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側耳菌

【性味】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行氣;消積;殺蟲。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劑,3-4.5g。

阿魏側耳菌

【拼音名】 ā Wèi Cè ěr
【來源】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阿魏側耳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ructificatio Pleuroti Ferulae
採收和儲藏:採收子實體,除去雜質,曬乾。
【原形態】菌蓋肉質,寬5-15cm,扁半球形,後漸平展,最後下凹,光滑,初期褐色,後漸呈白色,並有龜裂斑紋、幼時邊緣內卷。菌肉白色,較厚。菌褶延生,稍密,白色,後呈淡黃色,不等長。菌柄偏生,內實,白色,長2-6cm,粗1-2cm,向下漸細。孢子長方橢圓形至橢圓形,無色,光滑,(12-14)μm×(5-6)μm,有內含物。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阿魏的根基部分。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新疆等地。
【性狀】性狀鑑別 菌蓋扁半球形,或平展,中部下凹,直徑5-15cm,褐色或類白色,表面有龜裂紋,有的邊緣內卷;肉質。菌肉較厚,類白色。菌褶稍密,不等長,白色或淡黃色。菌柄偏生,長2-6cm,直徑約2cm,向下漸細,類白色,內實。氣微,味淡。
【性味】苦;辛;性溫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消積;殺蟲。主胃痛;食積;蟲積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劑,3-4.5g。外用:適量,入膏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