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貫徹中發〔2016〕1號檔案精神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聚焦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為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各級黨委、政府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中共山東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貫徹中發〔2016〕1號檔案精神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聚焦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為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各級黨委、政府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十二五”時期,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村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贏得全局工作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既面臨難得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任務十分艱巨,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確保農村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任務十分繁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建設生態文明鄉村的任務十分重大。必須始終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牢固樹立強烈的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力在破解發展難題上取得新突破,推動“三農”工作邁上新台階。

做好“十三五”時期我省農業農村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山東“三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加快農業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厚植髮展優勢,補齊發展短板,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推進農民奔小康,大力推進農村可持續發展,努力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

到2020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經濟體系基本建立;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農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續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提前完成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建立起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生態文明鄉村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農村基本經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社會治理制度、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一、堅持創新發展,厚植農業發展優勢

1.加快轉變發展理念。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主要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2.大力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水平。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搞好雨洪資源利用,加快黃河和主要河道治理,推進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增加水環境容量。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建立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機制。完善用水權初始分配製度,培育水權交易市場。擴大開發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設的規模和範圍,深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運行管護機制。加快發展高端農機裝備,推進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大宗經濟作物主要環節機械化,到2020年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以上。

3.創新農業科技支撐體系。統籌協調各類科技資源,實施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精準農業科技示範工程、標準創新工程,突破一批重大自主創新和精準農業關鍵技術。深入實施農業種業提升工程,建設4個省級種質資源中心、10個以上種業科技創新平台,培育10家以上大型現代科技型種業集團,建設50個以上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中心。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萬名科技人員下鄉”行動,建立1萬個村級農業技術服務站點。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深入推進種業領域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機制。對基層農技推廣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大力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深入推進農村農業信息化示範省建設,建立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大力發展智慧氣象和農業遙感技術。搞好第三次農業普查。

4.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有序發展土地集中型、專業合作型、統一服務型等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農業機械和科技成果套用、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引領功能,到2020年全省50%以上耕地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項目支持等政策,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健康發展。積極發展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支持發展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動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農民合作社、聯合社,

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建立利益共同體,到2020年農民組織化程度達到80%以上。大力發展各類經營性服務主體,推進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託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推進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行銷貸款改革試點。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紮實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5.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全省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計畫,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行動,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萬人以上。整合教育培訓資源,開展職業院校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加入職業農民隊伍。建立健全職業農民扶持制度,相關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職業農民傾斜。

二、堅持協調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

6.實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行動。制定出台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規劃,推進農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提高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推動高效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到2020年高效設施蔬菜面積占比達到50%。

7.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活動。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集成推廣綠色、可持續技術模式,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合完善建設規劃,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監督考核、統一上圖入庫。到2020年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5982萬畝。將高標準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納入各級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內容。

8.加快構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樹立大食物觀,啟動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建立糧食生產核心區,穩定小麥生產,適當調減玉米種植,擴大糧改飼試點,建立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到2020年飼用玉米、苜蓿、小黑麥等種植面積達1000萬畝。積極發展馬鈴薯主食產業,擴大經濟作物種植,大力發展果蔬茶、肉蛋奶等高效生態農業,推進名優特新產品區域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9.著力提高畜牧業比重。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畫,加快培育優異畜禽新品種。最佳化畜牧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牛羊等食草性畜牧業,結合飼草業發展布局配套建設食草畜禽規模化養殖場,搞好畜產品加工、冷藏、運銷體系建設,形成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十三五”期間,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到2020年肉牛、肉羊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50%和40%以上,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85%。

10.加快“海上糧倉”建設。編制實施全省“海上糧倉”建設規劃。實施現代漁業園區、海洋牧場、遠洋漁業、水產品冷鏈物流、休閒垂釣基地、漁港經濟區建設等重點工程,建設國家級和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開展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整治,加強涉外漁業管理,保護漁業資源和漁民利益。

11.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和產業園區,培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領軍企業和國內外知名品牌。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完善龍頭企業聯農帶農與國家扶持政策掛鈎的激勵機制,支持農戶、農民合作社以土地經營權、資本、產品等入股龍頭企業,建立以產權或資本為紐帶、合作制為主導的經營體制,形成“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分配機制,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到2020年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的比重達到80%以上。結合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搞好“百縣千鄉萬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工程,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產加銷緊密銜接、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打造農業產業化經營升級版。

12.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工程、振興中國傳統手工藝計畫,開展農業文化遺產普查與保護,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文化創意、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農村新產業,打造一批風情小鎮、魅力村莊和森林風景區,建設一批農業公園、養生養老基地、研學旅行基地和鄉村生態文化博物館,開發一批休閒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閒度假產品。支持農村盤活閒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林場、水面等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到2020年全省鄉村休閒旅遊綜合收入達到3200億元。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農民合作社,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開發休閒旅遊項目。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財政資金入股等方式扶持鄉村旅遊業發展,著力改善休閒旅遊重點村進村道路、寬頻、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項目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畫合理安排。

13.推進農業園區化發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快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建設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創新服務平台和示範基地,培育一批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和銷售收入過200億元的縣(市)。發揮園區載體優勢,集聚資源要素,採取市場化運作,吸引各類經營主體入駐,構建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於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打造公司制、混合所有制的現代農業園區。

三、堅持綠色發展,推進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14.保護和高效利用農業資源。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大力實施農村土地整治,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全面推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剛性約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立全海域的生態紅線制度,嚴格實施圍填海總量控制制度,建立自然岸線保有率控制制度,確保到2020年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4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70%。開展近海捕撈限額管理試點,按規劃實行退養還灘。加大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實施農業生物多樣性科學與保護示範工程。

15.加大農業環境治理力度。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開展土壤污染治理修複試點,積極推進耕地質量提升計畫。開展輪作休耕試點,積極發展糧豆、糧油(花生)、糧菜、糧薯(馬鈴薯)輪作或套種,實行蔬菜大棚季節性休耕和換季輪作,在嚴重缺水地區大力發展旱作農業,通過輪作、休耕、退耕、替代種植等多種方式,對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綜合治理。加強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土地復墾利用,積極推進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範工程,加大“白色污染”治理力度。實施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到2020年現狀淺層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壓減,深層承壓水超采量壓減50%。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到2020年全省化肥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16.大力發展節約型農業。深入開展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啟動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範工程,建設一批節水節肥節藥節地一體化高效農業示範區。開展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建立以節本增效為中心的節水灌溉體系,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至0.646。引黃引河灌區大力推行渠道襯砌防滲,井灌區和有條件的水庫灌區加快發展管道灌溉。到2020年全省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00萬畝。

17.搞好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開展美麗山東大造林行動,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對丘陵山區陡坡地實行退耕還林還果,將25度以上坡耕地調整為非基本農田並實施退耕還林還果。實行最嚴格的林地濕地資源管理制度,圍繞重點流域、大中型水庫、濕地等重點水源地,建設一批生態保護帶(區)和濕地公園,到2020年全省林木綠化率達到27%,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70%以上。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300平方公里。搞好南水北調水質保障和安全防控,加強重要水源地保護,推進小清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南四湖、馬踏湖國家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快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和生態保護示範區建設。科學劃定森林、林地、濕地和物種生態紅線,健全林地和濕地生態修復、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生態資源贖買等制度。實施“放魚養水”工程,維護水系生態平衡。加大海洋生態修復整治力度,促進海洋生態修復和漁業資源再生。

18.全面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深入開展“食安山東”行動,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市、區)建設,在全國率先建成食品安全省。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信息平台和檢驗檢測體系,實行嚴格的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快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實現大宗主要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全覆蓋,到2020年省級農產品標準化基地達到1000個。深入實施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區提升工程。實施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行動,開展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創建工作,到2020年“三品一標”認證產品數量達10000個,知名區域公用品牌達50個以上。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作為衡量黨政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

四、堅持開放發展,拓展農業農村發展空間

19.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合作,鼓勵涉農企業到境外建立棉花、玉米、大豆等原料基地,在境外建立研發基地和農業高新技術園區。發展農業跨國公司,推動農業裝備、技術、標準、品牌、服務走出去,以參股、併購等形式加入農業全球供應鏈,打造立足國內、面向全球的高端農產品行銷和服務網路體系。創新涉農企業對外投資合作財政支持方式,提高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補貼比例。積極參與中韓、中澳自貿區建設,加大農產品出口支持力度,加快創建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省,擴大特色和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深化國際標準合作,推動農業標準、合格評定國際互認,鼓勵在國外進行商標註冊。根據需要適度進口飼料和工業用糧,緩解資源環境壓力。

20.加快建立現代流通網路體系。加強大宗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培育價格形成中心和交易中心。完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開展冷鏈標準化示範,實施特色農產品產區預冷工程和農產品流通骨幹網路建設專項行動計畫,建設一批商貿流通項目和物流園區。建立網上對接平台,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推動農產品公益性市場建設。加強商貿、供銷、郵政、交通等系統物流服務網路和設施的建設與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到2020年農村物流配送鄉鎮節點覆蓋率達到100%。

21.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市、區)創建,建設一批電子商務縣級運營中心和村級服務站,構建農產品網路銷售體系。大力實施“電商進村”工程,鼓勵發展農村淘寶項目,培育一批特色電商鎮、電商村。支持濰坊、臨沂、菏澤打造“中國農產品電商之都”。引進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龍頭企業,培植本土電商企業。推廣農產品拍賣交易模式和網上直銷,發展農產品網上批發、大宗交易和產銷對接等電子商務業務。

22.大力發展遠洋漁業。加快海洋裝備、捕撈技術現代化,研發製造先進大型遠洋漁船,加快發展冷藏、加工運輸、補給等漁業輔助船舶,提高遠洋捕撈能力。加快推進海外精深加工、流通貿易、後勤補給、漁船維修、漁工培訓一體化的綜合性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增強遠洋漁業綜合開發能力。搞好“中國水產商務網”等水產網路建設,做大煙臺鮪魚交易中心、威海海洋商品國際交易中心,搭建遠洋漁業流通交易平台。

23.深入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加快渤海灣沿岸鹽鹼地綠化開發,推進糧食、飼草料、林果等作物種植技術集成和示範,到2020年示範面積超過100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500萬畝。實行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區。

五、堅持共享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24.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新型社區和新農村發展規劃,科學編制縣域鄉村和村莊建設規劃,發布實施山東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地方標準,到2020年形成6000個聚集型社區、6000箇中心村,其中2000個農村新型社區納入城鎮化管理。啟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最佳化整合農村基層公共服務資源,到2018年1.2萬個農村社區全部建成面積達標、功能完善、運轉正常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推動縣級黨政機關公共服務職能全部延伸到農村社區,到2020年實現社區化服務與管理全覆蓋。開展農村社區示範單位創建活動,建成一批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特色鮮明的農村示範社區。

25.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行整鄉整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行垃圾就地分類減量、資源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專業公司一體化建設運營機制,鞏固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開展農村宜居水環境建設,實施農村清潔河道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每年改廁200萬戶,到2018年完成農村647萬戶的改廁任務;同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0年村莊污水處理率達35%。開展宜居宜業宜游小鎮(村莊)創建活動和省級傳統村落評選,到2020年命名500個傳統村落。把農村環境整治支出納入財政預算,給予差異化獎補,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長期低息貸款。

26.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基礎設施,實現城鄉差距顯著縮小。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任務,推進村莊道路硬化逐步由“村村通”實現“戶戶通”,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實施農村改暖工程,促進城鎮集中供熱系統向農村延伸,加快建設農村供熱設施。發展農村規模化沼氣。加快農村公路改造升級,到2020年農村公路通達所有行政村和農村新型社區。全面啟動村莊綠化工程,推廣綠色建材,建設節能、抗震農房,到2017年完成存量危房改造任務。搞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安置。

27.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堅持公辦民辦並舉擴大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市級統籌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實施基層文化設施提升工程,提升農村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鎮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切實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適當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個人繳費和受益水平。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參保人員選擇較高檔次繳費。建立健全農村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殘疾人康復和供養托養設施建設,到2020年農村幸福院或日間照料設施服務功能覆蓋所有農村。

28.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大力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和農村服務業,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推廣農村新型社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同建”模式,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業,推進農業轉移就業人口舉家到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落戶,將符合條件的農村新型社區納入城鎮化管理,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成建制推動城中村和城邊村原有居民市民化。2016年完成20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140萬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市民化任務。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機制,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鈎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開展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實施新生代農民職業技能提升計畫。開展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鼓勵各地設立農村婦女就業創業基金,支持農村婦女發展家庭手工業。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29.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深度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通過發展二三產業、轉移就業、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多種措施,擴大農民非農產業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抓住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經營,將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與建立農民分享產業鏈利益的機制聯繫起來,帶動農民分享產業融合帶來的增值收益。

30.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對建檔立卡的3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集中開展扶貧工作,通過發展生產實現150萬人左右脫貧,通過轉移就業實現60萬人左右脫貧,通過異地搬遷實現6萬人左右脫貧,通過生態補償實現4萬人左右脫貧,其他農村貧困人口通過社會保障兜底實現脫貧。2016—2017年兩年基本完成脫貧任務,第三年全部兜底完成,後兩年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建立長效機制。

六、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31.加快建立現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全面推進農村集體各類產權確權頒證,認真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歷史遺留問題,實現農村所有耕地確權頒證全覆蓋;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加快農田小型水利工程、村集體公益性設施等確權頒證,2018年年底前實現對農村集體各類產權應確盡確、全部頒證。加快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務。明晰農村公益性設施產權關係,加快建立完善的非經營性資產統一運營管理機制。制定推進農村股份合作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稅收優惠政策。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將財政資金投入農業農村形成的經營性資產,通過股權量化到戶,讓集體組織成員長期分享資產收益。完善集體林權制度,鼓勵發展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健全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落實農村各類產權權能。搞好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條件具備的地方穩妥開展農戶承包地、宅基地自願有償出讓試點,按照中央統一部署開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完善和拓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將指標交易收益用於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將通過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指標,按照“誰投入、誰受益”原則返還指標交易收益。加快編制村級土地利用規劃。

32.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資成本,全面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進一步改善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務。鼓勵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拓展“三農”業務,發揮農村信用社支持“三農”的金融主力軍作用,創新金融產品,加大農村信貸投入。爭取開展農產品期權試點。擴大在農民合作社內部開展信用合作試點的範圍,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引導網際網路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範發展。發展農村金融租賃業務。支持涉農企業依託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加大債券市場服務“三農”力度。加快建立政府支持的“三農”融資擔保體系,做大做強省級擔保機構,在縣級設立分支機構。全面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33.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漁業保險、林業保險、設施農業保險。探索設立涉農互助型保險組織。開展糧食品種、生豬、蔬菜、奶業等目標價格保險試點,以及收入保險、天氣指數保險試點,推廣農村小額信貸保險、農房保險、農村基礎設施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和風險準備金制度。探索建立農業補貼、涉農貸款、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的聯動機制。積極探索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和農戶信用保證保險,爭取開展“保險+期貨”試點。

34.完善農業農村支持保護體系。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投入,確保總量不降低、力度不減弱。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導向功能和財政資金槓桿作用,通過基金、貼息、擔保等途徑,鼓勵和引導金融資本、工商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加大專項建設基金對扶貧、水利、農村產業融合、農產品批發市場等“三農”領域重點項目和工程支持力度。多層級整合涉農資金,實施涉農資金管理改革試點,逐步將省級涉農資金整合為農業綜合發展、農業生產發展、水利發展、林業改革發展、農村社會發展、扶貧開發六類。推進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最佳化完善畜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產糧(油)大縣、生豬調出大縣財政獎勵補助等政策。

35.創新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健全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分類指導、梯次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依法有序撤銷合併社區內原行政村村民委員會,建立現代社區治理體制。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完善多元共治的農村社區治理結構,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在有實際需要的地方開展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全面推進農村社區化服務與管理,健全公共服務、經營性服務、互助性服務“三位一體”服務體系。發揮好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新鄉賢文化。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

七、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36.提高各級黨委政府領導農村工作水平。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安排和幹部配備上向“三農”傾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市縣黨政領導更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三農”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確保抓“三農”的精力不轉移、勁頭不減弱、工作不鬆懈。注重選派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進市、縣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改進領導方式方法,加強調查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破解“三農”發展的薄弱環節、關鍵領域和瓶頸制約。

37.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大力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落實市縣鄉黨委抓農村基層黨建責任制,建立黨委書記抓農村基層黨建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發揮縣級黨委“一線指揮部”作用,加大抓鄉促村工作力度,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實現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做好鄉鎮黨委換屆工作,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龍頭作用。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推行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推進村級工作制度化建設。強化村級工作督查,促進村幹部履職盡責。實施“基層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堅持每兩年選派一輪“第一書記”,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性安排,實現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和貧困村的全覆蓋,持續開展抓黨建促脫貧工作。進一步完善選調大學生村官工作機制。加大對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力度,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各級黨委、紀委要切實履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將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農村基層。

38.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農民的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加強誠信教育,倡導契約精神、科學精神,深入開展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加快推進鄉村儒學建設,實施民眾文藝創作工程,加強農村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深入實施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穩步推進鎮村級歷史文化展示。深入開展善行義舉四德榜深化提升行動,到2017年年底實現城鄉基層善行義舉四德榜全覆蓋。

39.切實轉變領導作風。進一步鞏固提升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推動各級領導幹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增強創新精神,大興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狠抓落實之風,著力解決一些幹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善於做好中央指示精神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文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善於從農民民眾的偉大創造中尋求加快發展的門道新路,善於從基層的生動實踐中找到破解難題的真經實招,善於把點上的成功做法變成推動面上工作的政策措施。尊重民眾的實踐和創新,放手讓基層幹部和農民民眾去實踐、去探索,營造有利於基層探索創新的寬鬆環境。

40.加強督促檢查和責任落實。健全“三農”工作責任分工,細化實化政策舉措,把各項任務體現到具體政策措施上,落實到具體工作安排上。建立健全督查機制,強化督查職能,發揮督查在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推動落實、提高成效中的作用。把“三農”工作的實績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

今年是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務求實效,努力開創山東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偉大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