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醫院,前身是解放軍胸科醫院,始建於1956年,心血管研究所始建於1962年,由中國胸心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吳英愷院士一手創辦。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坐落在北京西二環路、阜成門立交橋西側北禮路167號。院、所分別始建於1956年和1962年,是隸屬於衛生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三級甲等心血管病專科醫院;同時也是中國心血管技術協作培訓中心、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病協作培訓中心。 北京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是隸屬於衛生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三級甲等心血管病專科醫院。同時還是中國心血管協作培訓中心,國家心血管新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病研究與培訓中心的所在地。是國家心血管病醫療、科研、預防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青島阜外醫院是北京阜外醫院的分院。北京阜外醫院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建築面6.5萬平方米。設有內科外科影像等專業系統17個臨床醫療中心,13個病房和6個ICU,共有床542張,配備了可與世界接軌的疾病醫療,科研設備。不僅承擔著衛生部、北京市指派的各種 臨床醫療和保健任務,還以診治各種複雜、疑難和重症心血 管病見長。多年來,院所憑藉雄厚的專業技術實力以及“敬業、 仁愛、求實、攀登”的傳統精神,打造出“阜外”品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基本信息

醫資力量

醫生相冊醫生相冊

北京阜外醫院現有職工15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00餘人,還有一支北京市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心血管ICU護理隊伍。現年收治心血管病住院患者1.2萬餘人次,年門、急診量近2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5,500人次左右;手術量3,700人次左右。不僅承擔著衛生部、北京市指派的各種臨床醫療和保健任務,還以診治各種複雜、疑難和重症心血管病見長。

醫院規模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醫院總用地面積4.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有在職正式職工2906人,正副教授302人。設有內科、外科、影像3個臨床管委會,18個心血管病臨床診療中心及科室,11個科研部門及重點實驗室,10個醫技科室,23個行政黨群處室,37個病房,19個手術間,2個雜交手術室,11個導管室,實際開放床位962張。醫院配備了血管造影機、雙源CT、核磁共振、PET-CT等與世界接軌的醫療、科研設備。

醫院是世界最大心臟病診治中心之一,以診治各種複雜、疑難和重症心血管病而享譽國內外。2013年,門急診量59餘萬人次,收治住院患者近4.8萬人次,心血管外科手術量12027例,冠脈介入治療12277例,已連續三年雙雙突破萬例,規模上成為全球最大的心臟病中心。醫院還以單純性冠脈搭橋死亡率連續6年保持在1%以下、畸形程度超過法四的複雜先心病平均死亡率為2.6%、心臟移植5年生存率達89%、PCI手術指標始終保持國際領先水平等一系列技術質量繼續名列全國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的首位。

在2011年度北京地區18所三甲醫院評比中,醫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經皮冠脈介入住院死亡率均最低,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經皮冠脈介入、高血壓病(成人)四個病種醫療質量和醫院效率綜合評估分數均排名第一,顯示出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在“2012年度中國最佳醫院及最佳專科排行榜”中,醫院獲得最佳專科排行榜心血管病專科第一名和心外科專科第一名,連續第四年獲此榮譽。

醫資力量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醫院現有高級專業技術人才323人。其中,高層次人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國家級及省部級突貢專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高端學科帶頭人與團隊有“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設有內科學(心血管病)、外科學(胸心外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麻醉學、遺傳學、病理與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7個教育部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點。

醫院現有碩博導師152人,國家千人計畫引進人才4人(其中,1位千人計畫,3位青年千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3人;博士點7個,碩士點7個,2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2個三級學科專科醫師培養基地。臨床教學方面,醫院現有在校學生3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5人,碩士研究生165人。繼續教育方面,醫院現有進修人員465人,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1970-2013年中,60%的全國心臟中心的主任在阜外醫院進修學習過,醫院共輸出了約500名的心血管病專業技術骨幹,為全國各省市的30家心臟中心輸送了心臟外科主任,極大提升了我國心血管疾病整體救治水平。

醫院具有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與美國國家心肺血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以及美國克利夫蘭心臟病中心等世界著名大學和國際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交流關係,聘請了十幾位全球心血管領域享有極高聲譽的頂級專家為名譽教授。醫院還與加拿大、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及世界衛生組織開展課題合作,為提升我國在國際心血管病領域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專科特色

心律失常診治中心、血管外科中心、小兒心臟外科中心、成人外科中心、心血管內科研究機構:全國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治療權威醫院。擅長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及支架術、瓣膜病的手術治療。知名專家:陳白屏、程顯聲、樊朝美、何建國、華偉、黃淑文、李建軍。

設備力量

院、所裝備了先進的醫療科研設備,引進的數字心血管造影系統、超高速CT、三探頭ECT、遙測監護設備、1000毫安醫用X線診斷機、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多項血液生化自動分析儀、核素功能測定儀超速離心機、高壓液相系統及DNA測序儀等10萬元以上設備205台件。一座21,000平方米、裝備現代化的科研、病房大樓已投入使用,為提高醫學科學技術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於阜外醫院是心血管病專科醫院,外科有瓣膜外科手術冠狀動脈手術、大血管手術、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粘液瘤摘除術、小兒四聯症手術、馬凡氏綜合症。

發展簡史

阜外醫院的前身是解放軍胸科醫院,始建於1956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始建於1962年。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坐落在北京西二環路、阜成門立交橋西側北禮路167號。

1956年

4月16日,為遏制中國五十年代肆虐的肺結核病,總後衛生部在解放軍122療養院的基礎上,從全軍醫療機構及北京協和醫院抽調專家及技術骨幹,組建了以肺結核為重點的解放軍胸科醫院,即“阜外”的前身。

1958年

胸科醫院移交地方,遷至阜成門外,歸屬中國醫學科學院系統,正式定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阜成門外醫院”。9月14日舉行開院典禮。

1962年

經國家科委、衛生部批准,阜外醫院兼稱心臟血管疾病研究所,為以心血管為重點的胸部專科醫院。

1994年

阜外醫院更名為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1996年

“阜外”成為首批北京市三級甲等醫院;

1999年

成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在京首批11家定點醫保醫院之一。

2004年

9月,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阜外”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為一體的國家級心血管病專科醫院。

2011年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作為國家心血管病醫療、科研、預防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不僅是一所隸屬於衛生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三級甲等心血管病專科醫院,還是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病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中華醫學會胸心外科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衛生部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起搏專科醫師培訓中心、北京地區ICU專科護士臨床教學基地。

歷屆院長

吳英愷(1910年5月8日-2003年11月13日)

吳英愷吳英愷

著名醫學家、中國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創建阜外醫院,任阜外醫院及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長。

吳英愷教授是國內外醫學界知名的社會活動家,分別獲得蘇聯外科學會榮譽會員、英國心臟學會通訊會員、美國外科學會榮譽會員、美國胸部外科學會榮譽會員、北美外科醫師學院名譽院士、國際外科學會副會長(1975-1977)。

陶壽淇

陶壽淇陶壽淇

內科教授、著名專家,業務專長心內科陶壽淇教授(1918-2000)。著名心臟病學專家、中國現代心血管病與預防心臟病學奠基人之一。於1980-1983年間任阜外醫院院長職務。在60年的醫學生涯里,陶壽淇教授始終畢躬臨床與科研第一線,不僅救治了千萬名患者,而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為奠定和發展中國的心血管病和預防心臟病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代表中國負責中美政府間醫藥衛生科技協作項目--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學合作研究,是中國心血管病流行病學研究走向世界的標誌,使中國心血管流行病學在國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陶壽淇教授作為一位科學使者,曾多次走上世界學術講壇,推動了中國心血管病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主要論著

1 陶壽淇,吳茂娥,陸衛平.六百八十七例霍亂症之臨床檢討.中華醫學雜誌,1948,34:265. 2 陶壽淇,汪師貞.用酒石酸銻鉀治療日本血吸蟲病過程中之心臟變化.中華醫學雜誌,1952,38:661. 3 陶壽淇.循環系統.見:林兆耆,主編.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2. 4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內科教研組陶壽淇,等.靜脈滴注氯化鉀治療心率紊亂.全國心臟血管疾病會議學術報告檔案彙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0. 5 諸俊仁,陶壽淇.缺鉀所致之嚴重心率紊亂及其靜脈滴注氯化鉀治療.中華內科雜誌,1962,10:575. 6 陶壽淇.心電圖,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章節.見:董承琅,陶壽淇,主編.實用心臟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1版,1962,1978.第2版. 7 陶壽淇,等:中國南北城鄉中年男女人群的定時夜尿鈉鉀與血壓的關係.中華心血管病雜誌,1966,14:4. 8 上海第一醫學院中山醫院內科(陶壽淇,廖履坦,等).不用血管收縮藥治療16例肺炎休克的體會.第一屆全國內科學術會議資料彙編.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1966-05. 9 陶壽淇,等:異丙基去甲腎上腺素在治療肺炎休克中的套用.上海醫學,1981,4:10. 10 陶壽淇,廖履坦,諸俊仁.缺鉀所致反覆短陣多形性室性多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撲動.中華內科雜誌,1981,20:655.

郭加強

郭加強郭加強

郭加強,外科教授著名專家

郭加強教授為中國心臟外科主要創始人之一。他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同種瓣膜和血管庫,為提高中國嬰幼兒心臟外科和複雜先心病的治療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首次完成了牛心包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開創了中國冠心病的外科治療。

1983年~1992年他擔任阜外醫院院長。他廉潔正直、正派公道、勵精圖治,為醫院的發展鞠躬盡瘁。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阜外醫院成為了具有國際影響,全國一流的心血管病專科醫院。

更為突出的是他於1982年組建了中國心血管技術協作培訓心中,二十年來,他所領導的培訓中心與全國27個省(市)100多家醫院形成協作網路,使曾遭受“文革”延誤的48家醫院建立了心外科、30家醫院的心外科得以復甦以及29家醫院解體的心外科得以重組和發展,為復甦、推動和提高中國心外科工作及方便病人就近就醫做出了有意義的貢獻。

朱曉東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職稱:外科教授,業務專長:心外科

朱曉東,心血管外科專家。

1956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1965年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獲碩士學位。主任醫師,著名專家,70年代中、80年代初,兩度到英國和澳大利亞進修心臟外科。在臨床和研究工作第一線奮戰至今。

高潤霖

職稱:內科教授

業務專長:冠心病

高潤霖高潤霖

高潤霖,心內科教授,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士,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12月至2002年8月任院(所)長期間,大力加強醫院基礎設施建設,購置更新大型醫療設備,完成了手術室改造和病房抗震加固、大修及中央空調安裝工程,大大改善了患者就醫環境和醫療辦公條件,初步完成了醫院計算機網路建設。充分調動各科室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出院病人數增加94.3%,床位周轉次數增加29.9%,手術量及介入治療數量迅速增長,使之在國內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現任領導

胡盛壽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胡盛壽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

院長:胡盛壽 中國醫學科學院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盛壽,男,1957年出生,武漢人。當代名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衛生部心血管病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循環雜誌》主編。先後培養18 名博士研究生,5名博士後。

2012年榮獲中國名醫百強榜榜單人物。1982年畢業於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後歷任北京阜外醫院住院醫師、主治醫師。1986年師從中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郭加強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4年赴澳大利亞悉尼聖文森醫院進修心臟外科,1995年回國後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並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外科行政副主任、瓣膜和輔助循環研究室主任。1999年獲得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稱號,200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年組建衛生部心血管病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並出任主任,2006年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7年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稱號。2009年被選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06年被選為美國心臟病學院(ACC)會員,2007年被選為美國胸心血管外科協會(AATS)會員。2009年被選為《美國胸心血管外科雜誌》(JTCVS)唯一一位華人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

(1)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臨床及基礎研究; (2)細胞治療和組織工程學技術在心血管疾病中套用研究;(3)人工心臟和心室輔助的研究;(4)心力衰竭的預警和綜合治療研究研製;(5)冠心病外科學臨床及基礎研究。

獲獎情況

1990、1996年分別獲得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年醫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國家教委跨世紀人才基金

2001年首屆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01年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

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

2004年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稱號

2005年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06年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9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09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09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惠君

李惠君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黨委書記李惠君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黨委書記

李惠君,男,1957年5月生。主任醫師、教授、當代名醫,1982年12月獲學士學位,1983年7月開始從事心臟外科工作,1997年1月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1997年1月由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3月由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6年5月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所長助理兼醫務處處長,2009年2月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院所長。2011年5月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黨委書記。

李惠君教授既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又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突出的科研創新能力,迄今完成了心臟外科手術逾千例。創造和開展了多項新技術,先後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針對心血管病領域裡前沿問題,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主持研究的“自體輸血在心臟手術中的套用”,解決了患者大量輸入庫存血帶來的併發症;“溫心手術在心內直視手術中的研究與套用”改變傳統的心肌保護方法,明顯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大提高手術成功率;“先心病合併重症肺動脈高壓的外科治療”明顯降低先心病合併重症肺動脈高壓患者手術的風險性,給眾多患者帶來生的希望;“改良迷宮術治療房顫的臨床研究與套用”,對風濕性心臟病合併房顫的病人,在瓣膜置換術的同時消除房顫,明顯提高病人生存質量;“體外循環手術中肺保護的研究與套用”以及“不同心肌保護方法對心肌細胞損傷的對比研究”等科研成果都得到了同行專家的好評。已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論文40餘篇。

院士風采

劉玉清 (醫藥衛生學部首批院士)

劉玉清,影像教授,業務專長影像學劉玉清,影像教授,業務專長影像學

劉玉清,教授,男,1948年畢業於滿洲醫科大學——國立瀋陽醫學院醫本科,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大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協和醫大醫學影像中心主任,解放軍總醫院和軍醫進修學院放射學名譽教授,華西醫科大學名譽教授,中華醫學會原常務理事,放射學會原主任委員, 日本醫學放射學會名譽會員,《中華放射學雜誌》、《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學》(美國出版)等國內外18種雜誌的顧問、編委、資深編委和名譽主編。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衛生學部首批院士)。曾任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長,三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諮詢委員等。多年來對支氣管造影,肺膿腫、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大動脈炎和主動脈疾患、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和肺心病的放射診斷,以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研究屬國內領先,某些達國際先進水平。先後獲2項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項負責人,1項參加者),5項部級科技成果獎(4項負責人,1項參加者),1項醫科院科技成果獎。劉玉清教授是國內外著名醫學影像學家、中國心血管放射——影像學主要創建人,為發展中國現代醫學影像學作出重要貢獻。

發表學術論文270餘篇(其中約60%為第一作者),出版8部放射影像學專著,參加17部專著的編寫工作。

朱曉東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曉東教授,心臟外科專家,男,1932年出生於河南開封,解放後就讀於開封高中。1950年冬在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浪潮中投入軍事幹校分配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學習。1956年畢業後分配到解放軍胸科醫院,後改為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60年代攻讀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外科研究生。70年代中、80年代初,兩度到英國和澳大利亞進修心臟外科。1992-1996年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與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長。

朱曉東教授具有全面豐富的心臟外科臨床實踐經驗,在基礎科研方面對血液動力學,心臟外科解剖學以及人工心臟瓣膜等有深入研究。1976年在國內首先研製生物瓣膜(心包瓣)並成功用於臨床,他多次獲得國家、衛生部、北京市、醫科院的各種獎勵和榮譽稱號。1988年中央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醫學科學技術專家稱號,1994年獲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名醫稱號。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從醫40餘年來,朱曉東院士親自施行各類心臟手術4000餘例,包括多種疑難重症。同時積極參與建立全國技術協作網在全國推廣心臟外科技術。80年代主要致力於在國內推動心臟瓣膜手術,90年代協助國內多家醫院開展冠心病外科。他先後主編三部,參編多部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

朱曉東院士注重幹部培養與學術梯隊建設,他領導的心臟外科1990年被國家教委定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心臟外科專業重點學科點。曾多次應邀出國進行學術交流,介紹中國心臟外科成就。1988年被接受為世界外科學會會員。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外科系統管理委員會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會第四、第五屆主任委員。湖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院首席科學家,並曾任國內多家醫院的技術顧問等多種社會職務。

高潤霖 (中國工程院士)

高潤霖,男,心內科教授,中國工程院士,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12月至2002年8月任院(所)長期間。科研工作取得較大進展,科研經費增加326.9%,獲獎項目達28項,其中國家級獎勵3項。並加強重點學科建設,使醫教研都取得了較大發展。醫院淨資產增加304%,職工人均收入增加174%。職工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m2。

胡盛壽 (中國工程院士)

胡盛壽,男,1957年出生,湖北省武漢市人。1982年12月畢業於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開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醫院從事心血管外科工作。1986~1989年師從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郭加強教授,攻讀碩士學位。多次赴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修心血管外科。1995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並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外科行政副主任,1996年兼任阜外心血管醫院瓣膜及輔助循環研究室主任,1999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2013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專家團隊介紹

陳在嘉 當代名醫 專長冠心病 江西黎川人

陳在嘉 當代名醫 專長冠心病 江西黎川人陳在嘉 當代名醫 專長冠心病 江西黎川人

陳在嘉,女,1928年出生,主任醫師,內科教授,當代名醫,業務專長冠心病;江西黎川人。先後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助教、主治醫師、內科副主任、副研究員、冠心病研究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心血管病醫療研究50年,對冠心病有較深造詣,共發表論文245篇,其中67篇為第一作者,主編《臨床冠心病學》、《冠心病》,曾任《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副主編,

陳在嘉,現任《中國循環雜誌》主編,曾兼職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臨床醫學委員會委員,阜外醫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當代名醫名院》雜誌 網站編委、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聯)科研曾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共三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項,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進步獎多項,曾四次評為北京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1991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曾獲北京教學二等獎成果獎和北京市高教局優秀成果獎,1991年起獲國家特殊津貼。

王方正 當代名醫 專長心律失常 安徽人

專家團隊專家團隊

王方正,男,1940年生,心內科教授,主任醫師,當代名醫,業務專長心律失常,安徽省六安縣人。

1963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1963年至今工作於,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期間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Cedars-Sinai醫學中心,電生理室訪問學者。

現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副總編輯

《中國當代名醫名院》雜誌 網站編委、

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聯)

從事心血管內科、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醫療、科研教學工作4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為3000餘例患者植入各種類型心臟起搏器;為90餘例患者植入心律轉復除顫器;為全國近百例患者拔除心內膜電極導線,

根治起搏系統感染;為2000餘例患者用射頻消融治療不同類型心動過速,收到顯著效果,屬全國最大系列。承擔國家“八五”重點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基金等五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衛生部、北京市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進步獎六項。自1986年以來在國家級專業雜誌發表論文115篇,著作6部。協助全國70餘家醫院開展心臟起搏ICD與射頻消融手術。

專 業:心內科

專 長: 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包括各類心臟起搏,經導管射頻消融,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治療等

代表著作:1、《臨床心電生理和心臟起搏》 2、《臨床心律失常學》

陳紀林

陳紀林男,59歲,主任醫師、教授,當代名醫,1976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1981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碩士學位,先後赴義大利、荷蘭等國家進修,1995年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至2002年擔任冠心病研究室主任,2003年擔任冠心病診斷治療中心主任至今,社會兼職有:中華醫學會介入培訓中心副主任委員,中國循環雜誌常務編委、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中華醫學雜誌、中華老年醫學雜誌、國際心血管病雜誌和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編委等。

從事冠心病領域的研究近三十年,在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140餘篇,主編醫學著作1部,參加9部醫學著作的編寫工作。先後榮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北京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榮獲中國醫學科學院醫療成就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中美施貴寶醫學發展基金心血管病學一等獎1項,2002年度獲衛生部頒發的優秀醫師二等獎(吳楊獎)。在近十年內作為課題負責人或主要負責人參加國家攻關項目4項,其它院校級和國際橫向聯合科研項目總計12項。自主研發課題5項。

趙世華 當代名醫 專長影像學 安徽人

趙世華 當代名醫 專長影像學 安徽人趙世華 當代名醫 專長影像學 安徽人

趙世華,男,1962年生,當代名醫,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放射科副主任。中華心血管病學雜誌編委、中華放射學雜誌編委,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心血管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常委,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主要從事心血管病影像學診斷和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

長期以來不僅在中國心血管磁共振成像(MRI)領域成績斐然,而且在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中能力突出。擅長室間隔缺損封堵術、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等;二尖瓣球囊擴張術、肺動脈瓣球囊擴張術;外周血管溶栓、球囊擴張及支架置入術。此外嬰幼兒心血管造影、冠狀動脈造影和CT診斷等經驗豐富。

留學奧地利和法國,通英、德、法三門外語,多次擔任大會的同聲翻譯。

現任中華心血管病學雜誌和中華放射學雜誌等五種雜誌編委、《中國當代名醫名院》雜誌 網站編委、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聯)、承擔國內十餘種主要核心期刊以及國外JMRI、Heart、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等期刊審稿任務。北京市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市和國家等十餘種專業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在2009年6月份大連舉辦的全國心血管病年會上當選為中國心血管領域2008年度十大新銳人物。

迄今為止,在全國性、國際性重要專業性雜誌上發表論文150餘篇,並參加編寫十一五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本科教材。研究論文先後獲北京市科協、衛生部優秀論文獎;03年度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劉玉清優秀學術論文獎” ;06年第八屆全國心胸影像學學術大會(唯一)一等獎等;07年所指導的博士生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心臟》雜誌上;08年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馬堅 當代名醫 專長心律失常 江西人

馬堅 當代名醫 專長心律失常 江西人馬堅 當代名醫 專長心律失常 江西人

馬堅,男,1961年生。江西人,當代名醫,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十九病區副主任。

專長:心律失常的診斷和射頻消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

學歷:1978年起先後就讀江西醫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武漢大學,分獲醫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1年新加坡伊莉莎白醫院心內科進修。

工作經歷:

1988-1995年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任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擔任多個病區的醫療主管;1995年晉升副主任醫師;1998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

臨床工作:一直工作於臨床第一線,熟悉心臟內科疾病的診斷和常規治療。1995年起以心律失常的診斷和射頻消融術為重點專業,共對5000餘例各種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患者進行了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其中,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和外科心臟術後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居國內領先。首次和再次消融的成功率均在國內最高,曾9次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進行手術演示轉播。是歷屆“全國射頻消融疑難病例會議”的手術隊成員。帶教本院3名副主任醫師,現已成為射頻消融的骨幹。幫助國內70餘家省市級醫院開展射頻消融治療技術。

現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全國委員。《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中國循環雜誌》、《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和《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誌》學術雜誌的編委。衛生部醫療高值耗材招標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心血管介入治療培訓中心委員會”和“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全國房顫研究工作組”、“全國室性心律失常工作組”、“專科醫師培訓中心管理委員會”、“心律失常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範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中國當代名醫名院》雜誌 網站編委、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聯)。

劉海波 當代名醫 專長冠心病 江西黎川人

劉海波劉海波

劉海波,男,漢族。1963年10月8日生。江西黎川人。當代名醫,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醫學系。1994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博士學位。先後於1996年及2000年赴日本及澳大利亞分別進修學習冠心病基礎及介入診療各一年。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從事冠心病臨床、科研及介入診療工作。科研方面,主要對“血小板功能與冠心病發作”、“冠狀動脈造影病變形態學及其意義”、“一氧化氮與缺血再灌注損傷” 、“冠心病危險因素”及“冠心病介入治療系列研究”等課題進行過較細緻的研究。同時參與某些大規模國際臨床研究。已在國內外醫學專業雜誌上共發表論文50多篇(第一作者)。其中3篇連續獲3屆全國介入心臟病學論壇優秀論文獎。主編《冠心病介入治療》專著一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參與編寫《冠心病211問答》、《冠心病》等專著4部。從事專業:心血管內科學。臨床特長為冠心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截止到2003年6月,已完成及指導完成冠狀動脈造影(同時行左心室造影)5000餘例。完成冠心病經皮介入治療[PTCA及(或)支架植入術]手術 2500餘例,其中獨立(第一術者)完成1000餘例。

熊長明

熊長明 當代名醫 專長肺血管病 江西豐城人熊長明 當代名醫 專長肺血管病 江西豐城人

熊長明,男,1966年出生,江西豐城人,當代名醫,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內科肺血管病診治中心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西城區醫療事故鑑定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專科會員,中國醫師協會會員。亞太地區肺動脈高壓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循環雜誌、中國新藥雜誌等多種雜誌特約審稿專家。

1989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醫療系,獲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內科專業,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多年來一直工作在臨床一線,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種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風心病、高血壓、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以及疑難心血管病的診治。尤其在肺血管疾病、肺動脈高壓、肺栓塞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專門從事肺血管疾病研究的專家之一。擅長右心導管、肺動脈造影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技術。研究方向主要是肺血管疾病(如肺動脈高壓、肺栓塞)發病機制、臨床診療技術和藥物治療。

鄭宏 當代名醫 專長影像 江西高安人

鄭宏,男,40歲,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高安市。當代名醫,主任醫師、影像教授,業務專長影像,85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醫療系,同年7月留校一附院工作。88年考入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從事心血管病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專業學習。91年7月獲碩士學位並留北京阜外醫院放射科工作至今。1992年到醫科院腫瘤醫院磁共振室進修半年,1996年至98年先後兩次赴法國ParlyII心血管病醫院介入中心作訪問學者與客座教授。1996年及2000年分別兩次破格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及主任醫師。99年被評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0年幫助籌建國內第一家大型私立心臟病專科醫院介入中心。主要從事心血管病的影像診斷及介入治療工作,在心血管病尤其是在冠心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影像診斷及介入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91年獲中國循環雜誌論文有獎徵文三等獎,92年獲全國心胸影像學術會議論文英語演講比賽二等獎。94年至2001年申報國家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3項並被載入《國家級科技成果研製功臣名錄》及《中華優秀專利精選》;94年“PDA介入治療的臨床套用與推廣”獲院成就二等獎;96年在法國研修期間,因突出表現受到“凡爾賽新聞周報”記者專訪及報導。有關NIR支架(CCD 1999;43:153-)及PC塗層支架(JACC 1999; 32: 340)等5篇論文分別在國際上為該領域中首篇報導或最大組報導。2000年1月20日成功實施了國際上首例“雙球囊法主動脈瓣瓣上狹窄”(多家報紙及電視台作了報導)並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並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屆介入性心臟病法語報告國際學術會議”上進行了交流。1995、1998及2003年先後三次承擔衛生部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課題負責人。PDA封堵器等產品已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開發成功,並已進入臨床套用階段。

至今已完成3千餘例各種心血管病造影及介入治療手術,其中包括複雜先心病的造影診斷與姑息性介入治療,房缺、室缺及動脈導管未閉的介入治療,肺動脈瓣、二尖瓣及主動脈瓣的球囊成形術,冠狀動脈造影及PTCA與支架術,外周血管及腎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及胸腹主動脈瘤的介入治療與支架術等。

科研情況

科研成果

建院以來,院、所共榮獲科研成果193項,發明獎1項,國家專利3項,國家科學進步獎8項,59項科研項目獲部級成果推廣獎,發表論文3,000餘篇,出版專著30部:還承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多項心血管病國家攻關任務和心血管病基礎和臨床研究任務。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及核醫學科均為國家教委重點學科。在過去十年里,分布於9個專業的22名博士導師和47名碩士導師培養了2名博士後、58名博士生和224名碩士生;年招收進修生200名左右。

資助項目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快速成形技術構建複雜血管支架和脈動培養誘導細胞生物學轉歸的實驗研究

自由申請項目 周建業 23萬元

2、基因修飾和生長調控改善高齡心衰患者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療效的研究

自由申請項目 胡盛壽 20萬元

3、動力瓣式軸流泵:解剖及生理相容性研究

自由申請項目 李國榮 20萬元

4、右心室輔助衰竭左心室的動物實驗研究

自由申請項目 吳信 7萬元

5、可溶性支架聯合轉染c-myb、PCNA基因反義寡核苷酸預防靜脈橋再狹窄

自由申請項目 吳清玉 20萬元

6、心肌特異的細胞骨架調節基因Nelin-1的功能研究

青年基金 曹慧青 18萬元

7、HLA-II類基因單倍型表達調控與大動脈炎

自由申請項目 黨愛民 19萬元

8、骨髓間葉幹細胞誘導分化竇房結自律細胞與浦氏纖維細胞及自體分化細胞移植治療病竇與房室阻滯的實驗研究

自由申請項目 任曉慶 7萬元

9、心肌肥厚核心衰中蛋白激酶Ce信號複合物的功能蛋白質組學研究

自由申請項目 高玖鳴 20萬元

10、間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心肌細胞及其信號通路的研究

自由申請項目 陳曦 20萬元

在研項目

項目名稱 基金類型 資助年限 負責人 所屬科室
降低體外膜肺氧合治療中患者神經系統併發症的試驗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高國棟 體外循環中心
胸主動脈圍術期脊髓缺血損傷監測及損傷機制的基礎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管玉龍 體外循環中心
非同步搏動灌注對嬰幼兒圍術期腦氧飽和度及內皮素-1的影響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趙舉 體外循環中心
不同類型反式脂肪酸與代謝綜合徵及胰島素抵抗的關聯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陳紀春 群體遺傳研究室
促紅細胞生長素對內皮功能不良和炎症反應的影響: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唐熠達 內科
雙腔起搏器不同起搏部位及房室延遲對左心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劉志敏 內科
心血管疾病發病調控基因表達與功能系列分析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宋雷 內科
基質金屬蛋白酶-3、-9單核苷酸多態性與心肌梗死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吳娜瓊 內科
內皮細胞胞外分泌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後無再流中的作用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趙京林 內科
新基因CARP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王曉建 教育部心血管病相關基因與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
項目名稱 基金類型 資助年限 負責人 所屬科室
炎症反應相關基因多態與冠心病的關聯研究 北京市教委 2008-2009 王來元 群體遺傳研究室
反式脂肪酸與代謝綜合徵關係的巢氏病倒對照研究 北京市教委 2008-2009 陳紀春 群體遺傳研究室
北京市石景山區自然人群抵抗素與生活方式及其它傳統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關係的關係 北京市教委 2008-2009 張林峰 防治網路部
心力衰竭晚期外科綜合治療的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鄭哲 衛生部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
骨髓幹細胞向心肌分化及最佳化移植治療研究 "863"項目(牽頭) 2008-2011 楊躍進 衰診治中心
心肌特異表達新激酶TNNI3K在肥大細胞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宋莉 中心實驗室
洛伐他汀促進缺血心肌微環境中間充質幹細胞存活的機制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徐瑞霞 中心實驗室
PARP-l依賴的細胞損傷機制與體外循環術後腦損傷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劉楠 血管外科中心
彌散加權成像(DWI)判斷深低溫停循環術後腦損傷的初步實驗研究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 2008-2010 馬維國 血管外科中心

就診須知

預約掛號流程

1、持有效證件進行掛號

2、病人掛號後,拿好您的掛號收據,根據掛的科別,分別到內外科護士分診台,進行分診及候診

3、每日7:30分開始即有護士為您做就診前宣傳

4、護士介紹當日專科內容及當日出診醫師名單

5、退號時間:就診前一工作日15:00前取消

開診時間

上午8:00開診,下午13:00開診

掛號費用

出診醫師掛號數額為:正教授12名病人掛號費9-14元

副教授15名病人掛號費7元

主治醫師16名病人掛號費5元

注意事項

出診後醫生開有預約號時,請您在當日到掛號室掛好號以便下次複診

證病人的安全,門診區內禁止使用手機,進入候診大廳請務必關閉手機。

乘車路線

(外地患者):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捷運2號線或乘公交103路在阜成門下車,步行至醫院;從北京西站出發,乘65路在展覽路下車,步行至醫院;行車路線(本地患者):乘坐公交319路在展覽路、387路在阜成門北、823路在阜成門下車,步行至醫院

(坐捷運環線,在阜成門站下車,從華聯那個口上來,往前走,有一個十字路口過馬路,再往北,就是阜外醫院了)

北京西站到阜外醫院:

1、從北京西站出發,步行約100米,乘823(北京西站-東直門外),在北京西站站上車,經過9站,在阜成門站下車,到達阜外醫院。

2、從北京西站出發,步行約100米,乘387(北京西站-慧忠路東口),在北京西站站上車,經過3站,在阜成門北站下車。

北京西站到阜外醫院乘坐計程車:約6公里,計程車費約16元。

北京站到阜外醫院(約9公里):

1、從北京站出發,乘捷運2號線(內環),在北京站站上車,經過7站,在阜成門站下車,到達阜外醫院。

北京站到阜外醫院乘坐計程車:約9公里,計程車費用約22元。

就診時間

1、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門診,周六上午半天門診(急診者24小時隨時到急診室就診)。

2、門診時間:

上午8;00——上午號看完為止

下午13:00——17:00

3、掛號時間:7:00——16:30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於2008年4月15日起開設晚間門診。

該醫療服務主要在患者就診的高峰期(每年3月-6月,10月-次年1月)進行,為每周一至周四17:00—19:00。就診患者可於早晨8:30在門診大廳7—13號掛號視窗掛當天晚間門診專家號。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將安排經驗豐富的臨床診療專家出診,均具有副主任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以確保晚間門診的診療質量及安全。同時,相關檢查科室,如:心電圖、超聲科、放射科將配合晚間門診開展同步檢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