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褶水蛙

闊褶水蛙

闊褶水蛙是兩棲類動物。

基本信息

簡介

闊褶水蛙(學名:Hylaranalatouchii)屬於蛙科、水蛙屬、水蛙亞屬,該亞屬中國已知7種。闊褶水蛙一般棲息于山區丘陵地帶的水田及靜水池塘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0至15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掛墩。

鑑別特徵

闊褶水蛙雄蛙體長38mm,雌蛙體長50mm左右。頭長大於頭寬;吻鈍尖而扁,吻端突出於下頜;吻棱明顯;鼻孔位於吻棱下方,近吻端;頰部幾乎垂直;鼻間距小於眼間距;鼓膜圓而明顯,小於眼徑,與上眼瞼幾等寬;舌後端缺刻深;犁骨齒二短列,呈倒“八”字形,自內鼻孔內側斜向中間集中,延至內鼻孔後方,左右犁骨齒不相連。指纖細而長,指端鈍圓略扁,第1指長於第2指,約等於第4指;指間無蹼;指關節下瘤發達,指基下瘤小;掌突明顯;脛跗關節前伸達眼部;左右跟部相重疊;趾吸盤略膨大有橫溝,趾具關節下瘤;第1趾短,第3、5趾幾等長;突2;趾間半蹼;第4、5趾間蹼幾達基部。
體呈梭形,長而扁。皮膚粗糙,背部有稠密的痣粒或刺粒,背側褶甚寬厚與上眼瞼等寬,褶間距窄;頜腺極明顯。體背面黃褐色或橄欖褐色,雜以灰色斑;體兩側棕褐色;背側褶棕黃或棕紅色;四肢有橫紋;體腹面淺黃色。上臂基部前方有深褐色斑,雄性上臂基部上方有肱腺;有1對咽側內聲囊;第1指內側具淺色婚墊。

生活習性

闊褶水蛙生活在海拔30m~1500m的山區,棲息於流溪附近靜水塘旁的草叢中或石塊上。

繁殖

闊褶水蛙闊褶水蛙
闊褶水蛙繁殖季節4-5月,產卵在水邊的水草或石塊上,卵膠膜大,卵小,卵粒較分散。性比率
參加繁殖的闊褶水蛙雌雄個體數之比約為1:8,雄性明顯多於雌性。
繁殖期
3月底,當氣溫17℃,水溫達到12.5℃時,已有抱對進行繁殖的個體,6月底繁殖結束。繁殖期3-6月,繁殖高峰4-5月。

繁殖行為

產卵場的選擇

闊摺水蛙一般選擇較淺(10-30cm)且底部平坦的靜水水域作為產卵場,多有樹枝和水草供卵群附著。在室內光滑的水槽中,闊褶水蛙將卵產在水底,並以粘液將卵固定在水槽底部。其繁殖方式為群集產卵,群集一般發生在繁殖適宜區。
產卵
闊褶水蛙產卵時間在2:00-6:00,多集中在5:00前後,並且大多一次性完成排卵。
產卵前行為
白天闊摺水蛙多隱匿於繁殖場附近的石穴中;天黑以後,雄體在岸邊高聲鳴叫求偶,吸引石穴中的雌蛙進人產卵場,一旦雌蛙跳人,雄蛙立即衝上來抱對。雄蛙蹲伏於雌蛙背部,用前肢緊緊地抱住雌蛙的肋部。形成穩定的配對後,雄體逐漸停止鳴叫。視卵的成熟情況,抱對6一24h方才產卵。
產卵行為
闊褶水蛙產卵方式為移動式間歇性產卵。產卵過程中雌蛙背負雄蛙緩慢地爬動,產卵時,雄蛙豎起後肢,以跗跖部緊貼雌蛙臀部,發出“遮…咕一遮…咕”的急促叫聲,並以前肢擠壓雌蛙腹部協助產出卵團。同時雄蛙排出精液,隨即以跗跖部向兩邊刮擦,將產出的卵團撥散到身體兩側。雌蛙每次排卵十幾粒,間隔2-3s;5-7次後停頓1-3min,如此循環14次左右,持續大約30min
產卵後行為產卵完成後,大多數雄蛙連續幾次刮擦不到卵團後就立即離開雌蛙,但有小部分繼續抱對半個小時以上方才分離。產卵排精結束後,雄蛙和雌蛙的腹部仍有節奏地收縮,並且頻率越來越慢持續大約一個小時後最終消失。[1]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闊褶水蛙分布於貴州、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河南等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