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草春光懶困倚微風圖

陳秋草春光懶困倚微風圖

陳秋草春光懶困倚微風圖是一幅中國國畫作品,創作於現代,作者是陳秋草。

基本信息

簡介

一株月季秀挺而立,於微風中兀自搖曳,姿態嫵媚,墨色酣暢淋漓。另有兩三株環繞依傍其左右,互相呼應,若在低語。兩朵月季花燦然開放,還有一個花骨朵躲在下面羞然蓄勢,似乎在羨慕地看著上面。幾塊怪石或正或倚,靜臥花下。幾葉小草淡墨勾勒,飄搖石上,意趣動人,與畫面左下的竹葉相映成趣。——好個春光懶困、微風旖旎!

陳秋草的這幅《春光懶困倚微風》,創作於1980年,此時畫家已經74歲高齡。作品用筆奔放,法度謹嚴,用色用墨沉穩淋漓,氣韻生動,是畫家寫意花卉的代表作。

作品構圖簡潔明快,幾株月季豎貫畫面。主體的月季略成“s”形,秀美挺拔。在具體的姿態上,畫家又注意了一定的變化。如月季葉子的走向以橫向為主,與花莖的走勢形成對比;位於畫面下半部分的幾塊怪石則斜向布局,一方面在墨色上起到了穩定畫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同月季大致形成一個金字塔形,進一步使畫面在飄逸妍美的同時又不失力度。另外,畫家在具體的景物描繪上也注意了細節的變化,避免了畫面的單調。比如月季葉子的組合穿插,注意了與花莖的呼應關係;怪石的形狀以及石頭上面草和竹葉的點綴等,看似信手寫來,實際上莫不是經過了畫家的用心安排,表現得恰到好處。

最值得稱道的也許就是畫家對於筆墨的運用了。清代笪重光在《畫筌》里說:“墨以筆為筋骨,筆以墨為精神。”在這幅《春光懶困倚微風》中,見筆見墨,筆見筋骨,墨見精神。尤其是墨的運用,酣暢淋漓,變化靈動。中國畫向來講究“墨分五色”,尤其是寫意花卉。張彥遠提出:“運墨而五色具。”這是色彩認識上的巨大超越,它擺脫了具體顏色對畫家的束縛,把對色彩的認識和使用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從這幅作品可以看出,畫家對於墨的濃淡、乾濕掌握精妙得當,運用嫻熟自如。整幅作品除了月季的花外,月季的莖、葉和怪石、草、竹葉,莫不是以墨寫成。但是畫家充分發揮了墨的獨特表現力,利用水分的多少和墨的濃淡變化、乾濕對比,成功地表現出了月季花葉肥厚飽滿、翠色慾滴的季節特徵。畫家先用稍淡的墨寫出月季的葉子,然後再用稍重的墨勾寫葉脈。不同的墨色之間似溶非溶,自然一體。幾塊怪石的刻畫則盡顯畫家勾擦皴染之能事。他先用較濃的墨勾勒出石頭的形狀,然後渴筆皴擦、淡墨罩染,局部再以墨破之,小心收拾,把石頭粗糙堅硬的質感以及表面植被都表現得十分到位。畫面各部分的遠近空間層次又在這濃淡和疏密的關係對比中自然而然地體現了出來。畫家橫塗豎抹,無拘無束,筆足意周,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得青藤、白陽之意而又自有一種輕鬆疏雅在其中,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介紹

陳秋草(1906-1988),又名羽,號犁霜,浙江省鄞縣人。自幼酷愛繪畫,青年時期肄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早年曾創辦白鵝繪畫研究所,招收職工業餘美術愛好者授課,開國內業餘美術教育之先聲。曾任上海美術展覽館館長、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至三屆理事。創作融匯中西繪畫及裝飾藝術之長,擅花卉、魚蟲、人物。作品筆墨秀潤,意境雋逸,情趣妙生,別具一格。出版有《秋草畫集》、《陳秋草花卉小景畫選》、《小品畫選》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