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球

[清](約公元一八o八年前後在世)字蘊齋,浙江秀水人。

清代人物陳球

家貧,為諸生,以賣畫自給。工駢儷,喜傳奇,嘗取明碼夢楨《竇生傳》為骨幹,加以敷衍,演成四六文三萬一千餘言,名曰《燕山外史》,凡八卷。《中國小說史略光緒初,(公元一八七九年)永嘉傅聲谷為之注釋,但於本文反有刪除。

福鼎建縣首位案元

基本信息

(牛矢墩)陳球(1714-1779年),字振鳴,號東岐,清乾隆甲午科貢生,生於福寧府勸儒鄉望海里六都(今福鼎市秦嶼鎮佳灣),名登《福鼎縣誌》(嘉慶版);其父、叔陳中晟、陳中春,同榜考取入泮。清乾隆四年(1739年),福鼎制縣,陳球首試,以第一名取進州學,旋以優等補廩,其系福鼎建縣首位案元。

生平

陳球自小嗜學如命,通覽古今經史子集,雄於為文,其撰寫的文章,深得名士於辰(乾隆初年福建學政)、王孫恭(字恪亭,乾隆庚辰舉人)等人推崇,士人多謂:“其為文往往有豪邁氣,非祇一衿已也”。
陳球入府學後不久,舉家遷居秦嶼集賢境,境中聚集著余耀、王孫恭、周敬修、吳士鏡等名士。陳球時年三十餘,精力充沛,與好友王孫恭等人結社切磋詩文,同游名山古剎,同期社中諸友傳世詩文頗多。
陳球題誦處--太姥山摩霄庵
乾隆十六年(1751年),農曆六月底的一天,虞金初伏,陳球偕福鼎集賢境社中諸好王孫恭、余耀等八人同游太姥山,避暑於摩霄庵,與時寺僧奕茂法師頗知詩,諸友共鑑賞其所藏名人墨跡。越翌日,曦光斂耀,雲縷縷入戶牖,幾席皆濕,頃則大雨如注,聽檐溜淙淙與澗響泉聲互答,陳球與王孫恭等人詣奕茂法師談佛法因果。是日山霧瀰漫,覿面無睹,陳球與諸友共賞山景吟詩作對。即景吟作,陳球當即口占一首七言律《摩霄庵詩》:
夜訪山僧欵竹籬,禪床斜掛繞厜羲。
嵐光影射燈龕火,瀑響聲喧梵唄辭。
足底雲煙濃似墨,眼中星斗大如箕。
臥聞清碧煩襟滌,五蘊曾無俗慮覊。
該詩對丈工整,頗有氣勢,清時深被士人傳誦。後該詩被清代地方後學邱古園(諸生)收入其《太姥指掌》一書中,後又被地方後學先後收錄於《太姥山全志》、《太姥詩文集》等,傳誦至今。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冬,陳球奉福寧府文,參與重修郡志,歷經寒暑,多方採集,將地方名士陳淑孔、金向水、陳大煜、陳大煌等人生平品行俱登《福寧府志》(乾隆版),雖鑑定出自福寧府,而據實直書實陳球一人之力。 
據傳陳球才學卓著,歷試冠軍,在福鼎秦嶼集賢境社中,其才學深得諸友推崇,很遺憾!他前後赴闈十餘次,屢試見黜,終不能博一科第,僅以一貢終其身,焉命也,如斯謂之何哉猶憶!
此外,陳球對福鼎龍門書院的創建與發展做了很多有益的事;1980版的《福鼎教育志》載曰:陳球、陳淑孔等人對福鼎地方教育建樹頗豐,深得後人追憶!

東漢末年人物

基本信息

陳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歷世著名。父F131,廣漢太守。球少涉儒學,善律令。

生平

陽嘉中,舉孝廉,稍遷繁陽令。時魏郡太守諷縣求納貨賄,球不與之,太守怒而撾督郵,欲令逐球。督郵不肯,曰:「魏郡十五城,獨繁陽有異政,今受命逐之,將致議於天下矣。」太守乃止。
復辟公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桂陽黠賊李研等群聚寇抄,陸梁荊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楊秉表球為零陵太守。球到,設方略,期月間,賊虜消散。而州兵朱蓋等反,與桂陽賊胡蘭數萬人轉攻零陵。零陵下濕,編木為城,不可守備,郡中惶恐。掾史白遣家避難,球怒曰:「太守分國虎符,受任一邦,豈顧妻孥而沮國威重乎?復言者斬!」乃悉內吏人老弱,與共城守,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賊復激流灌城,球輒於內因地勢反決水淹賊。相拒十餘日,不能下。會中郎將度尚將救兵至,球募士卒,與尚共破斬朱蓋等。賜錢五十萬,拜子一人為郎。遷魏郡太守。
征拜將作大匠,作桓帝陵園,所省巨萬以上。遷南陽太守,以糾舉豪古,為勢家所謗,征詣廷尉抵罪。會赦,歸家。
征拜廷尉。熹平元年,竇太后崩。太后本遷南宮雲台,宦者積怨竇氏,遂以衣車載後屍,置城南市舍數日。中常侍曹節、王甫欲用貴人禮殯,帝曰:「太后親立朕躬,統承大業。《詩》云:'無德不報,無言不酬。'豈宜以貴人終乎?」於是發喪成禮。及將葬,節等復欲別葬太后,而以馮貴人配礻付。詔公卿大會朝堂,令中常侍趙忠監議。太尉李鹹時病,乃扶輿而起,搗椒自隨,謂妻子曰:「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還矣。」既議,坐者數百人,各瞻望中官,良久莫肯先言。趙忠曰:「議當時定。」怪公卿以下各相顧望。球曰:「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臨天下,宜配先帝,是無所疑。」忠笑而言曰:「陳廷尉宜便操筆。」球即下議曰:「皇太后自在椒房,有聰明母儀之德。遭時不造,援立聖明,承繼宗廟,功烈至重。先帝晏駕,因遇大獄,遷居空宮,不幸早世,家雖獲罪,事非太后。今若別葬,誠先天下之望。且馮貴人冢墓被發,骸骨暴露,與賊並屍,魂靈污染,且無功於國,何宜上配至尊?」忠省球議,作色俯仰,蚩球曰:「陳廷尉建此議甚健!」球曰:「陳、竇既冤,皇太后無故幽閉,臣常痛心,天下憤嘆。今日言之,退而受罪,宿昔之願。」公卿以下,皆從球議。
李鹹始不敢先發,見球辭正,然後大言曰:「臣本謂宜爾,誠與臣意合。」會者皆為之愧。曹節、王甫復爭,以為梁後家犯惡逆,雖葬懿陵,武帝黜廢衛後,而以李夫人配食。今竇氏罪深,豈得合葬先帝乎?李鹹乃詣闕上疏曰:「臣伏惟章德竇後虐害恭懷,安思閻後家犯惡逆,而和帝無異葬之議,順朝無貶降之文。至於衛後,孝武皇帝身所廢棄,不可以為比。今長樂太后尊號在身,親嘗稱制,坤育天下,且授立聖明,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后為母?子無黜母,臣無貶君,宜合葬宣陵,一如舊制。」帝省奏,謂曹節等曰:「竇氏雖為不道,而太后有德於朕,不宜降黜。」節等無復言,於是議者乃定。鹹字元貞,汝南人。累經洲郡,以廉乾知名,在朝清忠,權幸憚之。
六年,遷球司空,以地震免。拜光祿大夫,復為廷尉、太常。光和元年,遷太尉,數月,以日食免。復拜光祿大夫。

謀誅宦官

明年,為永樂少府,乃潛與司徒河間劉郃謀誅宦官。
初,郃兄侍中B34A,與大將軍竇武同謀俱死,故郃與球相結。事未及發,球復以書勸郃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鎮衛,豈得雷同容容無違而已?今曹節等放縱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節等,永樂太后所親知也。今可表徙衛尉陽球為司隸校尉,以次收節等誅之。政出聖主,天下太平,可翹足而待也。」又,尚書劉納以正直忤宦官,出為步兵校尉,亦深勸於郃。郃曰:「凶豎多耳目,恐事未會,先受其禍。」納曰:「公為國棟樑,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郃許諾,亦結謀陽球。
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宮中,所謂程大人也。節等頗得聞知,乃重賂於璜,且脅之。璜懼迫,以球謀告節,節因共白帝曰:「郃等常與籓國交通,有惡意。數稱永樂聲勢,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劉納及永樂少府陳球、衛尉陽球交通書疏,謀議不軌。」帝大怒,策免郃,郃與球及劉納、陽球皆下獄死。球時年六十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