫、現場講課、員工考核、資料保管、手冊製作、遊戲互動、培訓統籌等全面主導工作;d.參與協助:ISO質量體系的推廣、5S活動的實施、不同版本的內部審查經驗(有資格證書);2、內刊編輯工作:組稿+撰寫+採訪+拍照+插圖+校對;3、文康活動工作:春節晚會、中秋晚會、卡拉OK、運動會、知識競賽等全過程。
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加盟《羊城晚報·電氣產業》周刊,任職責任編輯兼記者工作:A.主版16版:⑴.導讀索引1版;⑵.言論導向1版;⑶.行業動態2版;⑷.產經要聞2版;⑸.政策法規1版;⑹.商業廣告1版;⑺.人才招聘1版;⑻.熱點關注2版;⑼.特別企劃2版;⑽.前沿科技1版;⑾.市場消費1版;⑿.商業廣告1版;B.家用電器、輸配電/變壓器、照明電器、電線電纜、工業電器、光伏/風電、新能源/智慧型/核電/機電、電池電源等版塊以專刊(8版)循環推出。
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加盟東莞名人文化傳播公司,擔任策劃總監:主導客戶商業策劃、企業策劃、品牌策劃工作。1、負責客戶商業活動策劃項目,如博覽會、花市、汽車展、毛織展、房博會、家電展、服裝展,以及企業奠基、剪彩、慶典、晚會等活動策劃實施;2、負責客戶企業策劃項目,主導資金、信息、物流、人才的整合;3、負責客戶品牌策劃項目,主導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策略的最佳化;4、負責客戶深度行銷項目,主導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4C(顧客/成本/方便/溝通)、4R(關聯/反應/關係/回報)的相互繼承、發展和補充;5、負責公司刊物的編輯,包括策劃、撰稿、採訪、拍照、排版、校對、發行等綜合事務;6、文案工作。主持詞、講話稿、活動方案、會議流程,以及廣告腳本、創意文字、相聲小品、短片劇本等創作經驗。
2009年12月,客居福建莆田。繼續打工。繼續寫詩。繼續畫畫。

社會評價

陶天財是一個固執的懷疑論者。作為詩人的陶天財,他經常在發現和否定的輪迴中掙扎,所以,他的詩寫風格,一直處在忽東忽西的動盪狀態,沒有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詩寫風格。我曾經說過,風格是一種個人化的力量,它可以成就一個詩人,也可以毀滅一個詩人。在我看來,風格即個人的東西,語言習慣,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理想等等都是風格形成的重要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風格是一個詩人獨特的生命方式,是一個詩人存在的全部意義。
古往今來的卓越詩人,無不是風格獨異的詩人。也許在他們獨異的風格中,也有上一代某些詩人的遺韻,但那絕對是有限的,如屈原對後世詩人的影響,他只能以影子的形式存在,他的風格絕不能完全重複在後世另一個詩人身上。風格的形成,即是一個詩人自我的完成,風格的凝固,即是一個詩人詩歌生命的終結。所以,很多詩人一生中既努力追求一種風格,又努力避免受制於一種過於明顯的風格,讓個人風格總是保持著不斷生成的狀態,以激活詩歌寫作的創造力和表現力,讓智性的情思,永遠煥發出感性的魅力。
讓我們回到陶天財的詩歌。儘管陶天財的詩寫風格尚未形成,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追求風格的自覺。細讀陶天財的詩你會發現,傳統詩寫活動中的集體理性精神被他淡化了,而個體自我卻被他反覆題詠,他的詩從某種程度可以說,是他個人生命的靈魂史,他很少對時代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發表看法,而樂於潛入自我的精神世界,展示表像之下深層的自我。“而我該以怎樣的態度/不至於望穿秋水?不至於/始終被遺棄和絕望/在一個人的走廊/當夜晚把黑色砸下來/也不吹一支長簫/當黑暗裹緊了我,像洪水/淹沒了河底的水草”(《懷疑或表白》)迷茫的自我,是陶天財詩里反覆吟詠的對象,這種迷茫像深入骨髓的宿命,緊緊地糾纏著陶天財,讓他不斷向這個世界發出追問,向內在的自我發出追問。有追問就有思考,而思考使他的人生具有了高度自覺的意義,同時,思考又使他的詩歌創作具有一種哲學層次上的深度和新意。從這個意義上說,迷茫,作為陶天財生命天空中的幽靈,雖然讓他體驗了世界的難以把握和命運的難以捉摸,也讓他感受到了自我與文本之間的曖昧關係,文本即是自我的延續,自我的深度即是文本的深度。我思故我在,我迷茫故我在。“你是否知道我從此不再需要其它的快樂幸福/是否你知道我只要你活著哪怕不在我面前/那么,我要為你做一些怎樣的事說一些怎樣的話/可以讓你在寒冷的地下有一片鳥語花香的春天”(《情書或悼詞》)所謂“先有寸心,後有千古”,也就是說詩必須要有真情實感,以真動人,以情感人,有了真情,才有魅力,才會不朽。陶天財的迷茫自我中,不僅僅深藏著無盡的思考,同時,也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孔子曾經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其中“可以怨”即是真情流露,其實詩歌感人的力量正是來自感情的真實。如果說在《懷疑或表白》中智性的成分還比較明顯,那么在《情書或悼詞》中,感性的成分就更重了,同樣是迷茫,前者因為指向內在自我的存在體驗,而蒙上一層哲理的色彩,後者因為指向一段世俗的愛情,而滲透了詩人的血淚。當然,作為陶天財反映迷茫自我的詩,這兩首僅僅因為傾向性的差異而被我拿來作為分類的例子,他這方面更多的詩,智性和感性並重,情感和理智均衡,體現的是陶天財駕馭情感的良好的平衡能力。
作為迷茫自我的另一面,陶天財還喜歡在一個鏡像自我里沉思。他把他的第一本詩集命名為《三兒的問題》,在我看來,他是想通過這本詩集,讓讀者了解一個人,這個人在現實中是詩人本身,在詩里是一個叫“三兒”的人,他是一個鏡像,並不是陶天財本人,他穿梭在詩人和“三兒”之間,聚集著這個時代里形形色色的文化信息和生命體驗,他使在現實中掙扎的詩人獲得了超越現實的精神境界,同時他也使“三兒”成為一個詩人自我的精神化身。如他的《題壁:三座310》,就是一幅富有文化意義的自畫像,從本質上看,詩歌並不是一定指涉真實的話語,那個“九平米的房間”,那一張躺著一本通俗雜誌的單人床,“幾根頭髮,落在枕邊”,那個“寫了很多的詩”的外來工,都與一個叫“三兒”的人有關,這個“三兒”在南方打工、寫詩、失戀、辦報紙,這一切仿佛可以一一在詩人陶天財那裡得到落實,但這人並不是陶天財,他是陶天財體驗這個時代的一個影像,是陶天財思考和寫作的結果。這一類詩中,既有超現實的顧影自憐,如《60歲:我的一個下午》,又有直接抽象的吶喊,如《夜啊夜啊夜》,既有充滿悲涼色彩的自嘲,如《無聊:照鏡子》,又有貌似灑脫實則無奈的調侃,如《三兒的問題》。“三兒”有時候在詩里失落魄,有時在詩里趾高氣揚,有時在詩里多愁善感,有時在詩里心安理得,有時在詩里是個每天和時間賽跑的打工人,有時又是高蹈清邁的思想家。“三兒”的每一個側面,其實都是陶天財作為一個時代的詩人,對這個時代的描畫,都是陶天財一次冷靜而深入的生命體驗。由於在陶天財和“三兒”之間有了一個距離,陶天財的每一次體驗才充滿理性。在人類生活越來越受經濟因素左右的今天,詩人的處境越來越尷尬,陶天財作為一個現實的詩人,他不僅要承受現實的生存尷尬,還要在“三兒”那裡承擔一份精神的尷尬,在充斥著不公、艱難、黑暗、絕望的“三兒”世界裡,陶天財默默地把這一切扛在肩上,顯示了一個詩人所固有的精神力量和心靈質量。不錯,詩歌從本質上說是不及物的,詩歌形象不能與現實個體劃等號,這是由它特殊的文化意志決定的,但是,詩歌卻可以讓詩人從苦難黑暗的現實中超越出來,在存在的精神高度上,獲得詩人所特有高貴和尊嚴。“三兒”這個鏡像自我,由於有了陶天財的這份自覺承擔,不僅獲得了文化意義,同時還富有了精神意義。在與現實苦難的對壘中,詩人陶天財守住了精神的高地,捍衛了詩人的尊嚴。
接下來我要說到陶天財的懷疑品格。如果說因為迷茫自我,而形成了陶天財的懷疑品格,那么是否可以說因為鏡像自我,而堅定了陶天財的懷疑品格。懷疑的另一端即是盲從,盲從的代名詞即是麻木。迷茫產生於思考,思考來自存在的精神自覺。幾千年的詩歌史,造就了中國輝煌的詩歌文明,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詩歌經驗,每一個詩寫者都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在他從事詩歌創作的天起,他既要從這個漫長的詩歌史中汲取營養,又要努力擺脫對傳統詩歌經驗性的依賴,儘量表現個人世界中的經驗,並力圖保持這一經驗的原創性和本真性。我之所以說陶天財是一個固執的懷疑論者,是因為我從陶天財的詩歌創作中看到了一種對過往詩歌經驗的高度警惕性,這種警惕性,集中表現在他變幻不定的語言風格和審美方式上。從語言風格上說,他的詩歌語言中既有如 “鬼魅的樓房像一片樹林——/長不出妹妹的嫁妝/或一場巴山夜雨”這樣非常講究修辭的詩句,又有如 “三兒,你要爭氣/兩個哥哥沒讀啥書/只能捏鋤把子/房子就分給他們”這樣淺近直白的詩句;既有如 “你是我飄泊的屋頂/黑夜裡,沒有燈/而一根稻草的價錢/把夢想壟斷”這飽含智性色彩的詩句,又有如 “小小的盒子裡。兩條打不濕擦不燃的肉/面對她們端出的乳房/我們眼睛也瞎,結婚證實際上/和屠宰證相同。那是去年/狗日的愛情抓回來的兩個婚姻奴隸/表面上開花結果”這樣粗獷野性的詩句。這種審美風格相距甚遠的詩歌語言,匯聚在一個詩人的筆下,形成一種駁雜斑斕的語言風格,在當代詩壇並不多見。我想說的還不是這個,而是陶天財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種語言風格。追根溯源,又要回到他個性特徵中的懷疑品格上來。他對過往經驗的懷疑,使他永遠保持不重蹈覆轍的警惕,不斷放棄既有的經驗,把興趣不斷轉移到未知的審美領域,在那裡尋找新的審美方式。這樣做的結果雖然可能避免了詩歌從文本到文本的毫無創意的單殖循環,保持了詩歌寫作鮮活的魅力,但也直接導致了兩方面的錯位,一是對風格自覺追求與主動破壞的錯位;一是新的語言風格與舊的審美方式的錯位。
陶天財還很年輕,他的創作生涯還非常漫長,今後,在保持詩歌鮮活的語言魅力的同時,如何拓展自己詩歌藝術的精神內涵,如何建立自己詩歌藝術的審美風格,如何處理好經驗與探索、繼承與創新等諸方面的問題,是他的詩歌最終能否經得起時間淘洗而必須解決的難題。在此,我衷心希望陶天財在未來的創作道路上,虛懷若谷,廣納博採,最後以自己獨異的審美風格,征服讀者,征服自己。我相信他是做得到的。代表作 《媽媽》媽媽。冬天消瘦,流水枯萎;田裡莊稼垂頭喪氣,餵不飽一個貪婪的政府;鄰居的女兒,嫁了城市戶口;哥哥到福建上門,你覺得安慰,心裡一個疙瘩——孫子怎么姓陳?八月份,你在電話里說:母豬難產,流血過多;你那些老毛病,還可以將就一下。親戚們借錢不還,我看就算了——積福,消災。這些年,你望子成龍,不肯原諒我,成了愛情的啞巴……媽媽。村莊貧窮,道路寂靜;你比一張落葉更薄,常常和父親吵嘴,拔幾碗冷飯,去地里刨來刨去;淚水落下,種子發芽。 前幾年,你栽烤菸,養牲口,紅薯里拎出粉條,體面地蓋了瓦房。
如今老眼昏花,再也收不到一封家書。
電視上報導這個城市,治安狀況不好,你又在燈下,寫來很多錯別字——
出門在(栽)外,勤快(塊),忠(種)厚,不要惹事生非(飛)。
那時候,我的耳朵邊上,一支年輕的樂隊唱道:“請給我放大一張表妹的照片。”
媽媽。我兩手空空,那么想你;
那么想你,還兩手空空——
眼看春節到了,我們把火車,也忘了吧?
《旅行》
明天下午與孩子登上高山。
肩膀在途中卸去幾畝倒退的田野。
暴雨掠奪狂風,新覆蓋舊,此恨綿綿無絕期。
遠道而來的躲避者,給綹由自取的花照相,而懸崖的意思是將之深埋。
一隻大鳥暈迷、腹瀉、高燒,垂死掙扎的秩序錯亂。
誰的主意?四世同堂,一起向前爬。
金碧輝煌的亭子,隨消逝的傳說,倒塌在蠻橫的荒野。
大河上下,鐘鼓齊鳴;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星羅棋布的街市,在低處盤旋,閃電賦與它無限光輝……
轉瞬即逝!我們拖著雷聲劈斷的樹枝,回到家中;
從懷疑到信奉,這些就是自己身體裡面的羽毛。
從此以後,住在平原上。
《一個農民不知去向》
我不知道他在哪裡?
他可是一個老實人。
那天是他生日,莊稼快收完了。
孩子們端著飯碗,站在山崗上,和大雁說再見。
天氣預報:17°C - 25°C,多雲,西南風轉東北風2-3級。
從城裡回來,轉眼七八年了,還是那么溫柔。
經歷過寒冷與飢餓,如今聽說快要小康。
有一次,他托人捎來臘肉說:“再不吃就生霉了。”
現在,我真的不知道他在哪裡?
可是,無論我關起門,還是我走出去——
他就像只烏鴉,撕破了空氣,迎面朝我撞來。
《給LHY》
我想再溫柔一點,為你,做一隻羊羔。
吃別人陳舊的草,戴自己新鮮的花。
雨後彩虹,床前明月。
我嗷嗷待哺,我咩咩亂叫。
必須是你,把我捧在手上,攬進懷裡:
眼睛融化眼睛,嘴唇占領嘴唇。
在愛情的原野上,陽光,流水,飛鳥,游魚……
蝴蝶清晨來做客,蜜蜂晌午來串門。
黃昏的時候,如果我不在你身邊,一定是迷路了。
我的牧羊人喲!
不要慌,不要忙,不要來找我。
你只要生火做飯,我就可以,沿著炊煙回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