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賦

"噫吁嘻阜陽

背景資料

阜陽位於安徽西北部,黃淮平原南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汝陰縣,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28年)設潁州。唐代短暫改信州,宋代一度稱順昌。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潁州升府,以其附郭為阜陽縣。新中國成立後設阜陽地區行政公署,1996年撤地設市,2000年從中劃出4個縣市成立新的地級亳州市。現轄潁州、潁泉、潁東三區,臨泉、太和、潁上、阜南四縣和界首市,面積9775平方公里,人口974萬。阜陽人文蔚盛,資源豐富,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棉、肉生產基地和煤炭基地,京九線上最大的鐵路樞紐。

作品原文

傍潁淮稱水上咽喉,依京九成鐵路樞紐。春秋建鬍子國,故有胡城之稱;秦朝置汝陰縣,緣在汝水之濱。北魏設州,留潁州、信州之雅號;宋清升府,賜順昌、阜陽之佳名。襟帶長淮,控扼陳蔡;東連三吳,南引汝荊;東南樞轄,淮海內屏。齊魯汴洛之道,梁宋吳楚之沖。人煙輻輳兮,中原望郡;河渠交錯兮,黃淮名城。
水者,城之魂也;淮者,水之佳也。湯湯湝湝,瀲瀲灩灩。淮夷弄水,傳淮水之神;先哲論水,彰淮水之智;名士詠水,顯淮水之韻。淮河為界,其分南北。阜陽地處潁淮,風物民俗兼備。諺雲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
阜陽多水,蓋為水鄉。水美哉,洋洋乎!東瀆淮水,源自桐柏,史稱華夏風水河;淮支潁水,溯流嵩山,世之治亂顯清濁。三清貫潁,龍脈起伏。如淮之甘,如漢之蒼,如洛之溫,如浚之涼。蘇東坡守潁:“到官十日來,九日河之湄”;歐陽修結廬:“買書載舟歸,築室潁水岸”。潁州西湖,天下勝絕。湖光十頃,碧波溟濛;桃灑紅雨,燕剪綠雲。菱荷飄香,綠柳盈岸;芳菲夾道,林苑爛漫。永叔十贊“西湖好”,宣稱“西湖煙水我如家”;子瞻譽為“西湖長”,感嘆“未覺杭潁誰雌雄”!奎星樓,奎壁聯輝;文峰塔,文光射斗。女郎台,國君嫁女梳妝,留千古遺韻;會老堂,白首學士相聚,演絕代風流①。程家大院透出江南風光,尤家花園蘊含中華石韻。八里河、小張莊,共創“全球五百佳”;迪溝鎮、生態園,同為“4A”風景區。噫吁嘻阜陽,維古潁城,因潁而煌!
潁淮大地,物產充盈。阜者,盛也、富也,世平而道治兮,物阜民豐;陽者,暖也、長也,春日其載陽兮,有鳴倉庚。天公惠眷,風雨和會,百物以蕃,眾庶以集。憑千里曠野之沃,終歲豐穰;有蔬果魚稻之饒,甲於近甸。小麥、水稻、玉米超百億斤,系江淮糧倉;黃牛、生豬、山羊逾千萬頭,為畜產基地。二百多萬勞力輸出,號稱勞務大市;八十億噸煤炭儲量,崛起能源新城。醴泉醞佳釀,開壇十里香。噫吁嘻阜陽,南北皆宜,萬物競長!
潁淮之濱,英雄輩出。淮水白蒼蒼,英雄淚幾行。列國稱雄兮,兵家必爭之地;戰事頻仍兮,孕育幾多豪傑。姜子牙軍事顯奇才,牧野之戰,名垂青史;管夷吾韜略興霸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②。劉福通紅巾起義威震元廷,養由基百步穿楊力顯神功。甘羅下五城不費兵卒,十二歲封為上卿;呂蒙別三日刮目相看,統吳軍名揚江東。劉錡順昌大捷破金兵,城頭掛“南宋屏藩”;李黼孤城奮戰保黎民,文狀元廟立江州③。徐廣縉總督兩湖兩廣,著名封疆大吏;程文炳提督水師陸師,誥授建威將軍④。魏野疇“四九”起義,點燃烈火;彭雪楓抗擊日寇,血灑潁淮⑤。噫吁嘻阜陽,風骨豪俊,代不絕書!
潁淮奇士,文多傳承。厚道古樸兮,深邃曠達;龍淵齒劍兮,鍾萃不凡。蔡齊興學於潁郡,開九州先河⑥;歐公執教於書院,振一方文風。王銍史學成名家,一門三士;盧瀚授業齊魯地,時稱聖人⑦。晏殊、宋祁、梅堯臣,潁州西湖詩唱答;蘇軾、蘇轍、歐陽修,聚星堂上分字韻。龍虎尊、饕餮尊,盛酒鼎器系國之瑰寶;劉伯倫、畢吏部,天生愛飲稱酒中神仙⑧。阜陽《詩經》漢簡驚世界,潁上《蘭亭》碑刻撼書壇⑨。曲劇、清音、花鼓燈,梨園中占一席之地;剪紙、柳編、彩陶藝,海內外有交口之譽。噫吁嘻阜陽,文獻之邦,由來久矣!
潁淮兒女,質樸無華。大盈兮若沖,大直兮若屈。其地多君子,孝義當其首。民間風俗,率性真直,尚儉劬勤,重禮好客,童叟無欺,嘉言懿行。男耕桑兮女織紝,倉廩實兮知榮辱。前門迎賓,後門噹噹,此為待客之道;有飯同吃,有酒共醉,乃是鄰里之誼。范滂登車攬轡,立澄清天下之志;張酺與君同憂,成東漢三朝重臣⑩。孫叔敖謝絕楚王膏腴地,甘領薄田;郭子橫執刀砍韁攔光武,冒死諫言。古有分金台,互相禮讓,管鮑之交,千秋佳話;今有王家壩,開閘分洪,濛窪精神,感動華夏。噫吁嘻阜陽,民淳事簡,和諧共生!
潁淮阜陽,欣逢盛世。吞天吐地兮,挾山超海;縱橫馳騁兮,呼南應北。鳳凰涅槃,劫後重生;潛龍騰淵,蓄勢待發。鐵路呈“米”字布局,高速現“井”字框架。交通之便利,當拔頭籌;區位之優越,屈指可數。投資潮湧皖西北,商賈雲集;潛力笑傲中西部,八方看好。農產中心、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區域性中心城市呼之欲出;富裕阜陽、文明阜陽、和諧阜陽,劃時代嶄新阜陽宏圖正展。
噫吁嘻阜陽!順應科學發展之大潮,潮頭勇立;駕馭中部崛起之東風,風馳電掣。乘勢而上,勢如破竹;奮力崛起,力震寰宇。
一方水土兮,養一方人;潁淮佳水兮,塑阜陽魂。噫吁嘻阜陽,華夏之阜,年豐物阜!噫吁嘻阜陽,中華之陽,蓬勃朝陽!

文章注釋

①女郎台:在潁州西湖之畔,相傳為春秋鬍子國君為嫁女所築。會老堂:歐陽修在潁州的居室,曾在此與單騎前來的宋朝大學士趙概相會。歐陽修致仕後定居潁州,並終老於此。
②姜子牙:名姜尚,西周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臨泉縣姜寨人。管夷吾:名管仲,潁上縣管谷村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下文所言劉福通、養由基、甘羅、呂蒙均為阜陽人。
③劉錡:曾任順昌知府,因順昌大捷而成為抗金名將。李黼:阜陽市人,元代狀元,任江州路總管時戰死城內。
④徐廣縉:太和縣人,清代名臣,曾任兩湖總督、兩廣總督。程文炳:阜陽市人,清末曾任湖北提督、水師提督、福建提督。
⑤魏野疇:我黨早期活動家,在阜陽發動“四九”起義,後壯烈犧牲。彭雪楓:我軍傑出軍事家,曾率部在阜陽一帶戰鬥,犧牲於淮北平原。
⑥蔡齊:宋代狀元,曾任潁州知州,在潁州率先創辦州學,獲朝廷批准。
⑦一門三士:指宋代史學家、阜陽市人王銍、王明清、王得臣。盧翰:明代著名學者,阜陽市人。
⑧龍虎尊、饕餮尊:商代酒器,皆出土於阜南縣。劉伯倫:名劉伶,竹林七賢之一,傳說曾在阜陽口孜一醉三秋。畢吏部:即畢卓,臨泉縣人,東晉名吏,豪放奢酒。
⑨阜陽《詩經》漢簡:1977年阜陽雙古堆漢墓出土竹簡6000餘枚,有《詩經》等書。潁上《蘭亭》碑刻:系王羲之《蘭亭序》書法重要碑刻之一。
⑩范滂:太和縣人,東漢賢臣,剛直不阿。張酺:太和縣人,東漢名臣,曾為漢明帝之師。
孫叔敖:楚相,臨終時讓其兒子受封寢丘,即今臨泉城南。郭子橫:名郭亮,太和縣人,東漢名臣,以直諫著稱。

作者簡介

亓龍,1982年畢業於阜陽師範學院中文系,現任阜陽市政協主席。系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家協會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