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鷳賦

白鷳,羽族之幽奇也。 鳥之生矣,於彼南山;彩必元素,文不綺斑。 李林甫曾想召見,蕭置之不理。

簡介

此文為蕭穎士於天寶十年赴京,遇到驛遞白鷳有感而作。頗見其志節。

全文

白鷳,羽族之幽奇也。素質黑章,爪觜純丹,體備冠距,頗類夫雞翟。神貌清閒,不雜於眾禽。棲心遐深,與人境罕接,固莫得而馴狎也。上聞而徵焉。處以雕籠,致以驛遞,是將集長楊,游太液,行有日矣。天寶辛卯歲,予飄泊江介,流宕逾時。秋八月,自山陰前次東陽。方議夫南登西泛,極聞見之義,諒褊懷所素蓄,而未之從也。會有命自天,召赴京闕,適與茲鳥偕,至於會稽之傳舍。觀其宛頸旁睨,回惶掩抑,往往孤鳴,音韻淒涼,如慕侶而不獲,因感而賦之。曰:
鳥之生矣,於彼南山;彩必元素,文不綺斑。備文武之正飾,懋妖姬之殊顏;情莽眇耿潔,貌軒昂以安閒。無馴擾之近性,故不愜於人寰,游必海裔,棲必雲間。冀養拙以自保,未萌之憂患。不然,豈陋彼都邑之佳麗,顧投身乎阻艱,以其標自然之靜,故名之曰白鷳者歟?何天聽之緬邈,辱微禽之瑣細;偶一日之見羈,委微軀以受制。望層城以斂翼,懷眾侶而孤唳;從廄置之駿奔,仰君門以遐逝。君門兮九重,洞杳條兮穹崇;池太液兮島方壺,萬族翔泳乎其中。晝聒未央之繁弦,夕驚長樂之虛鍾;顧疏野之賤跡,豈敢求一枝而見容?越水清兮鏡色,吳山遠兮天逼;窺淺深以?影,逗清冥兮一息。謂杉松可得永日而噪聚,蓴荇足以窮年而唼食;一與心賞兮睽違,念歸飛兮何極?鸚能言而入座,鶴善舞而登軒。
殊二者之常態,諒慚惶於主恩。是以雖信美而非其志,獨屏營而兢魂者焉。

作者

蕭穎士(717~768),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郡望南蘭陵(今江蘇常州)。4歲能作文,10歲補太學生。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考進士第一。天寶初年(743年左右)補秘書正字。時為裴耀卿、張鈞、韋述等名士所器重,名揚天下,從業學生眾多,世稱“蕭夫子”。唐天寶年間,受召任集賢校理。李林甫曾想召見,蕭置之不理。他按《春秋》義類編年,寫《傳》百篇,又作《伐櫻桃賦》以刺李林甫。後經史官韋述推薦任史館待制。因不屈於李林甫而調任河南府參軍事。時安祿山得寵,蕭穎士託病隱於太室山。祿山反,蕭走訪幾個鎮守使,陳述守御之計。永王磷召請他,不應。後客死於汝南。門人共謚“文元先生”。蕭高才博學,著有《蕭茂挺集》。

影響

《白鷳賦序》打破了序文的程式,多單行散句,不務藻飾,感情深厚,頗能打動人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