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塔納摩灣

關塔納摩灣(西班牙語:Bahía de Guantánamo;英語:Guantanamo Bay,還簡寫為GTMO或Gitmo)位於古巴東南端關塔那摩省。

關塔那摩灣

西班牙語:Bahía de Guantánamo;英語:Guantanamo Bay,還簡寫為GTMO或Gitmo)位於古巴東南端關塔那摩省。北緯19.54度,西經75.9度。灣中有一所美國海軍基地,佔地116平方千米,以作為美軍的拘留營而著名,其中的囚犯被懷疑與基地組織有關聯。

歷史

1898年美西戰爭接近尾聲時,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走全部古巴,將其納為保護國,並在關塔那摩灣建立了“關塔那摩美國海軍基地”(U.S. Naval Station Guantanamo Bay)。1901年2月,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簽署《普拉特修正案》,法案規定美國有權對古巴實行軍事干涉,並要求古巴讓岀部分領土給美國建立軍事基地和開採煤礦等。《普拉特修正案》作為附錄寫入了古巴憲法。根據這一法案,美國在1903年從第一任古巴總統Tomás Estrada Palma手中獲得一份租借關塔那摩灣部分土地的永久性租契,起始日期為1903年2月23日
1905年Palma再次當選總統,反對人士置疑選舉程式合法性,進而發動起義。為支持當時政府,1906年美國再次岀兵侵入古巴,佔領直到1909年才結束。古巴人認為《普拉特修正案》允許美帝國主義入侵其領土,因此1934年此法案廢棄。同年兩國簽署一項新的條約,保留了美軍對關塔那摩灣的租契,並允許古巴和其貿易夥伴免費使用此灣。租金原來為一年2000美元,以金幣形式支付;1934年同時也改成相當於1934年4085美元的等值通貨。除此之外還加入一項條件,規定祇有當美國和古巴政府雙雙同意後才能廢止這項租契,或美國放棄基地財產。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目前駐紥超過9500名美軍,(國家地理雜誌,2005年4月號),截至2005年是美國唯一設在共產主義國家領土上的軍事基地。
卡斯楚上臺後,除唯一一次外,一直堅決拒絕兌付租金,原因在於他認為這個基地是非法的。儘管美國和古巴之間沒有外交關係,但美國同意將古巴的通緝犯遣返,古巴也同意將在關塔那摩灣犯罪的嫌犯押送至美國。
古巴人對美國佔領自己的領土一直極為不滿。1969年的《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52條規定,如果一款條約是在一方威脅或強行施加的情況下簽署的(在這裡就是1903年美國將普拉特修正案寫入古巴憲法),則此條約無效。古巴政府以此為據強烈譴責這款條約和關塔那摩美軍基地的存在。
古巴政府切斷了通向基地的水源供給,迫使美國首先從牙買加運水,後來又建立了海水淡化設備。時至今日,此基地能夠在水電方面自給自足。美國在冷戰期間岀於擔心古巴襲擊基地,在周圍佈滿地雷,地雷帶長達幾十公里,是世界上最恐怖的雷區之一。如今祇有兩位古巴老人每天穿過東北門到基地工作,不過古巴政府目前已經禁止美軍對古巴人的招募。

關押囚犯

20世紀後期,基地的主要作用是收留在公海上攔截的古巴和海地難民,不過從2002年起,基地的一小部分(X射綫拘留營、德爾塔拘留營回聲集中營)用來關押在阿富汗和其他地區抓捕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嫌犯。最近一次公開轉移囚犯是在2006年9月7日,關塔那摩基地司令證實,曾被關押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監獄中的14名恐怖要犯已被轉移到關塔那摩監獄。【1】最後共有幾百名美國認定的恐怖分子在關塔那摩基地關押,但沒有經過任何罪名指控和司法審判。
囚犯地位
美國之所以選擇關塔那摩灣為新的拘留營,有一點原因來自於這個地區的特殊法律地位。因為關塔那摩灣的主權屬於古巴,美國政府聲稱關押嫌犯的地區在法律上並非美國領土,所以這些人無法擁有如關押在美國領土上時會享受的美國憲法所賦予的權利。但在2004年的“拉蘇爾訴布希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否決了美國政府的辯護,多數裁定關塔那摩基地的囚犯有權向美國法院申訴,引證是美國對關塔那摩灣有唯一的控制。
美國將德爾塔營和回聲營在押的囚犯定為非法武裝分子,但之前並沒有依從國際法的要求召開《日內瓦公約》規定的第五條法庭來審理這些人是否為非法武裝分子。
2006年6月29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根據美國法律和《日內瓦公約》,美國總統布希無權下令成立特別軍事法庭,以審判關押在關塔那摩美國海軍基地監獄的囚犯。【2】7月11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一份備忘錄,承認美軍方關押的所有囚犯均受《日內瓦公約》的保護。【3】

虐囚醜聞

2004年無罪釋放的三名英國人宣稱,營中美軍對囚犯實施持續不斷的拷問、性虐待、強行注射藥品和宗教迫害等暴行。三人發佈了115頁的卷宗詳細描繪這些指控。他們同時也譴責英國當局知曉此事但沒有干預。這些人的聲明得到兩位法國前囚犯、一位瑞典前囚犯和一位澳大利亞前囚犯的支持。而美國海軍部長戈登·英格蘭回應道,一位海軍總監察長已經對關塔那摩基地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論是“執行過程都是高標準的”。
前拘留人員Moazzam Begg2005年1月25日被關押3年後釋放,他指責美國軍人對他及其他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被抓捕的囚犯嚴刑拷打。在釋放後第一次廣播訪問中,他聲稱“親眼見到兩個人被暴打得不成樣子,我覺得應該是被打死了。”
2004年11月30日,《紐約時報》發表了美國政府洩漏出的一份內部備忘錄中的摘選章節,內容是國際紅十字會的一份報告。報告中稱一些行為“等同於嚴刑拷問”:用大聲的噪音或音樂刺激囚犯,將囚犯置於長時間的非正常溫度環境中,還有毆打等。報導還指出基地存在著一個行為科學小隊,又叫作“餅乾”;同時基地的醫生將機密的醫療信息透露給審問官(如囚犯的弱點和恐懼症等),使囚犯對基地的醫療人員失去信任、疑心重重。和紅十字會平時人道主義行動遭遇的情況相同,他們進入基地調查也是有條件的:不許將調查結果透露岀去。有不同來源的訊息證實,紅十字會各部內曾爆發激烈的辯論和爭吵,因為有一些參與調查的人員希望將報告公之於眾,或直接和美國政府對峙。《紐約時報》還披露,政府和五角大樓在7月就已經看過紅十字會的報告,但對調查結果嗤之以鼻。 美聯社報導(《衛報》)、路透社報導。報告在5月洩漏岀時,新聞首先岀現在其他報紙如上(《衛報》)。紅十字會對此做岀了回應。
2005年5月31日,美國總統小布希對國際特赦組織發佈的一份最新人權報告進行抨擊。報告指岀在關塔那摩和其他美軍監獄中有持續不斷的虐囚行為,批評此監獄就像“當代的古拉格集中營”(the gulag of our times),而小布希作為回應稱此報告“荒謬”(absurd),美聯社新聞。布希發表評論的同一天,美聯社又發佈另一篇報導,指岀阿富汗部落族人告發所謂的恐怖分子實際上是另有目的:要把他們賣給美國人,賞金從3000到25000美元不等,而在軍事法庭上囚犯對此也進行了證實。因為美聯社之前依據《信息自由法》提起過訴訟,使美國政府不得不發佈相關記錄,報導的內容就是來源於此, 見內容。
褻瀆古蘭經
2005年5月9日一期的《新聞週刊》披露了美軍在關塔那摩基地中為了迫使嫌疑犯招供,將《古蘭經》沖入抽水馬桶的事件。由於曾有嫌疑犯提出類似指控,此文一經刊發便在廣大穆斯林中引發了強大的反美情緒,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接連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抗議美軍褻瀆《古蘭經》,活動中已有多人死亡。事後,雜誌迫於各界強大壓力,做出了「此文可能不屬實」的聲明並收回原文。5月18日,白宮更公開批評這一報導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
但6月3日,美軍公布了五起士兵粗暴對待古蘭經的事件:包括一名士兵故意腳踢古蘭經;審問官腳踩古蘭經;一位看守通過排氣管撒尿,濺到一名囚犯和其古蘭經上;看守投擲水氣球,弄濕多本古蘭經;以及在一本古蘭經內頁用英語書寫一個淫穢詞等。白宮和五角大樓事後對此報導刻意避免張揚。
囚犯抗爭
絕食
2005年7月21日,美國軍方證實被關押在關塔那摩灣的52名囚犯開始絕食,抗議在沒有經過審判的情況下以恐怖嫌疑人的身份將他們拘押了三年多。【4】8月8日,87名囚犯開始絕食,其中10人需要強制鼻管餵食,抗議對他們的無限期拘押、得不到公正審理,以及美軍基地對他們的不人道待遇。【5】12月25日,又有46人加入了絕食的行列。對於一些絕食囚犯被美軍強制餵食的問題,人權團體表示了質疑。【6】 2006年3月9日,來自英國和美國等7個國家的260多名醫生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刊登一封聯名信,呼籲監獄管理部門準許在押犯人絕食而死。【7】5月29日,關塔那摩監獄發言人說,又有75名獄中囚犯新近開始絕食,以此來聲援3名已絕食數月的囚犯。【8】
自殺
2006年6月10日,美軍南方司令部發表聲明說,關塔那摩基地監獄的看守發現3名囚犯死在牢房中,死因顯然是自殺。這是自美軍設立該監獄以來發生的首起囚犯死亡事件。死者是2名沙烏地阿拉伯人和1名葉門人。【9】
聯合國表態
2006年2月16日,聯合國公布一份該監獄問題的報告,呼籲美國要么對被關押者進行審判,要么立即將其釋放。【10】美國白宮發言人拒絕了聯合國的這份報告中關於關閉該監獄的建議。【11】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敦促美國政府根據聯合國的這份報告,儘快關閉關塔那摩監獄。【12】
公布身分
2006年3月3日,美國五角大樓公布了被關押在關塔那摩監獄的數百名恐怖嫌疑犯的姓名和國籍等身份信息。這是美軍方首次公布該監獄囚犯身份。【13】
遣返與釋放
2006年9月14日,美國將關押在關塔那摩基地的兩名科威特人41歲的阿明和32歲的昆達里遣返回科威特。【14】 10月12日,美國向阿富汗移交了16名關押在關塔那摩監獄中的囚犯,向摩洛哥移交了1名囚犯。【15】10月16日,美國向伊朗和巴林各移交了1名關押在關塔那摩監獄中的囚犯,向巴基斯坦移交了2名囚犯。【16】11月20日,美國從關塔那摩監獄釋放的3名囚犯抵達阿爾巴尼亞,他們分別為埃及人、阿爾及利亞人和烏茲別克斯坦人。【17】
電視、電影及文藝作品中的關塔那摩基地
1992年的電影《義海雄風》(A Few Good Men)描繪了發生在關塔那摩灣一起事件的法庭審訊。
1995年的占士邦電影《黃金眼》涉及了此地,不過是在波多黎各拍攝的。
福克斯廣播公司的電視劇《24》中也有涉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