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山廟

陝山廟

陝山會館,又名“陝山廟”,是社旗縣城中心一處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群,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地位

陝山廟陝山廟
陝山廟陝山會館,又名“陝山廟”,是社旗縣城中心一處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群,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廟宇介紹

這座廟宇坐北向南,仿形北京故宮,南北長約154米,東西寬約60米,面積7758·5平方米,建於公元1756年,竣工於1892年,整個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從東轅門沿著青一色大理石鋪成的階梯,就到金碧輝煌的前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流光溢彩的硫璃照壁,直插雲霄的鐵桿、栩栩如生的石獅及張牙舞爪的飛禽走獸、惟妙惟肖的傳奇泥塑,給人一種浪漫的藝術享受,沿著通道往前走,透過雕樑畫棟的間隙能看見,三層龍鳳呈祥圖案中懸著大書法家傅山親筆題寫的三個蒼勁雄渾的琉璃大字——懸鑒樓,樓前翠柏林立、鐘鼓高掛;樓後是驚心動魄的主體建築:大拜殿。殿高約23米,深45米,寬25米,當中供有三國名將關公牌位,殿里殿外,龍盤虎踞。再加上香火明滅飄緲,周圍莊嚴肅穆,仿佛置身於神奇的天國,不是在遊覽,不是在參觀,而是在給歷史的圖騰作證、對話。你可以漫天無際的去想、去評、去畫,但你卻無法理解這堆“藝術結晶“的演變過程:如此龐大而精巧的建築,沒有用一根釘子,沒有系一條繩子,完全用有稜有角的木塊“堆砌”而成。
據說當年建造陝山會館時,京都數百官宦聯合奏本,要皇帝下令“運巨石於楚北,訪名匠於天下”。但因工程複雜、耗資巨大,面對亂七八糟的木頭與石塊,多少民間高手都望而卻步。正當大家不知所措時,突然天色大變,城牆內外狂風驟起,飛沙走石,頃刻間石基壘好、鐵柱立起,眾人像觸了電似的精神無不為之一振,開始集思廣議、忙忙碌碌大幹起來。說來也怪,自此人們通過廢寢忘食、合理分工、互相協助、取長補短,地上成千上萬的“材料”全部恰到好處地用上了。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但有一點值得肯定,任何一個地方的崛起都並非想像得那么容易,即離不開主觀努力,又離不開外力的作用,歸根究底,人是萬物的主宰,人是宇宙的精靈!不知多少年後,人們才從大量的傳說中猜想那個“神仙”一定是魯班祖師爺受到民間感動顯的靈。其實,真正的本領還是勞動人民自己的勤勞與智慧!
據《社旗風物》記載:公元23年,劉秀為推翻王莽統治借飲酒為名在古鎮“永隆酒館”聚眾計議,萬事俱備只缺帥旗,。劉秀正在納悶,抬頭忽見酒館門前懸面“劉記”招牌旗。暗曰:“天助我也!”就請求店家劉老闆把此旗賒為帥旗。從此,劉秀興兵南陽,大戰昆陽,建都洛陽,登基後親封永隆酒館的白酒為“宮廷御酒”。明代李自成興兵商州,南下奪關時,就親賜將士“賒店汾酒”慶功助興。到了清代,賒店水陸便利,物產豐富,至今流傳著“東西行宛汴,南北通京棗”之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