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強[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任副教授]

陳立強[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任副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立強,男,湖南省隆回縣人。1986年參加工作。近幾年來,曾受邀到全國各地電視台、頻道、欄目、影視公司及影視宣傳中心等二十餘家電視機構進行講學、欄目策劃、節目製作、編劇及兼職等社會實踐活動。

基本信息

陳立強,湖南省隆回縣人。1986年參加工作。2003年至2006年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獲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學位。現在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任副教授,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近年來,在《現代傳播》、《當代電影》、《中國電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一部《電視頻道的本體闡釋與傳播研究》,參編三部。近幾年來,曾受邀到全國各地電視台、頻道、欄目、影視公司及影視宣傳中心等二十餘家電視機構進行講學、欄目策劃、節目製作、編劇及兼職等社會實踐活動。

出版著作:

《電視節目的傳播機制》,專著,新華出版社,2008年月10月第1版。 《電視頻道的本體闡釋與傳播研究》,專著,新華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中國電影電視劇理論縱覽》,參與編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代表性論文:

《論濱海新區新聞資源的傳播特性及開發模式》,載《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論電視導讀的多媒體聯動現象及其意義》,載《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年第08期。 《論電視頻道的重播機制》,載《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年第07期。 《論影視傳播的明星身體機制》,載《藝術探索》,2008年第06期。 《<百家講壇>的文本特點及傳播策略》,載《聲屏世界》,2008年09期。 《論電視傳播的‘我-你’關係結構》,載《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05期。 《電視傳播的客群流機制與編排策略》,載《現代視聽》,2008年第07期。 《講壇類節目的文本生產及傳播策略》,載《視聽界》,2008年第04期。 《論電視頻道自文本導讀系統及其功能》,載《新聞知識》,2008年第2期。 《電視頻道的話語特徵及其文本結構》,載《中國電視》,2008年第1期。 《電視講壇節目的世俗關懷及傳播學審視》,載《新聞知識》,2007年第7期。 《部落格作為媒介:動態文本的欲望表述》,載《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博弈語境中的電視節目編排策略》,載《新聞界》,2007年第1期。 《電視頻道:一種“家庭主義”的敘述文本》,載《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電視頻道的文化命名與意義圖式》,載《視聽界》,2007年第1期。 《影像“惡搞”的敘述策略與傳受心理》,載《齊魯藝苑》,2006年第6期。 《電視頻道作為家庭文本的本體特性》,載《視聽》,2006年9月創刊號。 《頻道包裝:修飾性的電視敘述》,載《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論娛樂節目新的類型運動與欲望訴求》,載《中州學刊》,2006年第1期。 《電視頻道的懸念機制》,載《視聽界》,2006年第1期。 《電視文藝研究的傳播學視角》,載《遠東高教學刊》,2005年1期。 《論電視研究的本體回歸》,載《現代傳播》,2004年第5期。 《一種節目範式的解析:從<快樂大本營>說起》,載《當代電影》,2004年第4期。 《普眾選秀:平民欲望的娛樂表達》,載《視聽界》,2004年第6期。 《電視性:在學理層面上滑翔》,載《社會科學報》,2004年8月12日號。 《視頻惡搞:影像饕餮的夜宴》,載《探索與實踐:新聞傳播論文集》(上),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 《中國高等院校電視專業的教育現狀及其對策》,載《探索與實踐:新聞傳播論文集》(下),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

科研項目:

1、2008年,主持人,教育部規劃課題:“新媒體的影視傳播及其美學研究”。在研。
2、2007年,主持天津市文化藝術科學規劃一般項目:“電視劇的編劇藝術”(專著)。
3、2006年,主持天津市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電視頻道的傳播機制”(系列論文)。
4、2004年,參與中國傳媒大學的“亞洲傳媒項目”:“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嬗變與文化闡釋”(系列論文)。
5、2003年,參與教育部課題:“中國電影電視劇理論研究”(專著)。
6、2005年,參與中國傳媒大學211課題:“廣播電視藝術學體系研究”(系列專著)。
7、2005年,參與北京市宣傳部課題:“北京地區廣播影視發展戰略研究”(研究報告)。

開設課程:

開設本科生課程:《廣播電視新聞採訪》、《廣播電視新聞寫作》、《廣播電視新聞評論》、《電視節目策劃與包裝》。 研究生課程:《傳媒產業發展研究》。

參加學術會議:

1、2004年11月,參加北京·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國際會議),提交《電視文藝的頻道化生存》論文。
2、2006年12月,參加廣州·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年會,於分會場進行主題發言。

研究方向:

電視頻道、電視節目、電視劇編劇及影像新媒介研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