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沙蔥

阿拉善沙蔥

阿拉善沙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阿拉善盟地處亞洲大陸腹地,為內陸高原,遠離海洋,周圍群山環抱,形成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無霜期130-165天,年日照時數達2600-35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適宜沙蔥生長。阿拉善沙蔥呈直立簇狀,葉片呈細長圓柱狀,葉色濃綠,葉表覆一層灰白色薄膜;葉鞘白色,圓桶狀。葉片含纖維素極少。乾旱條件下,葉片纖維素多,食用性變差。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阿拉善沙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阿拉善沙蔥享阿拉善盟獨特的光照、溫濕度、降水、水質、地形、地貌、土質等生態環境,具有抗逆性強,品質優,商品性好的特點。沙蔥植株生長呈直立簇狀,葉片呈細長圓柱狀,葉色濃綠,葉表覆一層灰白色薄膜;葉鞘白色,圓桶狀。葉片含纖維素極少。乾旱條件下,葉片纖維素多,食用性變差。沙蔥屬長日照,強光照植物。弱光條件下,沙蔥生長細弱,呈淡綠色。

營養價值

阿拉善沙蔥 阿拉善沙蔥

沙蔥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營養價值較高,富含多種維生素,而且風味獨特,屬純天然有機保健食品,沙蔥的粗脂肪中脂肪酸成分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明顯高於一般蔬菜;沙蔥中Cu含量為1.1-2.4毫克/100克,Fe含量為8.7-16毫克/千克,Zn含量為1.4-2.2毫克/千克;所含的生物礦物質、營養必需微量元素和胺基酸均高於一般的蔬菜,所含蛋白質屬完全蛋白質。所含的17種胺基酸中,谷氨酸最高,其次是天門冬氨酸,必需胺基酸占總胺基酸的比值(EAA/TAA)為40.45%,達到模式譜標準值(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組織/1973年修訂)的理想蛋白質模式。又由於其生產地草原和沙漠地帶無污染,所以,沙蔥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菜食品和有機食品。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阿拉善盟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類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灘地,土壤具有明顯的地帶性特徵,由東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鈣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湖盆和低洼地區有鹽鹼土和沼澤土;著名的騰格里、巴丹吉林、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占全盟總面積的29%,沙漠中分布有500多個鹹、淡水湖泊或鹽鹼草湖;北部戈壁分布較廣,面積約9萬多平方公里,占全盟總面積的33.7%。陰山余脈與大片沙漠、起伏灘地、剝蝕殘丘相間分布,東南部和西南部有賀蘭山、合黎山、龍首山、馬鬃山連綿環繞,雅布賴山自東北向西南延伸,把盟境大體分為兩大塊,賀蘭山呈南北走向,長250公里,寬10-50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阿拉善盟特殊的土壤條件極符合沙蔥的生態學特性,屬全國適合沙蔥生長的生態地理區域。

水文情況

黃河流經阿拉善左旗的烏素圖、巴音木仁蘇木,在境內流程達85公里,年入境流量300多億立方米。額濟納河是盟內唯一的季節性內陸河流,發源於祁連山北麓,流至巴彥寶格德水閘分二支。西為木仁高勒(西河),注入嘎順淖爾(亦稱西居延海);東為鄂木訥高勒(東河),下記分數支,注入蘇泊淖爾(亦稱東居廷海)、京斯田淖爾(又稱古居廷海、天鵝湖)和沙日淖爾。額濟納河在盟境內流程200多公里,年流量10億立方米。賀蘭山、雅布賴山、龍首山等山區許多衝溝中一般有淺水,有些出露成泉。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個,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盆面積1.07萬平方公里,集水湖面積400多平方公里,水質清澈純淨,為阿拉善沙蔥的天然灌溉水源。

氣候特點

阿拉善沙蔥 阿拉善沙蔥

阿拉善盟地處亞洲大陸腹地,為內陸高原,遠離海洋,周圍群山環抱,形成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冬寒夏熱,四季氣候特徵明顯,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攝氏6-8.5℃,1月平均氣溫-9-14℃。極端最低氣溫-36.4℃;7月平均氣溫22-26.4℃,極端最高氣溫41.7℃。年平均無霜期130-165天。由於受東南季風影響,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從東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遞減至40毫米以下,而蒸發量則由東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遞增到4200毫米。年日照時數達2600-35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多西北風,平均風速每秒2.9-5米,年均風日70天左右。

歷史淵源

阿左旗自古就是沙蔥的故鄉。

2014年,阿左旗政府實施《阿拉善盟沙生資源植物產業研發與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

阿拉善沙蔥 阿拉善沙蔥

2015年來,在阿左旗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沙蔥反季節溫棚種植、露地種植、拱棚種植形成了一定規模,產品滿足了該地市場需求,溫棚和露地種植沙蔥鮮品近銷銀川、蘭州等周邊地區;遠銷至包頭、呼市、東勝、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生產情況

阿拉善沙蔥 阿拉善沙蔥

截止2015年底,阿拉善左旗溫室反季節種植沙蔥215座,年產64萬噸鮮沙蔥,產值達774萬元。露地沙蔥種植面積達到1083畝,年產鮮沙蔥270萬噸,產值達541萬元。

產品榮譽

阿拉善沙蔥 阿拉善沙蔥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阿拉善沙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阿拉善沙蔥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阿拉善盟全域,涵蓋阿拉善左旗(含三區)、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總計3個旗22個蘇木鎮137個嘎查(村)。地理坐標為東經97°10′-106°52′,北緯37°21′-42°47′。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阿拉善野生沙蔥生於阿拉善境內的荒漠、沙地;人工種植沙蔥產地要求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無霜期長,沙土疏鬆,沙層深厚,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持水持肥性能的沙土地。

(2)品種範圍:人工種植沙蔥品種選擇阿左旗當地的野生沙蔥品種。

(3)生產控制:沙蔥是純天然有機蔬菜,人工種植嚴格按照有機蔬菜種植規範進行管理與生產,保留野生沙蔥的生長習性和品質,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生產環境無污染。人工種植溫棚冬季12月開始生產至次年5月結束。大田生產從春季4月至10月結束,生產周期為半年。具體生產方式如下:

①栽培方法:沙蔥採用直播法栽培,開溝播或穴播均可,播前澆足水待土壤墒情適宜,沙土用手捏指縫間無滴水現象,鬆開後手掌濕潤時即可播種。播種深度1-2厘米,穴播株行距15×20厘米,溝播大小行播種,大行距4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播後覆濕沙,然後覆膜。

②田間管理:沙蔥原為野生,抗逆性強,對外界環境要求不嚴格,人工馴化成活率高,田間管理較粗放,省時省工。

沙蔥雖然耐瘠薄能力強,但人工馴化栽培沙蔥旺盛生長時期養分需要量大。結合澆水施入一定量有機肥,根據幾年實驗,施肥量以每次施腐熟的羊糞0.5-1公斤/平米為宜。

溫室內夏季每10-15天澆一次水,冬季15-20天澆一次水,澆水以沙土全部滲透為度。冬季水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根層積水,沙土透氣性變差,使沙蔥漚根引起死亡。

③蟲害防治:經過幾年的觀察,尚未發現有莖葉害蟲。

(4)產後處理:進入進入旺盛生長期的沙蔥每15-20天即可採收一次。採收時使用鋒利的小刀,從地面以上1厘米處進行收割,由於沙蔥特別鮮嫩,採收時嚴禁踐踏植株,採收同時進行整理,去除黃葉、雜草,包裝好後必須在2天之內出售。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並嚴格執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範第1部分:通則》(NY/T2798.1)的標準。

•標誌使用規定

生產經營的農產品來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並具備登記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資質和市場開發能力;能夠嚴格按照質量技術規範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具備以上幾種條件可以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與持有人簽訂協定,明確權力義務和使用數量。按照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及其它規定使用標誌,接受當地農牧業部門監督管理。明確地域範圍內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阿拉善沙蔥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