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是為控制、防禦洪水以減免洪災損失所修建的工程。主要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庫等。按功能和興建目的可分為擋、泄(排)和蓄(滯)幾類。

防洪工程

正文

擋 主要是運用工程措施"擋"住洪水對保護對象的侵襲。如用河堤、湖堤防禦河、湖的洪水泛濫;用海堤和擋潮閘防禦海潮;用圍堤保護低洼地區不受洪水侵襲等。利用具有擋水功能的防洪工程,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措施。用擋的辦法防禦洪水,將改變洪水自然宣洩和調蓄的條件,一般將抬高天然洪水位。有些河、湖洪水位變幅較大,且由於泥沙淤積等自然演變和人類開發利用洪泛區等活動的影響,洪水位還有不斷增高的趨勢;一般堤線都較長、築堤材料和地基選擇餘地較小、結構不能太複雜,堤身不宜太高。因此,用擋的辦法防禦洪水在技術經濟上受到一定限制。
泄 主要是增加泄洪能力。常用的措施有修築河堤、整治河道(如擴大河槽、裁彎取直)、開闢分洪道等,是平原地區河道較為廣泛採用的措施。①擴大河槽、河道裁彎取直都能降低洪水位,增大本河段的泄洪能力;河道裁彎取直還可以縮短航程,有的還能緩解彎頂淘刷和崩岸對堤防的威脅。但這些措施將增加其下遊河段的洪水流量、加大防洪負擔。②修築河堤也有增大河道泄量的功能,將原來漫溢出去的洪水控制在堤防限制的河槽內。這一方面減少了河段的調蓄容量,另一方面抬高了洪水位,增大了水深,從而加大河道的流速和下泄流量。加高原有堤也能增大泄洪能力,但不適當的加高堤防,將增加堤防本身的風險度,增加下游防洪負擔。③開闢分洪道,分洪入其他河流、湖泊、窪地、海洋都能降低其下遊河段的水位、洪水流量,減輕防洪負擔。如分洪道繞過狹窄河段後又回歸原河道,可降低狹窄河段的水位、洪水流量,減輕防洪負擔,但這些措施都可能改變沿途或承泄區的環境,規劃時要綜合考慮,以免帶來新的問題。
蓄(滯) 主要作用是攔蓄(滯)調節洪水,削減洪峰,減輕下游防洪負擔。如利用水庫、分洪區(含改造利用湖、窪、淀等)工程等。水庫除可起防洪作用外,還能蓄水調節徑流,利用水資源,發揮綜合效益,成為近代河流開發中普遍採取的措施。但修水庫投資大,還要淹沒大量土地,遷移人口,有些地方還淹沒礦藏,帶來損失。開闢分洪區,分蓄(滯)河道超額洪水,一般都是利用人口較少的地區,也是很多河流防洪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山區實施水土保持措施,可起蓄水保土作用,遇一般暴雨,對攔減當地的洪水有一定效果。
一條河流或一個地區的防洪任務,通常由多種措施相結合構成的工程系統來承擔。工程的布局是根據自然地理條件,洪水、泥沙特性,社會經濟,洪災情況,本著除害與興利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統籌兼顧,蓄泄兼籌,綜合治理等原則,統一規劃。一般是在上中游乾支流山谷區修建水庫攔蓄洪水,調節徑流;山丘地區廣泛開展水土保持,蓄水保土,發展農林牧業,改善生態環境;在中下游平原地區,修築堤防,整治河道,治理河口,並因地制宜修建分蓄(滯)洪工程,以達到減免洪災的目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