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瓦王朝在國王明吉斯伐修寄執政時(1368~1401),鞏固了上緬甸的統一,促使撣族、緬族一起興修了皎克西齊道壩和密鐵拉湖等水利工程,農業有所發展,國力日增,連阿拉乾也一度成為其附庸。1371年與白古王朝國王頻耶宇結為聯盟,但是這個聯盟只保持了15年。由於孟族統治集團之間有矛盾,在渺的孟族封建主勞驃竟要求阿瓦王進攻白古王羅娑陀利,於是爆發了戰爭(史稱四十年戰爭)。1425年雙方聯姻結盟後,這場戰爭始告結束。在戰爭期間,撣族大批南遷至人口稀少、土地肥沃的下緬甸。
阿瓦王朝同中國關係密切,早在撣族三兄弟篡奪蒲甘政權時,蒲甘遺族就向元朝求援。元軍曾於1300年兵圍三兄弟占領的木連城(緬名敏生)。後元軍見大勢已去,無意再戰,並在皎克西助緬人興修水利,挖掘頂兌運河,而後撤兵回國。明洪武十六年(1383),阿瓦王派板南速勒首訪中國。翌年又遣使訪問,明廷授阿瓦王為“緬中宣慰使”。1396年明廷派錢古訓、李思聰至雲南麓川,調停阿瓦與麓川之間的糾紛,使雙方罷兵和好。1406年又派張洪使緬甸調停阿瓦與孟養之間的糾紛。錢古訓寫的《百夷傳》和張洪寫的《使緬錄》等書,均為珍貴史料,對研究明代的中緬關係有很大價值。1414和1433年明廷又兩次遣使至阿瓦,調解阿瓦和木邦的衝突。阿瓦王朝由於長期戰爭,國力消耗殆盡,農田荒蕪,人民迫於饑饉、戰禍,紛紛向東吁逃荒和避難。北方的木邦和孟養等土司就乘機發展自己的勢力。1527年孟養土司思倫聯合木邦攻占阿瓦城,殺阿瓦王莽紀歲(即瑞難喬信),立自己的兒子思洪發為阿瓦國王。此後,殘殺緬族僧侶,毀壞佛塔,焚燒佛經。這些暴行,激起了緬族人民的強烈憤慨。1542年東吁王朝進軍卑謬。思洪發在卑謬慘敗後,就一蹶不振,各地緬族人民紛紛起義。1543年思洪發被緬臣明吉耶襄所殺。1555年,阿瓦王朝為東吁王朝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