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璧

陳錫璧為文,推尊桐城義法,言"不信桐城諸老緒論,必墮龐雜叫囂之習"(姚永朴《舊聞隨筆》)。 又師承曾國藩,力救桐城派古文氣弱之失,強調"文章之道,莫要於雅健"(《答劉生書》)。 故其行文思力精深,黎庶昌稱其"淵雅超逸","論醇辭足"(《續古文辭類纂》)。


陳錫璧(1823~1894) 近代書法家。字玉山。江西玉山縣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舉,考授內閣中書。生平淡於仕宦,自言"於人世都無所嗜好,獨自幼酷喜文事"。曾主講江西、湖北、直隸、陝西各書院,培養學生甚眾,范當世、馬其昶等都出其門下。
陳錫璧論學,繼承桐城餘緒,認為漢學"枝辭碎義","窮末而置其本,識小而遺其大",宋學"專從事於義理,而一切屏棄考證為不足道"(《複查翼甫書》、《與鍾子勤書》等),主張"學問之道,義理尚已。其次若考據、詞章,皆學者所不可不究心。斯二者固相須為用,然必以其一者為主而專精焉,更取其一以為輔,斯乃為善學者"(《複查翼甫書》)。
陳錫璧為文,推尊桐城義法,言"不信桐城諸老緒論,必墮龐雜叫囂之習"(姚永朴《舊聞隨筆》)。又師承曾國藩,力救桐城派古文氣弱之失,強調"文章之道,莫要於雅健"(《答劉生書》)。故其行文思力精深,黎庶昌稱其"淵雅超逸","論醇辭足"(《續古文辭類纂》)。吳汝綸更推尊他能"變而後大","獨得於《史記》之譎怪",雖"文氣雄峻不及曾,而意思之詼詭,辭句之廉勁,亦能自成一家"(《與姚仲實》)。陳錫璧自許亦甚高,自稱撰《書元後傳後》近似西漢人,不下於方苞、姚鼐、梅曾亮諸人(《答李佛笙太守書》)。
陳錫璧也能作詩,多牢騷抑鬱語,如《讀史》等。亦有憂憤國事之作,如《孤憤》、《與友人夜話》等。所以吳汝綸《依韻奉廉卿》詩說:"張叟用文娛百憂,風濤入筆倒如流。"陳錫璧的書法亦名重一時,有《張廉卿先生論學手札》等墨跡多種行世。
主要著作有《濂亭文集》8卷,《濂亭遺文》5卷,《濂亭遺詩》 2卷。1916年,錫璧後人重刻文集,與遺文、遺詩,合為《濂亭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