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輝

陳維輝

陳維輝(1957.3—),廈門大學EMBA,高級經濟師,曾任福州開發區建設總公司總經理。福建三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福建三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維輝數術泰斗
生平簡介

陳維輝,字子瞻,號九華山人,1931年2月13日(農曆)生於福建莆田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祖父陳玉珂是名老中醫,外祖父林慰民是前清進士,母親林瑛是詩人。先生幼年喪父,在母親的指導下,他
數術泰斗陳維輝
刻苦自勵,勤奮好學,18歲時考入南京大學地質系。1953年畢業後分配到鐵道部工作。1956年晉升為工程師,1957年加入九三學社。 1995年12月20日寅時在武漢不幸逝世,享年64歲。

自1954年起,他開始深入研究中醫理論和文史學,曾拜謁了著名的中醫學家呂炳奎、歷史學家顧頡剛、哲學家馮友蘭、文學家俞平伯諸前輩,春風化雨,沾惠尤多。1959年由他撰寫的《中醫經絡電軸學說》和《經絡測定儀若干問題的探討》等論文,引起衛生部中醫司呂炳奎司長和鐵道部領導的重視,於是被調到南京鐵道部中醫研究所,任鐵道醫學院中醫教研組副主任;是年,他還被評為鐵道部勞動模範。兩年後,他在名老中醫、數術學家徐養浩先生的指導下,又進一步精通了中國數術學——黃老道家的核心理論。1984年陳維輝先生被任命為武漢勘測設計諮詢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中國術數學綱要-陳維輝著
陳維輝先生精通本行業務,在工程地質方面發表了關於膨潤、軟土、軟岩、化學灌漿、區域規劃等文章近十篇。(有的還發表在印度世界第一屆工程地質大會)與此同時,陳先生批判性地接受和繼承了顧頡剛、徐養浩的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經歷四十餘年的時間對中國天文、曆法、星占、氣象、地理、生物、數學、軍事、音律、宗教、醫學、六壬、奇門、太乙、命理、陰陽五行和煉丹術等等鉤玄索微、爬梳剔抉,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破譯和論述;他用現代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取其科學精華、棄其迷信糟泊,從而形成了宏偉博大的“中國數術學”學術理論和思想體系。這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即:(一)《中國數術學原理》;(二)《中國數術學綱要》(同濟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三)《中國數術學正翼》, 分為1.歷史篇:《鄒衍陰陽學說》,2.天文篇:《二十八宿與十二次的起源》、《星歲紀年的發展與演變》、《中國古代的氣候與節氣分流》,3.地理篇:《中國古代的九州分野》、《中國古代純樸的生物發展論》,4.人事篇:《秘本兵法——三十六計精解》、《論戰國策》,5.雜篇:《中醫整體論的基礎是中國數術學》、《數術學的數論——圖數精微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索》(見《潛科學》1992年第5期和《中國數術學論文精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版)、《數術學的太陽系演化論》、《數術學治學之理精要》、《中國古代學者對易數的分析》、《周易參同契與中醫氣功學綱要》(見畢群聖主編的《大易論集摘要》山東友誼書社1990年版)、《六壬哲學思想是集術數〈易經〉之大成》(與秦新星合撰、見《大易論集摘要》)、《數術與術數的預測學》、《中國古代氣功源流》、《中醫氣功論與治癌方略》、《內外雙修的氣功糾編》、《人類大腦是美麗的太級圖象》(見《氣功與科學》1998年第8期)、《針炙經絡與特異功能》、《三五之道的黃老道家觀》、《論書契文字》、《莆田仙遊方言考》、《論馬王堆西漢帛書藝術構思與設計》、《中國古代銅鼓花紋的重要意義》、《華夏文化漢族源流考》、《中國少典氏族考》、《評司馬南的智勇雙全》(見《武漢工人報》1995年11月大眾月末版),等等;(四)《中國數術學副翼》。有關學人認為:“‘中國數術學'這一學術思想體系是由陳維輝先生開創、奠定的,經秦新星等人士的全面宣傳、闡述之後,在中國學術界開出了一枝無可更替的新花,形成了以陳維輝、秦新星為代表的‘中國數術學'學術流派(或稱‘黃老新道家')。這一學派與古代數術既有一定的血緣關係,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是力圖包容中西文化又超越中西文化的既古老而又新興的學術‘流派'。這一學派具有自己獨立的概念、範疇,獨立的研究方法和一以貫之的體系,因而光彩奪目,引人入勝。”相信隨著陳維輝全部論著(約一、二百萬字)的陸續整理出版,一切對陳先生及其學術體系的誤解、妄解、曲解甚至誣衊、誹謗不實之詞都會逐步消除的,推倒的!偉人往往是晚年或死後留名,偉人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有的基至有相當的缺點和過失)。
1986年的初春,陳維輝將其《中國數術學綱要》等論著在南京市正式公開後,引起了學術界的相當震動。陳先生為“中國數術學”下的定義是:從宇宙最基本的真理規律為基礎,以太極、陰陽、八卦、河洛、乾支、三五之道的三才、五行為運籌和諧的原理,把音律、曆法、星象、氣候、地理、醫術等眾多學科統一成為系統的整體觀的學問。陳先生指出,漢代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高度評價了數術,他認為“數術窮天地”,數術可以洞悉、深究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統一規律。陳維輝認為,凡是真正尊仰真理的學者 ,他虛心鑽研數術以後,就可以最高地洞察窮究宇宙規律的真理,最低地把握認識地球發展的原理,適中地籌算人世盛衰的變幻機率,這樣的統一和諧的整體論是可以久經考驗的。應該看到,自遠古至今,對數術一學的研究者何止千萬,縱使不說那些對其不作深入探究,便完全否定自己祖先的遺產,心浮氣躁地斥之為神鬼、封建迷信和江湖技藝的人,歷代潛心研究者之中確實還不曾發現有幾位象陳維輝這樣全面而客觀分析和加以發揮的學者。所以,陳維輝的“中國數術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是中國古代數術的分水嶺!是中國獨特的研究“數”與“術”的科學哲學或數理哲學。正如著名學者胡道靜先生在陳維輝《中國數術學綱要》序中指出的:道術之源、聖王之粹在於數、數術是用來窮理究微、經世解惑,深探宇宙本原、洞察萬物變化的一套符號與信息系統。不明數術之學,就難以理解中國文化的核心,也無法把握傳統智慧的功能。
陳維輝的“中國數術學”學術思想體系主要有三個核心理論組成,即:一、太極的道論。包括三個原理:1.左旋右轉原理;2.無有難易原理:3.大小相悖原理。二、三五論的數論。包括三個原理:1.三生萬原理;2.三五相包原理;3.時空正反原理。三、神形論的德論。包括三個原理。1.神形生死原理;2. 氣化運命原理;3.神形發展原理。三個核心理論構成了數術的主幹,可以深究洞察宇宙間一切數量關係和時空變幻形成。這是一個世界上完整的把宇宙萬物生成發展的理、數、象的規律融於一體的整體科學和系統模型。陳先生對中國數術的源流也作了詳盡的考證,指出數術之學是由七、八千年前,以彭祖為代表的家族共同創作的。他們述而不作、一代代地口傳心授下去並託名給了黃帝。數術之學就是黃老道家學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