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龍

陳仲龍

1971年,求知若渴的仲龍拜在了山水畫家牛瑞田先生的門下,潛心鑽研和學習山水畫的繪製技巧。 而對“煙雲”的把握,更是仲龍山水畫的要點所在。 仲龍深知“煙雲”在山水畫中的重要,故對其情有獨鍾。

北京名流書畫院外聯部主任

人物簡介

陳仲龍,亦名中龍,1957年生於北京,現為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基督教青年會白雪美術研究會理事,北京指墨藝術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海峽兩岸書畫家聯誼會會員,北京名流書畫院外聯部

主任。藝術履歷

自幼酷愛繪畫,六歲時在喜愛繪畫的姐姐影響下,便拿起了畫筆。那時的他,雖然並未意識到繪畫會成為他一生的追求,但幼小的心靈中那份對藝術的喜愛確是無容置疑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不斷積累,仲龍對書畫藝術的認知也在不斷地提高。1971年,求知若渴的仲龍拜在了山水畫家牛瑞田先生的門下,潛心鑽研和學習山水畫的繪製技巧。這期間,他在老師的指點下,從臨摹芥子園的畫作入手,開始了大量臨摹中國歷代名家作品的系統“工程”,不過由於那個年代可供參考的資料少之又少,年少的陳仲龍不得不經常徒步去故宮繪畫館臨摹。好在家住宣武區的仲龍離故宮並不是特別的遠,故而數十年的艱辛和執著,使他完成了對歷代名家山水畫作的臨摹這一浩瀚的“工程”。正是通過對歷代名家畫作的臨摹,加之他的聰慧和好學,使其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演變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從而對他繪畫基本功的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後,仲龍又師從於北派名家祁大夔先生學習山水畫。在師從祁大夔先生的數年中,仲龍又有機會接觸到了中國當代畫壇的知名人士董壽平、郭傳璋、秦嶺雲、何海霞等名家,在他們的關懷指點下,仲龍的繪畫技巧發生了質的飛躍,其作品也開始一步步的走向成熟。
除臨摹外,仲龍對寫生也是情有獨鍾。他深知生活的豐富和大自然的神奇是山水畫創作的源泉,傳統的筆墨之所以能意蘊無窮,就是因為融入了生活和自然的靈氣。多年來,他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和京郊的山山水水,長期堅持寫生。正是由於他有著大量寫生和臨摹的基礎,才使他的創作得心應手,瀟灑自如。應該承認,在我所熟悉的南城書畫家中,仲龍先生是較為年輕的一個。儘管如此,他的老練和對藝術的執著仍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他的作品中,我們既可以發現宋,元繪畫的章法,又能夠領悟到明清畫派的神韻。

而當代畫家筆下那種生機勃勃,催人發奮的意境在他的作品中更是隨處可見。而對“煙雲”的把握,更是仲龍山水畫的要點所在。眾所周知:“煙雲”在中國山水畫中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山水畫大師們將“煙雲”視為山水畫的靈魂。“山無雲不靈(潘天壽語)”,“畫家之妙全在雲煙變滅中(董其昌語)”。說的便是這個道理。仲龍深知“煙雲”在山水畫中的重要,故對其情有獨鍾。我見過仲龍的許多山水畫作,在煙霧飄渺的虛景襯托下,畫面顯得愈加清新雋永,氣韻生動;那種“朦朧中溶入清晰,虛幻中置入真實”的意境,大有將觀者溶入畫中的藝術魅力。足見畫家在繪畫技法的把握上有著較高的水準。而最最難能可貴的是,仲龍先生深知“師跡不如師意,師意莫若窺其神韻”,只有“探其精英”,方可“登峰造極”。故而在注重研究前人技法的同時,敢於大膽創新,他將傳統筆墨與現代技法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值得一提的是,仲龍先生特別擅長繪製尺幅較大的山水畫作,他的巨幅山水用色講究、構圖嚴謹、畫面清新秀美、筆墨老辣雄健、氣勢輝煌磅礴,《江山如此多嬌》是仲龍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畫面上險峻的山峰,飛瀉的瀑布,青翠的樹木,艷麗的花草,可以說,畫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躍動著作者不可遏制的情感。此畫在色彩運用上還添加了勾金,透過強烈的色彩對比手法,把作品厚重、大氣、壯觀、華麗的特色展露給觀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張力和衝擊感。在仲龍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南北融會,相得益彰的妙筆所在。這種散發著北派山水的雄渾大度,又隱含著南派山水飄逸灑脫的畫面,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正是由於他的這種繪畫特點,許多喜愛他繪畫的企業以及賓館飯店,紛紛邀請他前往繪畫,並把他的作品懸掛在其大廳及會議室內。
雖以山水畫見長,但仲龍的畫路並未受山水畫所局限,花鳥、草蟲、動物、人物等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獵。不僅如此,他還曾嘗試過工筆畫法,其作品亦有較高的藝術水準。仲龍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書畫家,他的愛好十分廣泛,在痴迷繪畫的同時,還追隨著名學者劉葉秋先生(辭源主編)學習詩詞和書法。在劉老先生多年的指導教誨下,仲龍在詩詞格律、以及書法創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仲龍的書法,沿襲了劉葉秋老先生的學者風範,其書風氣韻生動,筆墨酣暢,功力及其淳厚。而他書法作品的內容,則受益於他較紮實的詩詞功底,與當今書法界一些人古詩,古詞當道的習慣不同,他書法作品的內容,大都來自於自己的詩詞,而他撰寫的對聯,更是會把求字人的名字巧妙的嵌入其中,令求字者喜出望外。仲龍先生告訴我:跟隨劉葉秋老先生的數年中,使自己受益匪淺,尤其是文學功底的提高,其中對詩詞格律更是從一無所知到有一定的理解,他近年來創作的數百首格律詩,也得到了詩詞界的充分肯定。此外,仲龍在金石篆刻和治印方面也有較高的造詣。細觀仲龍的作品,有相當一部分都屬於融自己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精心之作,他的畫作,從構圖開始,包括命題、題詩、用印等各個環節均傾注著他的大量心血,是他精心創作的產物。
近年來,仲龍的作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藝術成就亦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認可。故宮,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北京雲居寺,西安大雁塔等處分別收藏有他的畫作;90年他應邀參加在故宮舉辦的百名畫家書畫展,98年他與另外三名畫家應邀參加北京畫店為其舉辦的四人畫展,均取得了成功。2000年其作品參加日本東京的水墨畫展獲銀獎,2004年作品參加軍事博物館舉辦的當代書畫家精品展獲銀獎,2005年5月他應邀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辦的中、日、韓三國書畫家大展,其參展作品榮獲銀獎。此外,他的藝術成就還被收錄於《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等多部典籍中。其作品也被數十家報刊雜誌登載刊發。

義烏電視台社教部主任

陳仲龍,男,六十年代出生,浙江義烏人,現任義烏電視台社教部主任,主任記者。1986起在義烏市上溪鎮黃山中學、上溪鎮中學等學校任教,1994年開始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其創作的外宣專題片《故鄉的女兒》曾獲“中國彩虹獎”中文專題節目一等獎。從事紀錄片創作八年來,共獲國家級政府獎三次、學術獎一等獎三次、二等獎四次,浙江省政府獎一等獎五次。2004年獲第六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並榮獲浙江省新聞工作者最高榮譽獎“飄萍新聞獎”。主要作品有:《故鄉的女兒》、《在和平的日子裡》、《東京日記》、 《我們怎能忘記》、《隔不斷的親情》、《為歷史作證》、《江南風箏王》、《商城老闆學外語》、《歷史不能忘記》、《感受中國》、《奏響生命的樂章》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