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惹拉壩

阿爾卑惹拉壩位於義大利北部與瑞士接壤的瓦爾泰利納(Valtelina)河上游,距離最近的城市為桑德里奧市。建壩的目的是蓄水,調節科爾莫爾(Cormor)河的流量,供下游馬來洛河上一系列水電站發電。碾壓混凝土壩,最大壩高174m,該壩是世界上首創採用碾壓混凝土施工工藝,水庫庫容0.68億立方米,裝機容量50萬kW。大壩於1961年8月開工,1964年9月竣工,工期3年(每年冬季:11月~次年4月停工)。壩區地處阿爾卑斯山中部,海拔高程約2000m,氣候寒冷,壩基岩石為變質的蛇紋岩片岩。水庫蓄水面積116萬m。

阿爾卑惹拉壩

Alpe Gera Dam

概述

阿爾卑惹拉壩位於義大利北部與瑞士接壤的瓦爾泰利納(Valtelina)河上游,距離最近的城市為桑德里奧市。建壩的目的是蓄水,調節科爾莫爾(Cormor)河的流量,供下游馬來洛河上一系列水電站發電。
碾壓混凝土壩,最大壩高174m,該壩是世界上首創採用碾壓混凝土施工工藝,水庫庫容0.68億m3,裝機容量50萬kW。大壩於1961年8月開工,1964年9月竣工,工期3年(每年冬季:11月~次年4月停工)。
壩區地處阿爾卑斯山中部,海拔高程約2000m,氣候寒冷,壩基岩石為變質的蛇紋岩片岩。水庫蓄水面積116萬m2。

樞紐布置
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碾壓混凝土壩、壩頂溢洪道、底孔等。
碾壓混凝土壩壩頂長530m,最大底寬118m,上游壩坡1∶0.3,下游壩坡1∶0.70,大壩體積180萬m3,壩頂高程2128m,在最高水位以上超高3m,大壩上游面設防滲鋼板,考慮碾壓混凝土抗滲性而設定,兼作混凝土澆築模板之用。
工程施工
阿爾卑惹拉壩是率先採用低膠凝料用量,用碾壓法施工的混凝土壩,為以後的碾壓混凝土大壩施工開了先河。大壩混凝土所用水泥採用高爐礦渣水泥,含礦渣50%~60%。壩基部分混凝土水泥用量300kg/m3。壩體內部水泥用量隨壩高而減少,為200~115kg/m3,壩體外層2.5m厚混凝土水泥用量250kg/m3。
混凝土工廠靠近左岸壩頂,主要設備有3座骨料筒倉,容量700m3;4座水泥筒倉,容量180m3;7台骨料重量配料器;2台水泥重量配料器;1台外加劑配料器;1座拌和樓。
新鮮混凝土裝入6m3的電動筒倉車上,把混凝土從拌和廠運到轉運車的裝料站,然後卸入轉運車的6m3的料罐中,轉運車行駛於左壩肩基岩上的兩條斜面軌道上,從上裝料站沿斜面軌道滑駛到下裝料站。下裝料站由鋼構架建成,支承2台12m3的漏斗。轉運車滑駛到下裝料站後,即將新鮮混凝土卸入這兩隻漏斗中,行駛於倉面上的自卸卡車容量為6m3,可以開到漏斗下面接受新鮮混凝土,然後開到倉面澆築點卸料,再進行攤鋪、振搗、壓實。下裝料站的鋼構架和兩隻漏斗,都支承於輪子上,可以在轉運車行走的同一斜面軌道上移動,隨著澆築倉面的逐步升高而升高。
斜坡道長200m,坡度為50%~90%。兩條斜坡道的中心距為5m,軌矩4m,轉運車行駛速度為3m/s,絞車電動機功率400kW。下裝料台的最大高差為112m。
由於靠近上游面部位受到排水管和鋼錨件的影響,自卸卡車不易到達,利用一條20t的固定纜機來運送混凝土。但這台纜機主要是用來安裝防滲鋼板,運送設備、工具。
混凝土澆築層從壩體右岸向左岸鋪築。混凝土用推土機平倉,將混凝土鋪成0.8m厚的水平層,然後用裝在履帶式拖拉機上的振搗器組振搗,使0.8m厚的攤鋪層振實到0.7m左右。在澆築下一層混凝土之前,應將混凝土表面沖洗乾淨,然後再澆混凝土。混凝土澆完後經過約12h後,用特製的切縫機切伸縮縫。混凝土澆築未採取冷卻措施。
為了驗證採用自卸卡車運送混凝土時,卡車行駛對已澆混凝土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現場試驗,卡車重161t,行走984次,試驗結果表明,抗壓強度沒有明顯改變,對抗滲性和抗凍性也無不利影響。
大壩混凝土澆築共用了21個月,平均月強度81600m3,最大月澆築強度為15.8萬m3,最大日澆築強度為6350m3,最高年澆築75.96萬m3。
施工期間所取混凝土試樣和竣工後所取大壩混凝土芯樣的抗壓強度試驗結果。
大壩建成運用幾年後,經觀測總滲水量不超過1.5L/s。安裝在內部(水泥用量115kg/m3)的兩個溫度計表明,一個上升到35℃後,經5年下降到27℃,另一個達到30℃後,經5年下降到20℃。實測水平位移與計算值相近。最高壩段壩頂垂直位移變幅約10mm。帷幕下游處的揚壓力平均為靜水壓力的25%,大部分伸縮縫季節性伸縮3~4mm,蓄水後產生的壩體應力值與計算值接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