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拉

阿伯拉(1079-1142)Abelard·Peter,被人稱為12世紀最大膽的神學家。

人物介紹

阿伯拉生於法國南特附近。在其37歲時在巴黎聖母院任講師,並愛上教師富爾貝爾的19歲侄女哀綠綺思。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的愛情被後者的叔叔富爾伯特——巴黎大教堂的一位教士知道,惱怒的富爾伯特派手下將阿伯拉閹割。一段愛情已經無法生存,但是他們深深愛著對方。 哀綠綺思在給阿伯拉的信中這樣寫到:“我決心活著,是為你,為阿伯拉,假如失掉了你,我的殘酷餘生活著也無益處。”“我從容的捨棄時間的歡樂,只保存了我的愛情,唯一的樂事就是不斷的想你,和聽說你還活著。” 阿伯拉對哀綠綺思祈訴說“你引退吧,加入我的拯救吧。看在我們從前的憐愛的份上,看在我們共同的新近的不幸的份上,我請求你。”阿伯拉的三一論學說被斥為異端後,退居一所隱修院做了僧人。這所隱修院後來成為巴拉克雷修道學院。他曾擔任聖日爾達-德呂伊斯修道院院長,哀綠綺思做了修女。阿伯拉將巴拉克雷修道院贈給哀綠綺思和一個婦女宗教團體。後來他在克呂克過著一種苦修德和神學勞役式的生活,並且宣布放棄某些曾引起巨大非議的學說。然而,以伯爾納(明谷)為首的反對他的人們仍然指控他為異端,並由設在桑斯的一個委員會認定他有罪。他在前往羅馬為自己辯護的途中死於沙隆附近的聖馬塞爾修道院。遺骨由哀綠綺思葬於巴拉克雷。1164年哀綠綺思的遺骨也葬於其側。

學術思想鬥爭

學術思想,在經院哲學的維名論和維實論的鬥爭中,阿伯拉堅持維名論。他認為,沒有離開個別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共相,只有個別事物才是客觀的、真實的、存在的的東西,所謂共相不外是個別事物的名字、符號、概念,它們是後於個別事物而存在的。阿伯拉的思想來自亞里斯多德,有明顯的唯物主義傾向。其主要文藝思想如下,

1、文藝不應作神學的奴婢

2、情感是創作的動力並支配著對自然的描繪

他是最早提出西方移情理論說法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