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劍地雷

闊劍地雷

克萊莫人員殺傷地雷(M18A1 Claymore,又稱指向性地雷或闊刀地雷)是一種由美軍於1960年代越戰時期所研發製作的定向人員殺傷地雷(亦稱反步兵地雷),其前身為韓戰時期的M18 Claymore。

基本信息

結構特點

在外觀上,弧形、凸面的方形外殼角架等為M18A1的特色之一,另一個特點是具有精準而簡易的瞄準具。主要引爆方式為絆發或電纜控制。M18A1內有預製的破片溝痕,因此爆炸時可使破片向一定之方向飛出,再加上其內藏的鋼珠,可以極少的數量造成極大的傷害。根據美軍《地雷野戰手冊》(FM23-23),M18A1的爆炸殺傷範圍包括前方50米,以60度廣角的扇形範圍擴散;而高度則為2到2.4米。其鋼珠的最遠射程甚至可達250米,包含了100米左右的中度殺傷範圍。

研製歷程

M18A1長約8.5英吋,寬約1.4英吋,高約3.2英吋,重約3.5磅;而其中包含了約700粒的鋼珠以及約1.5磅的C-4塑性炸藥。基本上第二代的M18A1不論在外型或結構上都和第一代的M18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是美軍在M18A1外殼頂上加上了一個簡易的瞄準具。

起源與發展

起源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武器專家休伯特·沙爾丁(Hubert Schardin)和匈牙利人米斯奈(Misznay)幾乎同時發現,在一塊帶弧度的鋼板後引爆炸藥,炸藥在起爆時大部分衝擊力垂直作用於鋼板上,爆炸過程中鋼板凹面就會形成一個高速侵徹體,其破壞能力非常驚人。當時人們將這個發現命名為米斯奈-沙爾丁爆炸效應(Misznay-Schardin effect)。休伯特·沙爾丁利用該原理設計了一種定向地雷,不過還沒等他的設計投入生產,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伴隨著納粹德國的迅速崩潰,這項技術最終流入當時的同盟國手中,但戰後相對和平的環境使得該技術暫時被束之高閣。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用這句話來形容休伯特·沙爾丁的設計也很貼切,因為數年後爆發了舉世矚目的韓戰,使得米斯奈-沙爾丁爆炸效應原理很快在戰場上得到了套用。為援助朝鮮人民、保衛國家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政府請求出兵援助。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聯合打擊下丟城失地,節節敗退,特別是志願軍的夜襲戰和穿插包圍,讓美國士兵們惶惶不可終日,擔心神出鬼沒的志願軍戰士會突然殺到他們的陣地上。為了固守陣地、挽回失敗局面,“聯合國軍”陣營迫切希望能得到一種可由單兵攜帶並使用的有效武器,重量輕、結構簡單的反步兵地雷因此成了各國武器設計師眼中的香餑餑,但傳統地雷不能很好滿足需要,於是有人想到了休伯特·沙爾丁設計的地雷,加拿大人手腳比較快,沒多久就設計生產出一種名“phoenix”的地雷,這種地雷成功地套用了“米斯奈-沙爾丁”爆炸效應原理,結構也頗為簡單,通過引爆裝在鋼板後的炸藥,使其破碎產生破片,從而達到殺傷敵人的目的。但由於未採用預製破片技術,地雷爆炸後所產生的有效破片太少,只能在20-30米左右的距離殺傷敵人,而且這個傢伙過於笨重,單兵攜帶有點勉為其難,因此沒能滿足設計要求,但飢不擇食的加拿大軍隊還是採購了一些用於陣地防禦。不久,與加拿大人蹲在同一戰壕里的美國人也對這項技術發生了興趣,從加拿大人手裡弄了幾個回去研究,希望通過改進原始設計,得到一種體積更小殺傷威力更大的反步兵定向地雷。數年後,美國人的努力才有了結果——雖然慢了半拍,但美國設計師諾曼麥·克勞德(Norman MacLeod)的成果顯然更加實用,這種實驗型號為T48的地雷以鋼珠代替了鋼板,使其有效殺傷破片大大增加,有效殺傷距離與加拿大的“phoenix”地雷相當,同時雷殼材料由鋼改成了塑膠,使其重量大大減輕了,只有1.1千克重,單兵就可以攜帶和布設。T48地雷的優異表現打動了美國國防部的採購官員,很快進入了美軍的裝備序列,並被正式命名為M18反步兵定向地雷。根據軍方的要求,批量生產的M18反步兵定向地雷做了一個小小的改進——在雷體上增加了一個瞄準孔,使得地雷布設時更加簡單方便。學術界公認M18就是第一種正式裝備部隊的反步兵定向地雷。發展但設計師們並沒有因為M18地雷性能優異而停滯不前,軍方也不斷提出更苛刻的改進要求,根據部隊使用中的反饋情況,改進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當時部隊對M18地雷的不滿有幾點:威力偏小,在30米左右的射程上不足以復蓋較大的面積;電池盒使用不便,乾電池不便保存,時間一長容易“跑電”,致使電壓不足,有可能無法引爆地雷,同時其電壓不足以支持同時起爆數枚地雷;塑膠雷殼強度不足,容易破裂。經過4年努力,改進型號M18A1於1960年正式定型並裝備部隊。與原型M18比較,M18A1堪稱完美,軍方反饋的各種不足都有了滿意的解決方案。對於威力問題,設計師們的解決方案是用威力更大的C4炸藥代替了原先的TNT炸藥,並將藥量增加到680克,從而保證了鋼珠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殺傷面積。而針對電源問題的解決方案是,除了兼容原先的電池盒,還增加了一個M57脈衝點火機,後者其實是個小型發電裝置,連續按壓操作手柄3次,就能產生3V的電壓,足以引爆地雷中的電雷管。同時增加的還有一個可謂神來之筆的增壓裝置,當脈衝點火機和增壓裝置組合使用時,其電壓就能保證同時引爆數枚地雷的需要。至於殼體,M18A1改用了由玻璃纖維增強的聚苯乙烯塑膠,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意外破裂,而且重量也沒有超出軍方規定的上限。

結構與使用

外觀殼體用玻璃纖維增強的聚苯乙烯塑膠製成,外形呈彎曲的長方形,長216毫米,高86毫米,厚35毫米,總質量1.6千克。向外突出的一側有明顯的 "FRONT TOWARD ENEMY "(正面朝向敵人) 的警示語。瞄準孔位於雷殼的上方,瞄準孔兩側為雷管室,並配有防潮的雷管室塞。為了方便布設,其雷殼下方裝有兩對剪刀形的簡易支架。M18A1地雷的組成部分還包括了一個脈衝點火機、一個增壓裝置、電雷管和約91米的導線和一個帆布攜行袋,攜行袋內有一張使用說明書,即使以前沒有使用過M18A1地雷的士兵也很容易通過說明書學會如何使用。攜行袋分成兩部分,一半裝地雷,另一半裝著點火機、增壓裝置、電雷管和導線。內部結構其內部正面一側包含了約700粒的鋼珠以及約1.5磅的C-4塑膠炸藥。基本上第二代的M18A1不論在外型或結構上都和第一代的M18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是美軍在M18A1外殼頂上加上了一個簡易的瞄準具。M18A1的爆炸殺傷範圍包括前方50米,以60度廣角的扇形範圍擴散;而高度則為2到2.4米。其鋼珠的最遠射程甚至可達250米,包含了100米左右的中度殺傷範圍。引爆模式M18A1有3種引爆方式供選擇:控制模式(指令引爆),無控制模式(受害者啟動模式),延時模式。控制模式是由操作員在最佳殺傷區域(20m-30m)內引爆。可以用電子或非電子點火系統完成引爆。遙控模式的Claymore應被當作單獨的武器並包含在單位的開火計畫內上報,而不是被當作地雷。放置單位必須確認Claymore被撤走,引爆或轉交給接防部隊。M18A1內含M57點火裝置,所以可以使用控制模式引爆。當Claymore被連線在一起時,一個M57點火裝置可以引爆數個M18A1。無控制模式用於被毫無防備的敵人引爆,進入遙控模式的Claymore被報告並紀錄為地雷。許多裝置可以被用來引爆無控制模式下的M18A1,包括:M142多功能點火裝置,M5壓力釋放裝置(老鼠夾),絆線,紅外線感應器,聲振動感應器。定時裝置可以為短時間定時引信或導火索,使得地雷能夠阻嚇敵人的追擊。由於M18A1較輕,因此不但可埋設在路面上,更可掛設在樹幹或木樁上製成詭雷。而其目的主要是使敵方在戰場上受傷而不能行動,因而成為敵方的負累。M18A1具有極佳的防水性,浸泡於鹽水或淡水2小時之後仍可正常使用。因M18A1擁有高度的穩定性和嚇阻威力,因此在許多其他國家亦不難發現其複製或是仿製品。使用與布設人工操作引爆時,首先要將地雷底部的支架打開,正面向敵,然後擰開雷管室塞,裝上電雷管,將電雷管的腳線從雷管室塞頂部的導線孔中引出,之後將導線與電雷管的腳線連線好,再接到脈衝點火器上。如需同時引爆數枚地雷,還要在M57脈衝點火器上安裝增壓裝置。通過雷殼上方的瞄準孔來調整地雷的射向,這時一般可以在地雷前方50至55米處立一根相當於成年人身高的標尺作為瞄準目標。布設完畢後,再對地雷加以適當的偽裝,但用於偽裝的物體不能妨礙鋼珠的飛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地雷後方16米距離、120度角範圍內為危險區域,因為地雷爆炸時雷殼碎片會向後飛散,操作手和己方人員不能進入該區域。當敵人進入有效射程後,操作手必須先打開M57脈衝點火器操作手柄中保險夾(向後掰開即可),然後快速按動操作手柄3次,就能引爆地雷。必要時,M18A1地雷也可以用膠帶固定在樹幹或其他物體上,甚至能布設在水中,其優異的防潮性能可以保證,即便在鹽水中浸泡2個小時,仍可正常使用。如使用各種拉發、絆發、壓發發火具引爆,須將電雷管換成普通雷管並以導爆索連線,導爆索的另一端連線至發火具上即可。M18A1的布設方法靈活多變,使敵人防不勝防。按美軍的布雷規範,雷場一般按三角法或直線法布設。按前法布設時,通常設定成絆發雷,每組有3個呈三角形布設的絆發雷。整個雷場由多個地雷組構成。如按直線法設定時,一般使用壓發雷,成行布設,每行設定 1~4個地雷,相互間的間隔約1.8米。而M18反步兵定向地雷的布設則比較靈活:既可以布設在陣地正面,對衝擊之敵予以正面殺傷;也可以布設在陣地側面,對敵人側翼進行打擊;這樣的布設方法可以保證復蓋其他步兵武器無法復蓋的死角。

詳細參數

名稱 :闊劍地雷型號 :M18A1 Anti-Persornel Mine (Claymore)生產廠商 :US/Morton Thiokol Inc. Ordmamce Marketing現狀:在役全重(kg):1.58外形尺寸(mm):216*35*83殺傷威力 :破片鋼珠/數量(粒) :700破片鋼珠/飛散角(°) :60有效殺傷半徑(m):50安全距離/雷後(m):16雷殼材料 :聚苯乙烯塑膠主裝藥重量(g) :682主裝藥種類 :C4炸藥引信類別 :電點火雷管型號 :M4電源種類 :M57式手提式點火機布設方式 :人工殺傷形式 :破片

仿製

M18A1在各國皆有合法生產及仿製型:智利 -M18中國 -66式韓國 -KM18A1韓國 -K440 , 比原版較細,內有770粒鋼珠以色列 -No 6巴基斯坦 -P5 Mk1俄羅斯 -MON-50南非 -Shrapnel mine No 2瑞典 -Frsvarsladdning 21越南 -MDH-C40匈牙利 -IHR-60

遊戲電影中的闊劍地雷

這種武器在較多的FPS遊戲如《使命召喚4》、《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戰地2》、《FireArm》(遊戲《半衰期》的一個MOD)和電影《第一滴血4》當中都曾出現過,在《超級機器人大戰OG》當中,古鐵的指向性地雷也是此武器的翻版。闊劍的特殊使用特殊多樣的引爆系統,使闊劍地雷不僅用作定向常規步兵防禦,也可以作為“詭雷”使用。比如在河面高度較穩定的河流水面下約0.3~1.0米中布置絆索,當敵方船隻經過時,引爆隱蔽在河岸的闊劍地雷,定向殺傷對船隻、車輛等輕甲載具殺傷效果十分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