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緩

陳洪緩

陳洪緩(1598~1652),畫家,字章侯,號老蓮,浙江諸暨人。

人物介紹

陳洪緩陳洪緩
陳洪緩(公元一五九九六七一年),字章侯,號老蓮,浙江諸暨人。他的人物畫的成就在明末清初有特殊的意義。

成長

 陳洪綬在少年時就顯示出相當的繪畫才能。他四歲時曾在白粉壁上畫十尺余的關羽拱手立像,當作遊戲,十四歲時懸畫市中可賣錢。他最初學畫於藍瑛,又曾去杭州臨摹府學中的李龍眠七十二賢石刻,閉戶摹了十天,因為摹得似而喜,後又十天因摹得不似而更喜。崇禎年間他曾奉召去皇家臨摹歷代帝王圖像,因而得到機會縱觀皇家的藏畫,使自己的技藝得到更大的進步。他年輕時曾從山陰劉宗周求學,劉宗周是明末的重要思想家,是浙東學派的奠立人,提倡“慎獨”,提倡獨立的堅強的人格和行動。在劉宗周的弟子中有一些殉國死難,臨危不懼的志士,而最有成就的是黃宗羲。劉氏的思想給陳洪緩以影響,所以過去常指出他的性格的“誕僻”,好酒,金錢隨手而盡,尤其喜歡為貧不得志的人作畫,據說貧士依賴其生活者前後有數十百家。入清以後他改名“悔遲”,生活更為放蕩,是他長期積聚的悲憤思想發展到了極端的表現。
 

作品風格

 陳洪綬的作品為了表現自己的強烈的性格,追求有特殊表現力的形式。他的人物多經過誇張變形,有的作品,如《屈子行吟圖》深刻地體現了他對於內心堅強而面容憔悴的古代偉大詩人的理解。《水滸葉子》中的一部分也有突出的性格描寫的例子。但有的作品反映了反常的變態的心理,這變態心理是那一痛苦的時代(明朝末年,士大夫無恥墮落,黑暗無能的地主政權的顛覆,最後,來了外族的殘暴的血腥統治)的產物,反映了思想上的矛盾而包括了對於其時代的否定與諷刺。陳洪緩不是用真實的描寫和揭露的手法來反對那一社會,而是隨著社會諸矛盾的發展走上追求怪誕形式的道路。他的獨創性和有力的風格都和當時流行的風氣處於相對的地位。
陳洪緩的藝術說明在形式主義的包圍中,一個極有創造能力的士大夫畫家在企圖把自己的藝術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繫的時候所走的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