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勉[明南京左都御史]

陳勉 ,為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人贛之陳旺的裔孫。是明代初期精通法律、不畏權貴的政治家,抗倭英雄。

簡介

陳勉 ,為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人贛之陳旺的裔孫。是明代初期精通法律、不畏權貴的政治家,抗倭英雄。官至南京左都御史,二品官階。明永樂丙戌科進士,授南京大理寺卿、廣東道監察御史,清慎端方,彈劾不避權貴,讞獄多平反,升廣東按察副使,擢左副都御史、南京右都御史。

個人生平

明永樂四年中進士,即授廣東道御史。其時,應天府(今南京市)知府尹問寶傳有動用國庫銀錢要案,明成祖朱棣聞悉大怒,派陳勉前往查處。陳勉領旨後前往執行。據了解實情後,發現尹知府動用國庫課銀屬實,但非尹某貪污中飽私囊,是為朝令急需不得已而挪動。陳勉上疏再三申述,並向成祖叩頭申辯:隋願自己受罪受罰。”後來,皇上終於明白了此案真相。同僚們由此敬佩他辦案嚴明,有膽有識,皇帝也深感他直言敢諫,人才難得。然而,對貪官污吏,他卻毫不容情,“悉繩以法”。如他曾據理據法彈劾官高爵顯的尚書劉觀;在他主持疏通河南境內黃河河道的巨大工程中,對所屬官員中的貪污分子,有的是他的得力“愛將”,卻也鐵面無私,悉數繩法。他為政廉明剛正的作為,深得朝野敬佩,直至宣宗朱瞻基接位時,經皇室舉薦,留在皇帝身邊做輔政大臣。

陳勉做過廣東道的御史、按撫監察史,浙江的巡按,南京大理寺卿,最後升為南京左都御史,掌管院事。一生中功績尤為突出的是,任浙江道巡按時,“設兵平定沿海倭寇”,開創了空前範例。

當時,倭寇經常在中國沿海進行武裝掠奪財富,屠殺居民,燒毀房舍,嚴重地區“積骸為陵,流血成川”,猖狂至極。朝廷屢派大員帶兵進剿,平而又發,屢剿屢患,無多大成效。陳勉奉旨出征後,發現倭寇之所以能人侵上岸:一是岸上有漢奸,外攻內應;二是民眾敢憤而不敢抗,沒有組織起來;三是官兵勝後便撤,民眾無抵禦能力。於是他創造性地採取“御外清內,兵民一統”的總方針,在沿海“量地遠近,置衛築城,水陸設防,各司地段。”一處起事,群起攻之,陷寇於民眾的汪洋大海之中,來犯者全殲無遺。他還大膽地採取“還械於民”的做法,武裝地方民眾骨幹和分化敵俘政策:“殺大,誨中,釋從卒”。俟後,寇患逐漸斂跡。

景泰三年,陳勉在南京左都御史的任上,告老辭官,返歸寧都,由朝廷歲供廩米和人役。後壽終於雙源。代宗朱祁鈺賜以葬祭。

陳勉的生平事略,在《明史》、《中國人名大辭典》、《江西省通志》等均有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