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的通知

《陝西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的通知》是陝西省應急管理辦公室在2011年4月13日頒布的通知。

陝西省教育廳通知

各市教育局、楊凌示範區社會事業局,地震局(辦)、應急管理辦公室,各高等學校,廳屬有關學校:
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做好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的重要意義
各級各類學校是城鄉較大的人員密集場所,學生是在地震災害中可能受到嚴重傷害的較大群體。加強對學生的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和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是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防禦地震災害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要責任和義務。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及各級各類學校要高度重視並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學校地震應急演練工作,在演練中檢驗並不斷完善各學校地震應急預案,提高學校地震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過演練逐步增強學生自覺識別地震謠傳和積極防震避震意識,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學生在遭遇地震等突發災害事件時能夠鎮定應對,積極進行自救互救,儘量減少傷亡;通過演練,推動整個社會防震避震意識的提高和技能的增強。
二、認真組織開展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
各中國小校要在每年5·12前後組織全體教職工和學生開展一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各高校要在每年秋季開學初組織新生進行一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各學校要成立應急演練組織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精心策劃和組織實施;要根據學校地震應急預案,結合校舍布局、學生年齡階段、學習生活等實際情況,編制應急演練方案,制定完善相關安全措施,確保演練設計合理、流程清楚、各環節緊密銜接,確保演練安全、有序、高效;要在演練前對活動組織者進行認真培訓,對學生進行相關安全常識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培訓結束後要及時總結,對相關管理制度和地震預案、演練方案進行認真修訂和完善。
三、加強對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的指導和監督檢查
省教育廳、省地震局、省應急管理辦公室聯合制定下發的《陝西省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指導意見(試行)》,是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應急演練的重要依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的檢查和指導,逐步將演練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指導學校結合演練不斷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要將地震應急演練工作作為平安校園創建和基層應急管理示範點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加強考核,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
各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對本轄區內各中國小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進行總結,並於每年6月底前報上級主管部門;各高校要對本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進行總結,並於每年6月底前報省教育廳穩定安全辦公室。
各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應每年度聯合對本轄區內中國小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進行檢查評比,對工作規範、成效顯著的學校予以通報表揚,對工作不規範、演練成效差的學校進行通報批評。省教育廳、省地震局、省應急管理辦公室將組織對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演練工作進行抽查驗收,並通報有關情況。
聯繫人:馬飛躍 電話:略
附屬檔案:陝西省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指導意見(試行)
陝西省教育廳
陝西省地震局
陝西省應急管理辦公室
二○一○年四月十三日
附屬檔案:

陝西省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指導意見

(試行)
為了規範和加強我省各級各類學校(以下簡稱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保護在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陝西省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指導意見。
1.適用範圍
本指導意見確定了我省各級各類學校在進行地震應急疏散時應採取的步驟、方法、程式、要求等, 供全省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時參考。
2.一般規定
2.1學校應宣傳貫徹國家有關地震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組織實施地震安全教育和地震安全活動,做好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排除地震安全隱患。
2.2學校應制定地震避險應急預案,預案中應包含以下內容:
a)學校基本情況。包括學校性質,隸屬關係,教職工、學生人數,建(構)築物類型、數量及抗震能力,疏散通道、疏散場地情況等;
b)地震避險責任制。包括學校地震避險領導責任制、分級分部門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
c)躲避要點:包括不同場所的躲避方法與要求、疏導用語等;
d)疏散要點:包括疏散計畫、疏散路線、疏散順序、疏散方式和時機、疏散警報、疏導用語等;
e)保障措施:包括安全區、疏散通道與疏散場地的設定和維護,疏導用語制定,宣傳教育與培訓演練,通訊、廣播、照明、藥品等物資準備等。
2.3學校應按照不同年齡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教育特點,建立和完善學校地震安全管理制度。學生應遵守學校的地震安全管理制度,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地震安全常識和應對技能。
2.4學校應結合地震避險知識安全教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避險培訓與演練計畫,進行相應的培訓與演練。培訓與演練的內容包括:
a)躲避培訓與演練。包括躲避地點選擇、姿勢動作、保護頭部、降低重心等要領;
b)疏散培訓與演練。包括熟悉疏散路線和安全區、以班為單位練習、以年級為單位練習;
c)自救互救培訓與演練。包括練習被埋壓時的自救辦法,他人被埋壓時的救助辦法,消毒、包紮、止血、固定以及人工心肺復甦等簡易急救方法,基本營救工具、基本急救藥品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2.5平時課間和放學可按照地震疏散方案進行震後疏散的經常性培訓。有樓房的學校,平時課間和放學宜採取分層分流下樓的措施。
3.建築物、設施及其使用
3.1學校建築物應設定疏散通道。
3.2應利用操場、綠地等設立緊急疏散場地。設立疏散場地應滿足下列要求:
a)遠離高大建築物,離開建築物的距離大於其高度的三分之一;
b)遠離高壓輸變電線路、有毒氣體儲放地、易燃易爆物等危險物;
c)設定應急廁所。
3.3疏散通道、疏散場地應按照要求設定統一標誌。統一標誌應設定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上方或疏散走道、疏散場地入口。
指示標誌的設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a)疏散指示標誌圖形符號的指示方向應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b)設定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上方的疏散指示標誌,其下邊緣距門的上邊緣不宜大於0.3 m;
c)設定在牆面上的疏散指示標誌,標誌中心線距室內地面應不大於1 m(不易安裝的部位可安裝在上部),燈光疏散指示標誌間距應不大於20 m(設定在地下建築內的,應不大於15 m);
應急避險場地標誌牌應設定在場地的四邊或入口,數量應不少於三個,高度可視具體情況確定;
3.4 應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將安全出口上鎖,禁止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安裝固定柵欄等影響疏散的障礙物;發現建築物及設施、設備等存在安全隱患時,應及時予以消除。
4.應急疏散
4.1應急疏散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a)教職工應保持鎮靜,頭腦清醒,指揮有序,行動果斷;
b)學生應沉著冷靜,服從指揮,積極避險,有組織地撤離,避免踩踏傷亡;
c)在實驗室里應在第一時間關閉火源、電源、氣源,處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學反應的物品。
4.2躲避方法及姿勢
就近躲避在書桌、實驗台下,排椅、運動器具旁邊,內承重牆的牆根、牆角;蹲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縮小面積,額頭枕在大腿上,用雙臂或坐墊或其它柔軟物品等保護好頭部;如在排椅、床旁可趴下,伏而待定;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4.3地震災害或強有感地震發生後,學校應急總指揮(校長)應啟動地震應急預案,發出疏散通知或警報,也可按設定方案自行啟動;
4.4在崗教職工套用疏導用語引導學生按預案規定的疏散路線和順序到達指定的疏散場地;
4.5疏散時應適當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下樓,並安排教職工負責維持秩序;
4.6在樓梯、拐彎處、樓門口等危險地段要有教職工值守,引導學生疏散;
4.7疏散場地要有教職工值守,按照預案劃分的區域安排學生,並開展有關地震災害心理調節、安全教育等活動;
4.8疏散時可參考使用下列疏導用語:“同學們,學校決定疏散,請按疏散路線和順序,撤離到疏散場地”;“同學們,不要慌亂,不要擁擠,注意腳下,防止滑倒”;“同學們注意!前面的通道有散落的玻璃,大家小心,用手抱住頭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