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建德市“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著重圍繞我市信息化建設的不經濟、不平衡、不共享、不安全,著力推進信息資源整合。 通過機房集約化新模式的建設、管理和運維,確保了信息化基礎設施安全、共享、高效運行,提升了我市黨政信息化服務水平和服務品質。 推進全市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台建設。

概述

“十二五”時期是建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特色經濟強市、美麗宜居江城、幸福和諧家園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全面深入推進信息化發展,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建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是建德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城市競爭力,實現綠色、智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根據《浙江省信息化促進條例》《浙江省“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建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建德市“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
本規劃是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二五”時期建德市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性、規範性檔案,是全面推進信息化發展的行動綱領。

發展現狀和發展背景

發展現狀

“十一五”以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市信息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領域得到了充分利用,特別是在整合信息化資源、營造信息化發展氛圍、信息網路設施建設、產業信息化推進以及政府信息化提升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為經濟方式轉變、社會發展轉型、人民生活質量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1、不斷完善信息基礎網路設施,資源開發深入推進
我市建有覆蓋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和各行政村及絕大部分自然村的光纖物理網路、公眾通信網和IP寬頻城域網。城區完成“光纖到小區、光纖到大樓”建設,並正在大力實施光纖到戶的規模建設。建成了“上可與國家、省、市廣電主幹網聯接”的多種寬頻城域網,基本建成了以電信網和廣電網(網通)為主的物理基礎設施網路。共建設光纖物理網路5萬多芯公里,其中幹線光纖2萬芯公里。2010年末,全市本地電話用戶12.2萬戶,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62部;平均寬頻入戶普及率達到35%,其中農村地區寬頻入戶普及率20.6%;行動電話用戶20萬戶,電視和廣播覆蓋率分別為98%和100%。同時,開發了黨政信息庫、常住人口資源庫、財政收入動態分析系統、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地理信息資料庫等信息數據資源的建設,對強化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基礎性作用。
2、積極推進產業信息化,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工業信息化成效明顯。開展中小企業“386”上網工程業務培訓,全市568家企業參加了培訓,進一步加大電子商務進企業力度。CAD/CAM、ERP、CRM、SCM等先進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和決策等領域的套用取得了新進展,提高了產品質量,促進了產品更新換代,增強了企業競爭實力。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福斯特藥業有限公司浙江致中和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公司開展生產過程控制系統、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等信息化項目的建設和套用,強化生產過程的線上監測、預警和控制,增強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有效提升。推進“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我市化工行業列入省級產業集群示範區。“十一五”期間,我市信息產業發展加快,引進軟體企業和信息服務企業2家(晨鷹科技和優米科技),2010年,實現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加值21605萬元,年均增長5%;實現利稅1356.9萬元,年均增長8.8%。全市共認定各級信息化套用示範(試點)企業37家,其中杭州市信息化示範企業8家,試點企業8家;建德市信息化示範企業21家。
農村信息化有效推進。率先開展了首家省級農村信息化示範縣(市)創建工作,全面建成16個鄉鎮(街道)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乾潭、大同鎮被列為省級農村信息化試點單位;完成232個行政村基層政務管理系統建設,共有1000餘家企業和上百家農家樂進入該系統,套用成效明顯;完成鎮、村兩級遠程教育視頻會議系統建設,有效解決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四難”問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推進低碳城市建設。“數字興農”工作加快推進。“十一五”期間,我市充分依託杭州有線數位電視的發展優勢,積極實施“數位電視、寬頻網路、信息化平台、基層工作平台”四位一體的“數字興農”工程,建立了“數字興農”信息服務體系和服務平台,初步建成農村信息套用體系。
3、全面推進社會信息化,社會套用水平不斷提升
完成數字城管一期工程建設,受益面積8.2平方公里,有效解決主城區城市管理問題,城市管理水平與效率明顯提高。綜合檔案管理平台全面建成,檔案查閱、管理效率有效提高,檔案原件使用頻率大大降低,檔案質量得到保障,全市機關、鄉鎮數字檔案室、檔案登記備份中心建設全面加強。全面推開杭州市市民卡發卡工作,與杭州主城區現有市民卡平台聯網對接,實現資源共享, 2011年實現市民卡發卡工作全覆蓋。依法對全市38家部門全部行政權力進行清理,編制職權目錄和運行流程圖,並在網上公開;完成網上政務大廳建設,實現網上辦事、網上信息跟蹤;完成數字監察系統建設,實現各部門權力運行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監控。完成勞動保障管理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實現各類社會保險業務統一管理和數據共享,實現杭州市級醫療保險“一卡通”;完成企業網上申報系統和鄉鎮業務平台建設,信息系統由各部門自行建設轉向統一集中建設,數據由各業務系統分散管理轉向集中管理,覆蓋層次由本級向各鄉鎮(街道)、社區和企業延伸,建設內容由單純的業務處理系統向管理系統提升,勞動保障各項工作全面提升。完成教育信息網、教研網和校園網站群建設,辦公OA系統、評比競賽系統、網上閱卷和主播教室套用全面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提升,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完成交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強了安全生產管理和工程建設管理,構建了交通GPS監控體系,進一步提升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監管。科技、計生、環保、文化、水利、工商、財政、稅務等社會領域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4、加快推進政府信息化,資源整合共享程度提高
著重圍繞我市信息化建設的不經濟、不平衡、不共享、不安全,著力推進信息資源整合。一是整合黨政機關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黨政機關統一機房,存放全市各單位非涉密系統的各類伺服器設備、存儲設備及配套網路、安全設備。對各單位新建、續建政府信息化建設項目中的設備及託管在運營商的設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對有其他需要統一管理的設備,要求經市信息中心同意後進行統一管理。通過機房集約化新模式的建設、管理和運維,確保了信息化基礎設施安全、共享、高效運行,提升了我市黨政信息化服務水平和服務品質。二是整合市政府入口網站。採取頂層規劃、集中建設的模式,實現各單位硬體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共享。由市政府信息中心牽頭,對已經完成網站建設的單位,統一整合後台軟體及數據;對功能較多的綜合性的子站,通過連結及數據抓取等方式進行數據共享;對沒有建立網站或需要重新改版的單位,由市信息中心進行統一建設。我市的政府入口網站通過整合改造後,在2009年的全國入口網站排名中,從2008年的一百多位躍居2009年全國第36位、杭州市第2位的好成績。三是整合辦公自動化系統。對各類公文流轉及各類全市綜合性業務系統進行統一建設,集中管理。對沒有建設OA或需重新建設的單位,納入統一建設的範圍。通過建設和完善全市統一的辦公自動化平台,依託全市電子政務外網,實現各單位用戶統一登錄,統一數據交換中心,集中保存和備份。
5、信息化發展環境日趨最佳化,信息化發展氛圍基本形成
信息化制度建設和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十一五”期間,圍繞信息化發展與推進,我市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建德市信息化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建德市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通知》、《建德市創建省級農村信息化示範縣(市)實施意見》、《建德市電子閱覽室管理辦法》等政策檔案。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明確了“十一五”信息化推進工作和任務,加強了信息化發展資金扶持和信息化項目建設資金保障,規範了項目建設程式,有效整合了信息化資源,使整個信息化發展有計畫、有程式、有保障。調整全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市信息化建設辦公室,定期召開信息化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召開全市信息化大會,舉辦信息化業務培訓班,藉助各種媒介開展信息化工作宣傳,以電視、廣播、報社等各種新聞媒體進行信息化宣傳,全市信息化工作氛圍濃厚。
在我市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市信息化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信息化管理體制、推進機制尚需完善,政策法規、標準規範還不健全;鄉鎮、城鄉、行業之間信息化發展不平衡,“數字鴻溝”仍然存在;信息產業基礎薄弱,“兩化融合”任務艱巨;信息技術的套用的深度和廣度有限,跨鄉鎮、跨部門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進展不快;信息化人才依然缺乏;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等。

發展背景

當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社會變革、經濟結構轉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十二五”期間我市信息化發展面臨利益訴求日趨多元,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改善提升的要求日益迫切,節能減排和資源環境約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轉型升級的要求日益迫切等結構性問題,因此,如何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套用,加強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等將成為我市“十二五”期間信息化重點工作。
1、社會格局調整變遷,新形勢帶來新問題
“十二五”期間,我市社會需求結構戰略性變化所產生的資源環境制約、社會供需不平衡、公共管理滯後等一系列階段性矛盾日益凸顯。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信息網路日益成為拓寬民眾參與、傾聽民眾呼聲、溝通社情民情的重要渠道,也成為解決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安全生產等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重要手段,其本質是信息化發展的發展方式將對社會格局的調整變遷帶來重大的影響,信息化已成為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
2、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新階段面臨新要求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了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經濟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加快信息化和培育戰略性新型產業處於非常耀眼的位置,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低碳經濟正成為世界性結構調整的基本趨勢。今後的五年,是我市進一步鞏固全面小康成果,率先進入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成長方式已從資源消耗轉向以科技投入、經營管理提升方式轉變,信息技術融入傳統經濟、培育新興產業的進程不斷加快,對我市信息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信息技術加速發展,新技術迎來新機遇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緩解,世界主要國家加大了對信息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網路電視、物聯網等信息網路技術正在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3G網路建設快速推進。傳統的教育、科研、出版、媒體、娛樂活動的生產組織和傳播方式正在加快向數位化、網路化轉型,網路教育、數字媒體、協同研發、數字出版、線上娛樂等轉變,傳統產業的邊界日益模糊,新的業務模式不斷湧現,新的產業依託信息化不斷發展壯大,必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4、信息安全日益突出,新時代提出新挑戰
網際網路已經日益滲透到政治、經濟、科技、社會、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網路空間競爭和對抗日趨激烈。網路環境的複雜性、多變性以及信息系統的脆弱性、開放性和易受攻擊性,決定了網路安全威脅的客觀存在。隨著攻擊手段不斷更新,網路信息安全所面臨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信息安全作為現代社會非傳統的安全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信息安全問題已上升到影響社會穩定,制約經濟發展,威脅國家安全的高度,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新疆界,信息網路安全已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專欄:“十二五”期間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技術
●物聯網。物聯網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物聯網將網路終端從普通PC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瞄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進而實現各種網路終端設施的智慧型化識別、定位、跟蹤、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
●三網融合。三網融合是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大網路的融合發展,實現三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多種業務。在現階段,它並不意味三大網路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層業務套用的融合,包括技術上趨向一致、網路層上互聯互通、業務層上相互滲透和交叉,以及套用層上趨向使用統一的IP協定。三網融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促進業務流程的集成,簡化運行並提高生產率和利潤。 
●雲計算。雲計算是信息服務業藉助於網際網路形成的社會化全球分工、服務專門化的產物,是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的高級形態。狹義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廣義雲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網際網路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它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可擴展性、按需服務等特點。
●移動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是將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這兩大技術的融合而產生的,是以寬頻IP為技術核心的,可同時提供話音、數據、圖像、多媒體等高質量電信服務的新一代開放的電信基礎網路。目前,移動網際網路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 移動音樂、手機遊戲、視頻套用、手機支付、位置服務等豐富多彩的移動網際網路套用迅猛發展,正在深刻改變資訊時代的社會生活。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打造“智慧城市”目標,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為主線,全面推進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中的廣泛套用,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做大信息產業,深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強化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最佳化信息化發展環境,促進信息資源全面有效共享,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促進城鄉和區域信息化協調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秀美繁榮和諧新建德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和支撐力。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導向,從政府、企業和公眾的迫切需求出發,統籌政府資源和社會力量,綜合平衡城鄉、行業、領域、產業間的差異,制定、落實科學的年度實施方案,有計畫、有步驟、協調推進信息化發展。
2、需求導向,深化套用。立足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促進信息技術在不同領域中的普遍套用,加快推進“兩化”融合,以發展信息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三網”融合,提升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為重點,以點帶面、逐步深入,增強實施及套用效果。
3、注重實效,信息共享。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探索信息化建設的新方法。著力推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充分整合網路基礎設施、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促進資源的共享共用。
4、以人為本,普遍受惠。把全社會普遍受益、長期受益作為信息化推進的根本宗旨,把民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作為深化信息技術套用的基本要求,增強城鄉綜合競爭力和服務功能,不斷縮小城鄉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差距”,確保人民民眾共享信息化建設的成果。
5、保障安全,規範有序。堅持積極防禦與綜合防範相結合,把信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健全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投資、建設、管理和服務體制和機制,強化政策、標準的引導與規範作用。

(三)發展目標

到“十二五”末,基本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滲透,城鄉信息化統籌發展,電子商務與產業集群信息化協調推進,信息技術創新與套用能力進一步增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協同程度進一步提高,電子政務信息化成效顯著,信息產業得到加快發展,信息安全保障和政策環境體系進一步健全,現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框架基本形成,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信息化整體水平達到杭州市領先水平。
——基礎設施:信息通信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實現信息化網路全覆蓋,到2015年,行動電話3G用戶達到40萬戶;全市網際網路入戶率超過75%,光纖到戶覆蓋率50%以上,無線寬頻人口覆蓋率99%以上;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通信網、網際網路建設基本完成,力爭實現電信網、網際網路和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
——信息產業:建成化工行業兩化融合省級綜合示範基地,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產業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十二五”期間,全市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比工業增加值率高5個左右百分點,到2015年超過5億元;年收入超億元的信息服務業企業超過1家,超千萬的軟體企業2家。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加強特色建設,不斷深化套用。
——電子政務:政務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政務信息網上發布率達到100%,電子政務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達到70%以上,90%以上的行政許可項目和70%以上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線上辦理。深化“權力陽光”建設,實現跨部門的協同電子政務,實現所有相關部門的整合和接入。建立行政強制、行政監管、行政徵收、行政裁決、行政給付五項權力網上通用執法平台。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數字監察系統,構建統一、開放、透明、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社會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設初見成效,“數字城管”覆蓋主城區,並向中心鎮延伸,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等功能的智慧型化程度明顯提高;拓展“市民卡”功能,逐步完善在社會保障、城市交通、公共服務、商盟支付等套用;“數字檔案”、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化套用水平顯著提高。
——信息安全:緊緊抓住信息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全面提高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完善信息安全綜合保障體系,提升安全防護、監控應急、綜合治理、電子認證、基礎支撐五大能力,確保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努力實現網路信息管理政策、知識儲備、技術產品與信息化發展同步。

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以“兩化融合”為重點加快推進工業信息化
加快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兩化融合”。深入開展化工行業“兩化融合”省級試驗區建設,逐步推進建材水泥、五金工具、低壓電器等重點傳統行業為著力點,實施“兩化融合”行動計畫,實現信息技術在傳統製造業的全面滲透、綜合集成和深度融合,促進工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智慧型發展,提高工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普及推廣信息智慧型工具,實現生產管理的精細化和柔性化;加快重大裝備、關鍵生產設備的數位化和網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藝和生產流程,實現生產流程的自動化和智慧型化。以行業龍頭骨幹企業為重點,推進骨幹企業“兩化融合”,創建10家“兩化融合”示範企業。鼓勵企業參與制定行業信息化標準,建立行業資料庫和專業知識庫、供應鏈管理系統、協同研發設計製造系統和跨地域經營管理系統,推進面向產業鏈協同的集成套用,帶動中小企業信息化。
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勵中小企業內部推廣套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工藝設計最佳化軟體、自動化設備、工業控制系統、精細化生產管理系統等信息化手段,推進中小企業信息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鼓勵中小企業套用信息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推進節能降耗,加快信息技術在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廢水淨化、廢氣治理、餘熱利用等環節的套用。鼓勵企業套用信息化加強經營管理,推廣套用ERP、SCM、CRM和現代物流管理系統,形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管理規範的組織和管理體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以“電子商務進企業”為突破口,幫助企業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套用,鼓勵大中型企業建設企業獨立電子商務平台,擴大和提升企業套用電子商務的能力。
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扶持培育成長型優勢企業。全面扶持和培育優米科技、晨鷹科技等中小科技創新型企業,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專業技術優勢,加快以企引企步伐,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壯大發展信息服務業。組織開展嵌入式軟體、資料庫、中間件、信息安全等基礎軟體產品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和開發,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提升我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技術水平;大力推進節能和環保電子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套用,促進全社會的節能降耗減排工作;重點發展基於網路套用的技術外包服務業、網路文化產業、電子商務等網路經濟產業,培育新經濟新業態。積極培育戰略性新型產業。積極引進和培育物聯網、雲計算、安防監控等新型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培育現代化創新型信息產業集群。
(二)以“數字興農”和農村信息化示範市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
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和經營、農產品市場流通和安全監管中的套用。加大農業生產環境信息及生長信息的採集與處理(3S技術)、農產品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和質量安全跟蹤與溯源技術(GAP/HACCP)等技術的推廣力度,推行農業種養過程的自動化、集成化、網路化,提高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充分發揮“農民信箱”產銷對接功能,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涉農組織開展網上交易,鼓勵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實行訂單農業、期貨交易,定向分散配送、集中統一結算,促進各具特色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整合農業信息資源,重點建設《新安江農網》,90%以上的規模種養大戶能利用《新安江農網》收集和發布信息,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在《新安江農網》中建立網站、網頁,有自己的信息發布平台。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情監測、農產品品質檢測、農產品市場預警監測、生產管理和經營決策中的套用。
提高農村社會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入推進省級農村信息化試點鄉鎮(村)建設,整合各類農業信息資源,不斷完善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和基層政務管理系統建設,鼓勵鄉鎮加大套用和特色創建力度,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廣大農民的信息化素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數字興農”工程建設步伐,實現農村數位電視全覆蓋,為廣大農民提供及時有效信息。積極組織對農村信息員及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的信息技術套用與培訓,提高他們套用信息化水平,年培訓農村信息員500人次以上。全面實施村級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工程,推進“網路到村、信息入戶、深化套用”,扶持一批農村信息化示範村,建設一批農村信息化體驗中心,努力培養、促進和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能力,縮小“數字鴻溝”。鼓勵和引導鄉鎮(街道)、行政村,依託省或杭州市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立村務綜合管理和信息服務系統,建立電子閱覽室,實現政務和公共服務信息化。
(三)以提高消費水平和服務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服務業信息化
以信息化提高旅遊業競爭力。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建設和完善面向旅遊者的宣傳和展示系統,將建德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和系統展示,輔助旅行者深度了解建德,設計旅行計畫。支持企業間以信息共享帶動業務協同,充分發掘我市文化、美食、酒店、公園等旅遊資源。加快開發數字信息亭、城市管理系統等旅遊信息化載體,為廣大遊客提供地理信息、文化休閒、生活娛樂等全方位的多媒體旅遊服務,推動形成集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於一體的旅遊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推進景區數位化建設。在全市多數景區進行電子門票及門禁系統建設、視頻實時遠程監控系統建設,以及景區遙感監管系統的建設,初步實現景區數位化管理。
以物聯網技術促進物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大力推進物流信息化發展,推廣普及具備信息採集、傳輸、加工、共享功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物流企業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最佳化物流過程、降低物流成本;利用EPC(產品電子代碼)網路技術和RFID等技術推動物流產業的升級,增加供應鏈的可視性和可控性。
以先進實用信息技術提升商貿流通行業發展。推廣普及數字終端設備、條形碼技術、電子卷標、EDI技術、商業自動化技術、POS系統、電子訂貨系統(EOS)、會員管理系統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在商貿領域的套用,實現電子訂貨、電子轉賬和票證自動處理,鼓勵大中型商貿流通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和網路行銷。加快建立包括無形市場電子交易系統、實現“網上市場”和有形市場的有機結合,擴大市場輻射範圍和交易規模,構築無形市場總部經濟。
(四)以整合共享和加強套用為重點加快推進政府信息化
完善黨政區域網路和外網建設。突出“整合、套用、服務、效益”,推進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實現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加快黨政機關無紙化辦公。統籌整合市各部門和鄉鎮(街道)區域內的信息資源,進一步整合提升中國建德·新安江入口網站與各級子網站,分工合作,打造信息豐富、更新迅速、回響及時、協調高效、運轉流暢和功能完備的電子政府入口網站,使入口網站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完善和拓展電子監察系統。圍繞“權力陽光”運行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完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總體規劃,加快統一電子系統平台建設,發揮入口網站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的視窗作用,豐富服務、互動和事務處理功能,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公開,為公眾提供廣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務,提高電子政務套用的使用率和覆蓋率。推進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建設,積極推進辦事項目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回饋,著力構建一網式、全時段的“網上服務視窗”。對行政權力、公共資源交易權、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權等政府主要行政辦公業務網上運行的權力同步進行全程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績效考核,督促各政府部門進一步梳理、最佳化業務流程,進一步規範權力的行使,促進權力運行信息公開、透明、高效,不斷完善行政責任體系。
進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平台。以網上市民之家和網上辦事中心為主要載體,進一步加強政府公眾網站的改造升級,完善信息公開、線上辦事、公眾參與三大功能,梳理、最佳化審批業務和辦理事項,推進網上辦事和審批,構建為企業和公眾提供政府各個部門服務的“一站式”政府入口網站。設立政府網上新聞發布室,積極開展網上評議、網上信訪、網上聽證、網上調查等多種互動交流業務,使政府公眾網站成為為民辦事的服務平台、政府信息發布的視窗和聯繫民眾的重要通道。
推進全市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台建設。加強對政府信息資源的統籌和監管,規範政府的信息採集、維護、共享、交換、公開等行為。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集中採集、共享使用的原則,建設和完善服務全市的基礎資料庫和專題資料庫,重點加快完善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巨觀經濟和權力運行五大基礎信息庫,以及居住場所、流動人口、地下管網、社會信用信息等專題資料庫。擴大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平台在城建、規劃、市政、綠化等多個專業領域的深化套用,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效率。擴大“數字城管”管理服務區域,拓展管理服務內容,構建標準統一、資源共享、適應不同類型城市管理要求的“數字城管”體系。
(五)以便民服務為重點全面提升社會信息化
完善社會保障信息化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能力。以市民卡為主要載體完善市民信息服務,以人口庫建設利用為重點,建立涵蓋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勞動就業、民政服務、醫療保險等內容的綜合性社會保障信息網路系統。按照統一標準,建立每戶/每人的社會保障服務管理體系,並與地稅、銀行、醫院、藥店的聯網和資料交換,實現對保障人員與資金的實時監管,為公眾提供高效、準確、便利的電子化、網路化、社會化保障服務。改造現有社保系統的醫療保險結算系統、定點機構接口系統等,基本覆蓋全市50多萬人的市民卡便民服務工程,實現參保人員持市民卡在杭州市區域內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實時結算。建設勞動保障諮詢數據資料庫及相應交換系統接口,採用遠程座席模式,設立遠程諮詢服務席位,綜合運用電話、網站、簡訊等現代通信和信息技術,為社會公眾提供勞動保障政策諮詢和業務信息查詢等開放式的服務,實現全市勞動保障諮詢服務系統一體化,全面提高勞動保障公共服務水平。
加快教育信息化促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建設內容豐富的電子化學習平台,推進數位化學習、現代遠程教育和數字教育進小區,鼓勵全民化、個性化的社會多媒體遠程教育、培訓的開展和普及。深入推進教育管理、招生考試和教育公共服務信息化,構建高效的教育管理、決策和服務體系。實現“班班通”,全市中國小全面實行“班班多媒體教學”;全市中國小(含農村完小)100%接入杭州市教育網;加強網路安全管理,建設高速、穩定、安全、綠色、文明的教育專網。進一步加強建德教育信息網的建設,以套用為主線,以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和開發套用為重點,逐步建成網路教研訓平台、網路閱卷和教學質量監測平台、視頻會議、視頻點直播、新課程教育資源庫與聯合備課等系統,推進優秀教育資源整合利用。推進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裝備、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普及與提升等工程,提高農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科技信息化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實施科學數據共享工程,建成一批科技信息資源資料庫,完善科技文獻資源服務、科學數據系統、數據觀測網路共享等創新平台,提高科技信息資源數位化和網路化程度。建立網上虛擬產學研合作開發組織,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行業協會等建立專業性科技信息網路和網上技術市場,推動協作研發、成果交易、技術推廣套用。加快智慧財產權信息化,加快建設專利信息綜合服務網路平台,完善專利信息網路服務體系,建立專利預警、維權援助機制。
加快醫療衛生信息化提高城鄉人民健康水平。建設面向公眾的衛生信息服務平台,構建覆蓋全市的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信息網路,推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一本通”,推動診療信息的互信共享,實現各醫院一卡通行,方便市民就醫防病。加快小區與農村醫療、保健和衛生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加快實施“數位化醫院”工程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醫藥與醫保聯動,推廣各類線上便民服務。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建設覆蓋全市各小區(行政村)的衛生防疫信息系統,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醫療救治和衛生監督工作。
(六)以建設無線城市和三網融合為重點加快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建設無線城市。實現無線寬頻連續覆蓋和無縫套用;加快推進光纖到戶,建成城鄉一體、全面覆蓋的寬頻光纖網路,提升網路服務能級;推動IPv6下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研發和套用,滿足網路寬頻化、智慧型化、個性化要求。
加快推動三網融合。以杭州國家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有線電視網路數位化和雙向化升級改造,按照統籌規劃和共建共享要求完善網路建設,最佳化網路資源配置,提高網路業務承載能力和對綜合業務的支撐能力,建立符合業務運營要求的可管、可控、具備安全包裝能力的技術管理系統和業務支撐系統。全面普及三網融合高畫質電視業務,開發視頻點播、可視互動等新業務,促進運營企業間開展多種業務的深度合作,支持高清數位電視、高清互動電視、高清全媒體套用、可視通信等全新三網融合套用的普及,促進數字家庭、移動網際網路的全面發展。加快滿足不同需求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和平台建設。

保障措施

加大信息化的組織管理力度

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必須建立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的組織領導和強有力的綜合管理,才能確保完成。要充分發揮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協調和決策作用,推動全市信息化健康有序發展。要儘快形成以市信息化辦公室牽頭、相關部門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強化巨觀指導、市場監管、政策扶持、項目實施與管理、考核督查等工作。要進一步充實全市信息化辦公室工作力量,市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要指定專人負責信息化具體工作。要成立信息化發展專家組,形成專家諮詢機制,提供智力支撐。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加強網路化、系統化、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建設。

加大信息化的整合共享力度

以項目為主抓手,推進整合,實現資源共享,智慧型互動,制止分散建設,重複投資、浪費資源現象。要實施公共平台整合最佳化計畫,整合形成全市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及交換平台,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網式審批服務平台,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整合提升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系統,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整合各部門業務系統,形成全市統一的綜合服務平台,不斷提升政府職能部門管理服務水平。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按照綜合防禦、條塊結合的方針,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管理與技術並重、應急處置與長效機制並重的信息安全保障原則,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服務體系、監控體系和責任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形成保障信息安全的整體合力。進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加大信息安全知識和防護技術的宣傳普及力度,增強全社會信息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加強信息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切實尊重和保護信息化人才合法權益,完善激勵機制,著力創造良好的創業、工作和生活環境,建立人才的更新知識、培訓交流的機會、平台和載體,加強人才的培養、儲備、流動和配置,完善高級人才選拔任用、戶籍管理和社會保障等政策,不斷改善人才積聚的軟硬體環境,建立調動信息化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信息化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促進信息化基礎人才隊伍能力素質的全面提高。

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

多渠道爭取和籌集項目建設資金,積極向上級部門申報項目,爭取上級補助;引入市場運作為主體的投入機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融資方式市場化;市財政每年確保必要資金投入,保障項目有序建設,並根據財力逐年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